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对话 Micro 新任主编李舟研究员——微观科学驱动科学研究:开启科技新篇章 精选

已有 3496 次阅读 2025-1-1 10:31 |个人分类:人物专访|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2024年7月与8月,Micro 期刊先后被Scopus与ESCI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标志着其学术影响力的官方认可,并吸引了全球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期刊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024年10月起,中国科学院李舟研究员担任 Micro 期刊主编,为期刊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也预示着期刊将进入一个更加稳健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本期人物专访,李舟研究员与我们共同探讨了 Micro 期刊的未来发展策略,并对当前科研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及开放获取的出版模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主编介绍

1.png

李舟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李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教育部新世纪、北京市高创计划和北京市科技新星等项目支持。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和青委会副主委、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副主委、中国材料学会智能医药材料与器件分会副主委、中国仿真学会元宇宙分会副主委、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米制造及装备分会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委会委员等;兼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先进制造领域传感器方向战略研究组专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专项指南编制组和总体组专家,国家食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评审专家等。

李舟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生物电子器件和医疗器件的研究,包括健康监护与治疗的植入/穿戴电子医疗器件、生物传感器、可降解电子器件,以及生物力学的研究。已在Nature和Science的子刊上发表论文12篇,共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40余篇,3篇ESI前1‰热点文章和29篇ESI前1%高被引论文。被引用超20000次,H-index为76,多篇为本领域最高被引次数论文。自供电心脏起搏器的研究成果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泰晤士报、法新社、环球科学、今日俄罗斯、MIT科技评论等数百家新闻媒体和网站评论和报道,目前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准备开展技术转化。材料科学领域论文数、H指数、能源领域论文被引数排名全球前1%。

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联合会 (IFMBE) 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大学“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和“领雁金奖”等国内外奖励;同时担任 Micro、Science Bulletin、MedMat、Smart Materials in Medicine、Advanced Science、Frontiers in Chemistr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nfoMat、Materials 等多个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和客座主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新曦颠覆式技术创新基金 (首批)、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北京市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和华为技术合作项目等40余项基金课题。

           

主编寄语

微观与纳米科学正引领着科技的新前沿。Micro 期刊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开放获取平台,致力于发表这些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成为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及工程学等领域前沿研究成果的展示窗口与交流平台。未来,该期刊将持续作为创新与交流的桥梁,如同精美的乐器,让每一个刊登的研究成果都能成为科技进步道路上的美妙音符。

阅读主编寄语原文:https://www.mdpi.com/2673-8023/4/4/50

         

访谈内容

Q1.是 Micro 期刊的哪些特质或优势吸引了您,促使您决定担任其主编职务?

Micro 期刊以其开放获取的国际性和多学科性质吸引了我。它覆盖了从物理学、化学到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微观和纳米尺度研究,这与我的研究兴趣和专业背景高度契合。我深感荣幸能有机会引领这样一个跨越多个学术领域的交流平台的发展,它不仅能够极大地促进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还能加速科学发现的全球传播,推动知识的边界不断拓展。能够担任 Micro 期刊的主编,对我来说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项挑战,我热切期待能够见证并推动期刊的快速成长与发展。

2.png

李舟研究员留影于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所

        

Q2.您对 Micro 期刊的愿景是什么?

我的愿景是引领 Micro 期刊发展成为微观和纳米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先期刊,通过实施严格的同行评审标准和提供高质量的编辑服务,确保每一篇发表的研究都能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希望它能够成为全球科学家发表高质量、高影响力研究成果的优选平台。为此,我将致力于提高期刊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顶尖学者投稿。同时,我将确保审稿过程的公正性和高效性,维护期刊的学术严谨性。我也计划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和特刊,聚焦当前微观与纳米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贡献。

      

Q3.您如何看待微观和纳米尺度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随着合成技术和纳米材料表征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期待在能源、医疗、环境保护等多个关键领域内实现重大的科学突破。从纳米医学的革新到可持续技术的开发,这些前沿研究无疑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我认为,未来的研究趋势将更加强调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创新。同时,纳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集成与优化也将成为研究的核心议题,旨在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高效转化。这一系列的发展动态不仅预示着微观与纳米科学领域的无限潜力,也为我们指明了探索与前进的方向。

3.png

李舟研究员在实验室的日常工作

      

Q4.您如何看待开放获取模式在出版领域的发展?

开放获取已成为科学出版领域的一大重要趋势,它不仅促进了知识的自由流通,还提升了研究成果的可见性和影响力。对于 Micro 期刊而言,实施开放获取模式意味着我们的研究能够无障碍地被全球范围内的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公众所访问,这对于加速科学发现的传播与应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支持开放获取的理念,并认为它在提升科研透明度、快速共享研究成果,推动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们也应正视开放获取模式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如何确保出版质量的同时维持其可持续性。因此,我希望能够携手 Micro 期刊在开放获取环境下,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并实现长远发展,为全球科研界不断注入智慧动力。

在此,我们感谢李舟研究员的分享。我们期待 Micro 期刊在新的阶段能够取得更多的成就,为全球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价值。

        

Micro 期刊介绍:https://www.mdpi.com/journal/micro

主编:Zhou L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期刊发表关于微尺度和纳米尺度研究及应用的综合评述、原创研究文章和短篇论著,涵盖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学、医学、食品、环境技术和工程等领域。

Time to First Decision:22.4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3.8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66661.html

上一篇:Land 论文选题灵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研究方向
下一篇:提名通道即将关闭!Micromachines 2024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收藏 IP: 183.197.19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0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