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给我妈打了个电话,临挂电话前,她说:“别忘了给你爷爷还有姥爷去个电话啊,快过年了。”放下电话我知道我又要开始纠结了。
这一次不打算再拿我那悲惨的大学生活作为幌子了,没人替我交学费,没人给我买过漂亮衣服之类的,其实跟一般人比较,我并没有特别的不幸过。我是寻常人家里的子女,父辈们成家之后离开祖辈们各自生活,然后是我们这一代人离开父辈开始独自生活。祖辈和父辈都尽职尽责地抚养了下一代人直到他们能够独立生活,一切都是按照自然法则来的。
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过年过节的时候自然喜欢子孙满堂,不能到场的至少有个电话,知道你还挂念着他。这个电话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总是不甘心就这样打了。为什么一定要用电话这种方式表达亲情呢?我用自己的方式不可以吗?我自己的方式就是在这里纠结一番,如果我真的不在乎他们的话,我就不用纠结,不打电话,或者直接打个虚情假意的电话。这当然是老人家们不能理解的。他们只会在背后戳我的脊梁骨,更让我内疚的是他们直接戳的是我父母的脊梁骨。前两天看过一篇文章《知乎上一段令人豁然的回答》对媚俗做了一番很精辟的阐述,里面引用的米兰昆德拉的话也恰到好处,看完之后不仅感到豁然,简直是卸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原来我不是个冷漠的人,只是不愿意媚俗而已。米兰昆德拉举的例子是说如果你看到草坪上奔跑嬉戏的孩子,这应该是一副很温馨的画面吧,而此时此刻你的心中应该有一股积极的温暖的力量吧,因为大多数人会如此,至少大多数人相信他们自己应该如此。米兰昆德拉说你没有感到这种温馨也是正常的,如果你没感到却硬说自己感到了这就是媚俗。
我发现我哥跟我一样,我们从来不通电话,只有我生小孩的时候他打了一个电话,还是给我爱人打的。我妈非常想看看我孩子长什么样子,她自己不会摆弄手机,就让我哥给我要照片,说了半天我哥也没动弹,我妈气得不行。我却觉得很正常,一点不觉得我哥懒或者无情啊什么的。
外婆去世的时候,我哥一滴眼泪也没有流,他是外婆最疼爱的外孙。我发现我也很难留下真诚的泪水,当时大概小学五年级了吧,但是我不能不哭,大家都在哭啊,我想着最令自己的难过的事情然后才哭了起来。
还有二叔死于非命的时候,当时我已经上大学了,他跟别人开着机动三轮车去别的村偷羊逃跑的时候翻车了,车上好几个人都没事,就二叔当场死亡。我奶奶是哭的最凶的,几度昏厥,事发前二叔找她借过钱,爷爷没有借给他。当时二叔的女儿堂姐敏含着眼泪恶狠狠地对我说的这件事,我当时也哭了,不是因为二叔的死,而是因为堂姐的悲愤。
常有人站出来提醒大家不要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太不懂得珍惜,说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的。于是他们建议我们慢慢地仔细品尝一顿饭,享受跟家人在一起每一寸时光,散步,旅行,所有这些稀松平常的事情被他们描述得像神仙过的生活。
我羡慕那些能从琐碎的生活中感到真正幸福快乐的人,我自己却很少有这样的时刻。我总是在不断地猎奇,企图打破常规,试着开拓人类情感中一处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快乐的源泉。可惜我不是天才,找到的答案往往无比令人丧气,人类情感经过千万年的发掘交融再无任何可突破的地方,快乐的秘密就蕴藏在手机上那几个数字按键上。关心家人,关心朋友,然后得到他们的爱,你就会幸福。
于是我拿起手机,打算按下去,但是又不甘心地放下了。
想起他们每个人,都不是圣人,都有好的地方,也有千错万错的地方,跟我自己一样。但跟他们中多数人不同的是,我不会在乎有多少人给我打了多少次电话,我在乎的是他们是不是出于一种真诚的善意活着,无论是对于我,还是对于这个世界。如果是这样的话,一通电话又算得了了什么呢?
这大概是我迄今找到的不打电话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了吧。
后记:赞同本文观点的人大致分为两种,不媚俗的人和真正铁石心肠的人,不赞同本文观点的人也大致分为两种,真正感受生活幸福的人和媚俗的人,处于一种真诚的善意,希望前者能比后者多一点。
家有baby,不再一一回复,请谅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