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的强迫表现太普遍了,例如,考试结束,上交答卷时,往往再检查一下是否写上姓名了;离开家时,分明已经锁上门了,还要反复推拉把手,看看是否锁好了;遇到镜子,就要对着照一照,不仅正面照一下,而且还要左右转头分别照一下;走在陌生的街道,路过旁边的店铺,忍不住会抬头认认它的招牌。通常,这类行为没什么不妥,甚至还有积极作用。
然而,有些时候、有的人则不一样,强迫表现已经明显地影响个体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例如,反复确认自己在答卷上写了姓名,刚交了答卷离开考场就怀疑自己没在答卷上写姓名,还要返回检查——如果不再检查一下,个体就会一直思考并担忧这个事情,以致无法安宁;走了50米后,想起一个店铺的招牌没有看清楚,赶紧跑回去再瞧瞧——虽然那个店铺、那个招牌跟自己根本没有关系,并且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形是病态的,被称为强迫症。
现在,人们差不多把“强迫症”当成日常用语了,嘲笑别人:“你强迫症啊!”或者自嘲:“对不起,我有强迫症。”。不过,很多时候,个体的表现介于正常与强迫症之间,本文主要分析这种情况,使用“强迫”而非“强迫症”。
从时间透视的角度来看,强迫是个体现在反复加工关于过去经历的信息,并且对相应的过去信息存在记忆问题。这些过去信息,对于个体可能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在答卷上写或没写姓名;也可能没有现实意义,只是关涉个体的某种观念,比如,街边店铺的招牌——如果漏看了,个体会觉得有缺憾、不完美。相应地,个体很少关注现在的信息,比如,现在真正需要处理的问题——积极投入到下一门科目的复习、自己上街意欲办理的事务。同时,个体对未来信息的关注也很少,并且主要是基于虚假前提而设想的结果,例如,答卷没写姓名,该门科目的考试成绩记作0分;没看清店铺的招牌,就打破了自己走路看清招牌的习惯,就无法保持完美的记录。
由上可知,强迫的根源在于个体过去形成的某个或某些观念,以及个体对过去某个情节的记忆障碍。因此,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思考预防和缓解强迫的策略。
引起个体产生强迫现象的观念,往往是在特定经历(尤其是负面经历)中形成的,相应的经历,可能有个体难以承受的后果,从而,这类观念有一定的适应功能,能够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不过,个体应当形成更为合理的观念,例如,行为不当或出现错误,需要负责并付出代价,因此,不是极端担心和避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承担后果、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获得成长。
引起个体产生强迫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记忆障碍——个体对特定的细节不能保持清晰、准确的记忆,从而,很快就忘记相应的细节,致使个体处于需要确认具体细节的状态。一般而言,这样的个体并没有出现真正的记忆问题,只是对于自己认为极其重要的某个或某些特定内容不易形成准确记忆。据此,可以采用简易的确认记忆的措施。例如,总担心忘记在答卷上写姓名的学生,可以在写了姓名之后,用笔在自己的手背上画个小圈儿,从而,只要看到小圈儿就确信已经写了姓名。
总之,强迫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既与个体的某个或某些观念有关,也与个体过于关注过去的某个细节有关,特别是个体不能有效地记忆对应的具体细节。预防和缓解强迫的普适策略是,形成新的观念、采用辅助措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1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