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科学, 也有点迷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jianguo

博文

九一数史哲学【转载】

已有 4033 次阅读 2010-1-9 22:4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5|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哲学, 数字

 
 
说明:此文是英老(英录老师)对陈儒军老师的博文《辅佐毛泽东崛起的五大金刚 》的评论部分,感觉是难得的好文,每次读起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故转载于此与大家分享。
 .
 . 
 .
中国有句古话:九九归一. 现在已经成为民间俗语,几乎人人会说,但是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它的原义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外延了,因此写篇博文作点发凡发覆工作.
 
许多人现在认为九九归一是一个中国古典数学概念,因为有九章数学为证.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就此而言,这样理解当然不错. 但是如果问:九章数学怎么来的?许多人恐怕就不知道了. 数学史家当然可以就学论学写出一部九章数学史来,但未必能透解九章数学产生的深刻历史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中国文化进化与中国文明起源角度进行考察!这是一条方法论原则.
 
现在应用生态历史文化科学理论模式,对九一历史哲学模式做一次新探索和新解释.
 
九一历史哲学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大同小异的表述,我归纳规范一下,大体可以表述如下:一元大道,二仪协合,三才鼎立,四面向心,五行升华,六龙御天,七政治国,八方来宾,九九归一
 
 
一元大道
 
既然讲九一哲学,那么先有一还是先有九?一是一个整体概念,因此无论客观主观都是先有一. 整体一古汉语叫做混沌未分,简称混沌. 后来有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浑然一体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人类认识都是从局部开始最后才达到整体,因此认识整体有一个很长过程. 作为历史文化哲学意义上的一,就不是个人所能认识的. 九九归一谁归一?首先需要一个重大飞跃的历史实践,其次要有杰出的哲学家总结和概括.因此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的概念产生,有两个关键人物:黄帝与老子!没有黄帝统一万国建立统一的中原原始国家,不可能凭空建立一的历史文化哲学概念;同样,没有老子总结概括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古代哲学就没有一的哲学概念!黄帝和老子时差两千多年,经过两千多年总结提高,到老子时代完成一的哲学认识. 因此后世黄老并称确有历史文化根据,虽然后世提出黄老之学的人并不真正了解黄老的这种深刻历史文化哲学联系,因而对黄老哲学作了一些实用主义的庸俗歪曲,但是历史直觉却发现了历史必然联系,从此黄老再也分不开了.因此,所谓一元大道就是黄帝历史实践所体现的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规律,简单说就是黄帝大道,没有别的! 
 
 
二仪协和
 
 
二仪原义指两性,后来上升到哲学层次,概称二元对立现象,但是中国古代辩证法强调二元统一,因此形象地称为阴阳,从而形成中国哲学核心的阴阳思维,影响非常深远. 阴指女性,阳指男性. 许多人都知道,中国是一个男权主义思想比较突出的国家,为什么不说阳阴,偏叫阴阳?这是一个有趣的哲学问题!其实这个名称的来源也有哲学根据,阴阳思维的原始表述是老子的一句话: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把两性关系的阴阳概念上升为万物生长的普遍规律,特别强调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负阴抱阳,冲气为和本来是表述性交的暗语,老子直接借用表述对立统一辩证法,而且强调辩证法的核心是统一和谐. 这种表述不但非常大胆,而且哲学认识非常杰出,值得令人深思!到了周易大传,老子的阴阳观就被颠覆了. 周易八卦的基础与核心就是乾坤两卦,乾卦代表阳,坤卦代表阴,已经突出了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的思想,但是仍然给予女性很高评价!周易大传把女性的厚德载物提升为君子的道德修养之一,就是证明!周易对乾卦的解释就是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坤卦的解释也是一句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简化概括就是八个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有的现代哲学家非常推崇这八个字,认为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和代表!这样说当然有道理,但是并不全面,因为中国哲学系统的内容要丰富的多,不是这种以点带面的概括可以概括代替的!
 
 
三才鼎立
 
 
中国古典哲学把天地人称为三才,有趣的是天地人并重共存而构成一个三足鼎立的三位一体系统!基督教教义有圣子圣父圣灵统一的三位一体传统,这只是一个强调三者一致的教义而已,就哲学而言混淆抹杀了三个不同概念的质差,实质是三等于一,因此并不能构成一个三合一的神学系统. 中国古典哲学的三才统一理论则不同,它没有混淆抹杀天地人三个独立存在的质差,而是在客观地承认三者质差和生态功能并重的前提下,将三者合成一个三足鼎立的天时地利人和系统,这是一个真正的三位一体哲学模型,具有很高的哲学质量与历史文化意义!如果把哲学还原为史学,那么三才鼎立的历史文化基础就是黄炎蚩融合建立中原统一原始国家的那一场开天辟地的伟大斗争. 后来三才鼎立哲学思想由并重发展为以人为主导,强调人对天地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后来荀子进一步发挥说:制天命而用之!就是这种思想发展的最好总结!
 
 
四面向心
 
 
四面是一个中心的方位外延概念,自然概念早就形成了,就是以个人为坐标系的前后左右方位. 影响四面向心概念形成的早期的社会实践,可能就是军事斗争的原始阵形战. 最初大体是正方形,先是四五制,即四个人组成一个战术小单元,四个人互相配合密切协同作战. 最初可能以防守为主,因此密度很大,间距很小,运动不便. 为了进攻而更好发挥个人战斗功能,逐渐扩大间距而扩大了单元运动空间和战斗灵活性,产生了中间指挥员,四人单元遂发展为外方内圆的五人单元,这个五人单元仍然是一个四面向心的军事体制和系统概念.这个军事体制转化为政治体制可能在黄帝建国后就形成了,至少尚书尧典已有四岳参政议政的记载,四岳就是四方部族的领袖和代表,因此至少在尧舜时代已经形成四面向心的政治体制,四面文化哲学概念已经成熟. 文化哲学概念升华为政治哲学概念又有一个过程,大约在战国时代. 首先提出四维哲学概念的是管子. 管子开篇就讲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因此治国准则就是整顿四维,四维整顿好了国家就兴旺发达,整顿不好国家就要灭亡. 后人把管子的话略加整理,就形成了一个后来相当流行的四维哲学模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既张,国乃兴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但是这个表述并不准确,考察中国政治历史实际情况,实际上真正的政治文化哲学四维不是礼义廉耻,而是道德刑兵!只有道德刑兵四维哲学,才是中国历史上真正长期起主导作用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哲学,而它是由黄帝文明奠定的,因此后人共尊黄帝为人文始祖. 
 
 
五行升华
 
 
五行本身也是空间方位概念,就是东西南北中五方,东西南北是平面方位概念,中也首先是一个平面方位概念,但受鹰击长空和龙卷垂直上升的形象思维启发和中国历史文化聚变发展规律支配,中国古人很早就产生向上升华运动的愿望与探索,从而形成中国古代特殊的三维时空思维模式,这就是五行时空思维的起源.也就是五行思维的起源!这一点非常重要,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特有的升华精神,神仙道教以及古典浪漫主义文学与哲学的起源!向上升华是一种特殊的理想思维,在现实中一般很难实现,而最常见最易实现的是平面方位运动.五方平面运动只能是一种线性运动,结果就形成了磨盘式的平面循环思维模式.五方时空思维又是一个历史思维模式的中心环节. 五行是九一历史文化哲学的核心!这个核心的确立,使原始的五方三维时空思维模式增加了历史维,从而升华为四维时空思维.
 
 
由五方平面循环运动中发现五方的反复互动关系,进而产生最初的相生相克观念.因此相生相克观念本质上是一个互动循环概念. 五素是中国古人总结的五种物质原素金,木,水,火,土.现在看来,这个概括当然不合现代化学概念,但在当时提出这种理论模式不但有合理性,而且有必然性,应该承认是一大理论发明. 这个理论模式的核心观念是五素相生相克,即所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等等. 这是一个通俗实用的哲学模式,属于五行思维的应用哲学范畴,后世应用很广,例如天文,地理,中医等等.
 
 
就哲学而言,五行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多元思维模式.与西方至今流行的单一思维和二元对立思维相比,五行思维的哲学方法论质量很高,因此应该说是对世界哲学的杰出贡献,可是中国现代哲学家至今没有给于正确评价!总之,五行四维时空思维具有很高哲学意义和很大学术潜力,值得我们很好思考,挖掘和发扬光大! 
 
 
六龙御天
 
 
六龙御天语出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統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这段话是黄帝文明的德政颂词,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可是至今没有得到正确解释!大哉乾元歌颂黄帝伟大,万物资始疑为万国资治之误,意味伟大的黄帝成为万国领袖统一了天下!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也是黄帝的象征性颂词.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是说经过像日出日落的运动一样,终于形成联盟统一的黄帝原始国家,出现了黄帝六相,蚩尤为首相,六龙就是六相带领的六支部族队伍,黄帝就统帅这些六部联军统治天下!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句话非常重要,乾道变化特指后来的政治形势变化;各正性命意味蚩尤叛乱被镇压,其他人各安其命,各司其职. 保合太和,乃利贞,就是说只有维护统一的联盟国家才能有团结和平,才能顺利发展!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就是首先使万物丰产,天下万国才能安宁!这是我对这段话历史文化内涵外延的新解释,当然不一定完全对,还可以研究讨论! 
 
 
七政治国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字面上看,这句话是说能实行德政,就会众心所归,就像北极星那样处在中央位置,周围的星辰都向心围绕着它!但是如果抛弃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而泛论德政,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不符合孔子讲学特别是《论语》的风格. 事实上这句话不但有语境,而且有史境. 这里的德政和北辰具体都有所指,就是黄帝德政,因此这句话是黄帝德政的颂歌! 斗为帝车,是说北斗星像黄帝的车子,这是古人的共识!北辰原指北斗星,是古人对黄帝部族联盟先进文化的一种敬意象征. 后来黄帝的领袖地位和文明榜样确立了,后人便以北斗星的中星即北极星象征黄帝. 因此孔子这里所谓的北辰就指黄帝,所谓德政就是黄帝德政,由此推论,只要像黄帝那样实行德政,天下就会归心! 七政即由北斗七星而来,特指黄帝文明的七大政纲. 但是什么是黄帝七政?后世已经大多不知道了,因此出现许多误解与讹传,已经造成思想混乱. 现在根据的历史实践和史记记载推论,黄帝七政应该是:治国治军治民;迎日策天利地;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水土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这里已经含有生态、生产、生活统一思想的萌芽,不但在当时来说是很先进的,即使现在看来也仍然是正确的!这些话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有多大?很难具体判定. 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这些话从来没有写给任何先帝与后帝,就可证明大体真实可信! 
 
 
八方来宾
 
 
八方也是一个方位概念,表面上似乎就是四面的外延,实质上文化内涵与政治外延要更复杂一些.首先,八方与八阵有关.八阵是一种由八部组成的密集作战队形,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四五制又发展为八九制,即八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常规防御体系,作战时临时指定或选举指挥员,这就是八家共井的丘井军事制度,也就是八阵的起源. 后来战争扩大,形成常规军事中心,八进制遂变成九进制,并产生专业军事家和政治家,九进大八阵遂演变成后来的九宫军事政治组织,最后形成一个原始军事民主制概念,用一个象征性的四面无墙开放式亭子作会议中心,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谓庙算的原型,实质是明堂起源. 八阵是一种高密度而又灵活变化的原始军事组织,如果不能机动灵活变化,就是丧失战斗功能的死八阵了.原始渔猎部族规模较小,运动空间较大,活动比较分散,不大可能形成高密度的八阵军事制度,因此八阵只能是农业部族的产物,可能为炎帝蚩尤通用,这由传说炎帝以八计数和蚩尤兄弟九九八十一人组成特大方阵可以证明.黄帝的基本兵力就是所谓熊罴貙虎貔貅六部,可能是一支六部机动作战的原始骑兵,因此黄帝的基本战术不是阵形战,而是纵队机动战术,运动速度很快,分合非常灵活,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本义应该就是它的理论和形象概括表述.因此早期黄帝计数用六进制,联合炎帝以后可能用七进制,战胜蚩尤后可能用八进制,统一中原后才可能采用九进制,也因此早期黄帝和八阵关系不大. 黄帝部族早先可能西来,但黄帝三代不是直接西来,黄帝文化的根据地和黄帝的最后归宿地在内蒙草原的古云州,即今呼和浩特一带. 因此黄帝部族直接从华北南下到北京一带创造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相对炎帝部族在黄河北岸建立的太典文化而被后人称为少典文化. 新兴的黄帝文化系统具有某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优势,文化质量和文明水平明显高于当时诸大部族,所以能够以德智战胜而统一中原,建立原始文明国家而奠定了中国文明的历史基础,因而被尊称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好的国家当时是先进文明典型,具有强大示范性与吸引力,因此四面八方的落后民族都向心宾服宾从,这就是八方来宾的历史文化实质. 
 
 
九九归一
 
 
这样,九九归一的历史文化内涵,就是九族共和,九州归一,万国统一.就是黄帝开创和树立的政治文明传统,成为千秋万代仰望的榜样!
 
中庸有一段话可以看做黄帝颂歌: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矣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 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那么,这样才能八方来宾和九九归一呢?必须建立一个具体可行的政治规范,中庸中有一段话带有总结性: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外国数字除了计数,没有多少具体的历史文化内涵. 但是中国不同,每一个数字都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外延. 因此我在建立中国史学发展史框架时,特意增加了一条数史,即数字蕴含或用数字表达的历史. 从这个角度说,九一历史哲学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史模式,很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
 
 
 
中国哲学史究竟应该怎么写?这是一个不但没有解决,甚至根本没有提出的严重问题!迄今为止现代中国哲学家写中国哲学史,大都按照西方哲学史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副对子的思路削足纳履,结果把许多生动活泼的具体历史文化内容削掉了,写成一些对外国哲学理论的机械注解!这是一个悲剧性错误!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新型的中国哲学史理论框架?如果暂时不能,那么能不能用九一历史哲学这样的传统框架写一部富有中国历史文化内容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哲学史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0340-285747.html

上一篇:从德国大学合并看中德文化差异
下一篇:【个人观点】美的客观存在性
收藏 IP: .*| 热度|

1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2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