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独立宣言中把追求幸福视为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两百多年来美国人民在追求幸福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心理学对在幸福的理解层次上有所不同,前者认为幸福就是自我所有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人生中重要目标都已达成,充分发挥了自我的潜能,这种幸福被称为深度快乐。存在主义心理学所理解的幸福是一种深度幸福,它是一种持续的平衡状态,在这个平衡中,一方面是个人的愿望、目标和需要,另一方面是周围环境或外部世界。深度幸福是你能够自由和开放地与这个世界相遇,能够把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融入到与这个世界的持久关系中,这种关系的特征是“从容快乐的平静”。
与大多数人的“绝望的平静”不同,这种“从容快乐的平静”代表着一种积极的、自主的选择,放弃对外界固定和封闭的想法,放弃根深蒂固的偏见,以一种不偏不倚的心态面对现实的世界,无论它是令人愉悦还是令人不快。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痛苦的幸福是空虚的。有些文化相当不能忍受痛苦,试图用各种人为的干预消除各种痛苦,比如服用药物或者酒精,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层出不穷,政府财政花费巨大收效却甚微。
武志红说投入地做一件事,投入地爱一个人,幸福就会降临。村上春树说过小确幸即小小的确定的幸福,一种稍纵即逝的美好,平凡生活中一个感动的瞬间。马斯洛对人类最美好时光(所谓巅峰体验)的描述,还有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这些应该都属于前一种幸福的范畴即深度快乐的幸福。后一种幸福境界非常难以达到,但我认为两者之间是连续的,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边界。《三体》中因为三体人作妖,导致地球各种科学家以为自己触碰到了所谓“科学的边界”而自杀,宇宙的奥妙就在于它的无边无际,所谓的边界都是人自己设想出来的,也许在“从容快乐的平静”的深度幸福之外还有若个级别的幸福等级。
《爱死亡和机器人》有一集叫做《Zima blue》,我非常喜欢,讲的是一个最初只是清理泳池的低等机器人,经过一级一级的改造,最后成为一个艺术才能非凡的壁画机器人,他的作品令世人瞩目,但他并满足,他继续对自己的身体继续改造,最终他能够步入岩浆,不穿防护服进入太空,与宇宙进行终极对话,最终回到地球完成自己的最后一副作品,他把最初的泳池搬到他的最后一次艺术展的现场,他跳入泳池,关闭身体里所有的高级部分,拆解了自己的身体,只留下简单的功能感受简单的愉悦,他又变回那个清理泳池的低等机器人,然后他说:“I’m going home”。
齐马蓝实现了一个人(机器人)所有的潜能,从最简单到最复杂,最后又回归到简单。他可以是一幅大气蓬勃的壁画,也可以是一小块蓝色,他能走进宇宙,也可以只清理泳池。万维钢有一次写到:你敢不敢做个复杂的人。他认为这个世界的规律是复杂的人使用说服力说服简单的人。小人物是简单的,大人物是复杂的。
在你变得复杂起来之后,可以问问自己:你敢不敢做个简单的人。齐马蓝的一生为我们达到深度幸福提供一个蓝图,一个人不畏惧思考,就可以变得复杂,放下我执,就能回归简单。
“他一心一意,锲而不舍,目不他视,心无他想,坚定而又高度虔诚,在这整个工作过程中,他的同伴逐渐离开了他,都死去了,而他在不知不觉中却保持着青春,最后当手杖完成时,他突然辉煌无比,成了梵天世界中最美丽的作品。”
——梭罗《瓦尔登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