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直听曾奇峰的课,也买了几本他的书,开始感觉他讲的非常好,醍醐灌顶一般,后来就感觉越听越抑郁,感觉自己受到了攻击,以前看书或者听课没有这么明显的感觉,可能内心更深处又有所松动了吧,这也许是一件好事,但这种抑郁的情绪一直持续了两个周,勉强坚持把日常的工作处理完,其余时间一直焦虑惶恐不安,饮食睡觉很不规律,内心十分地失衡。我一直在用觉察的方法对抗这种失衡,并没有诉诸于文字,也慢慢地走出了这个困境。
孩子刚好了过完了七岁生日,这段时间恰好也是我第一次陷入比较严重情绪失衡的相同月份,这在心理学上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容易的解释即强迫性重复,反复经历同一种创伤仿佛向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人生致敬。觉察和觉知到体验上真正发生改变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有一个师弟问我为什么说要努力成为一个普通人,每个人生下来不就是普通人吗?我回答了他这个问题,非常教科书式,但是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心理学家认为人只要不疯就是一种成功。他之砒霜我之蜜糖,保持微笑,你不知道下一秒中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成为一个普通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日三餐饮食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到一个搞笑的视频你会跟着一起笑,最重要的是还有正常的人际关系。我认识很多牛人也达不到这种普通人的标准。之前很流行一句话我们这一代父母要早一点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这个事实,这一点也是奢望,很多人还不知道。号称是史上最焦虑一代的父母,养不出一个普通的孩子,还内卷个锤子内卷。
何帆认为我们这一代焦虑的根源在于我们以为“我们”一样,我们太想把我们自己的人生经验交给我们的孩子了。然而,我们这一代的人生跟孩子们完全不同。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动力就是穷怕了,而孩子们只想着怎么嗨。除了现在的经济条件跟父母那一代相比改善了这一点外,我觉得他基本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单纯从经济上来看人性未免太简化了,我没有看他写的《变量》,可能书中有更多的细节吧,但我还是相信牢狱中格瓦拉的那句“我相信人性”。内卷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接受它,不要买了个太甜的西瓜就报警,买不到甜的要砸人家摊子。精神分裂者患者是比较难以治愈的。
今年教育部提出保持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高中1:1,让很多一线城市父母陷入难以言说滋味,我所在的城市很多年前就走在了时代得前沿,因为发达的职业高中被许多家长诟病,很多学校的孩子只有20-30%进入普通高中的机会。怀着一颗焦虑的心问孩子:“你将来想干什么呢?”他毫不犹豫地说“开火车。”这就妥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