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论文的讨论如何体现主体性 精选

已有 6315 次阅读 2021-9-14 23:5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天上午,一位同事发来QQ消息,对我此前给出的一条论文批阅意见进行请教。她是我曾经指导的一名硕士生,在外校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本单位工作,成为我的同事,也早是研究生导师了。

我的批阅意见是:讨论部分显得在给别人的研究做注脚,而非别人的研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证据和支持。

同事的观点及问题如下:我们写论文的讨论,一般要说是否支持假设或某些理论,与已有研究进行一些对比,解释研究的结果,然后再讲一些理论或实践上的贡献。我想问一下,如何做到让讨论看起来不是给别人的研究做脚注呢?是表达上的转变,还是在写作内容上要拔高——具体怎么拔高呢?请老师指点一下,谢谢!

我给出这样的答复:根据我的理解,心理学实证论文的讨论,首先概括自己研究的发现(不是对前面研究结果的重复,而是有利于后面进一步讨论的呈现);接着论述自己研究的理论价值,即从理论上讲,自己的研究对相应领域有什么具体的、实质的贡献(为什么说有这样的贡献呢?这就需要有关文献来支持了,从而,这样引用的文献是为自己的研究服务的,而非自己的研究结果为别人的研究做注脚);其后,可以涉及自己研究的实践意义,以及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这些内容,往往略写。同时,不宜写那些等于彻底否定自己研究的不足——比如,选取的被试不合适、采用的方法有问题)。其实,找一篇好的文献,看看人家的讨论部分,更能体会讨论应该如何撰写。

同事:好的。有时候貌似知道了,但却写不出来那种效果,应该还是理论站位高度不够。

我说:是主体性(主体地位)不强。比如,“本研究的结果与张三(2020)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张三(2020)的研究表明,……,本研究的结果与此一致”、“本研究结果支持李四(2021)的研究”、“本研究验证了李四(2021)的研究结果”,均属失去主体性(主体地位)的描述和表现。

同事:老师,那体现主体性(主体地位)强的表达大概是啥样?

我说:例如,“本研究发现,XXXX。在YYYY研究中,ZZZZ是很重要的(张三,2020)。本研究在ZZZZ基础上,推进了YYYY研究。”即使要表达结果的一致性,也宜这样陈述,“本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研究(张三, 2020是一致的。

同事:哦,比较理解了。谢谢老师!

其实,我以前专门讲过相应的问题:不要与已有研究进行简单比较,特别是不要说哪些结果与已有哪些研究是一致的、哪些结果与已有哪些研究是不一致的。这样的说法,是自我降格,把自己的研究当成了为已有研究做注脚。如果比较,也是比较结论,而非比较结果。[1]

人们往往存在视而不见的现象,例如,天天走过的台阶,一共有几级呢?如果没人提示过,即使走了几年、十几年都可能不知道——虽然知道台阶有几级具有适应意义。对于论文写作,特别是讨论部分的写作,情形类似,研究者看过很多文献,却不一定真正注意到一些撰写技巧,从而,还是需要提醒的。

这里,提示一个增强论文主体性的操作技巧,它不仅适用于论文的讨论部分,而且适用于论文的其他部分。这个写作技巧是:在撰写心理学论文时,采用APA格式,一般而言,不把引文的作者作为句子主语放在句首,也不把引文作者作为宾语的定语放在句中,而是把引文的作者和年份置于括号之内,放在句末或句中。如此一来,引文至少在形式上成为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而不太可能反客为主喧宾夺主——也就再也不用担心:讨论部分显得在给别人的研究做注脚,而非别人的研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证据和支持。

注释

[1] 李宏翰关于讨论: 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 科学网, 2021-4-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28252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4212.html

上一篇:蓝树叶及其他
下一篇:基本焦虑与基本罪恶
收藏 IP: 220.173.126.*| 热度|

15 张晓良 张利华 程少堂 杨正瓴 许培扬 王俊杰 郑永军 檀成龙 王平平 黄永义 杨雅辉 汤茂林 张鹰 姚伟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