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科学, 也有点迷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jianguo

博文

洪堡的学术观念与北京大学的创建 精选

已有 13315 次阅读 2019-9-14 07:24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洪堡

博主按:本文系应Nature的博客编辑为纪念洪堡诞辰250周年约稿之作。

    

“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

     

当完成南美和北美大陆科学考察之后,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急切地想前往亚洲考察,一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二是想进一步印证他以往考察所观察到的事实。但想获得去往亚洲考察的许可非常困难,即使对如洪堡如日中天、声名海内外这样的学者也是如此。经过数年的努力,直到他60岁的时候,洪堡才获得前往俄国考察的有限许可。但他没有遵循原定的路线,并于1829817日,洪堡一行达到中国新疆的巴图(Batyr),他在家信中惊叹:“我来到了中国!那个传说中的天朝。”

Humboldt's journey across Russia, 1829._.jpeg.jpg

Humboldt's journey across Russia, 1829. The red pentagram denotes Batyr, China. Credit: Andrea Wulf.

他不曾预料的是,他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不仅局限于当时被清朝士兵驻足观看(事实上,他很享受他这个外国人被围观的经历)。1898年,即在他到访中国的70年后,北京大学,这所目前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创建了。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的所倡导的“学术”和“自由”赋予了北大领导中国大学的底气,这点与现代大学之母—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的学校精神如出一辙。柏林洪堡大学是由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哥哥—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所创建的,所遵循的理念为“孤独”与“自由”。亚历山大·冯·洪堡与哥哥在很多学术和教育都有相似的观点,如二人都认为“教育是自由和幸福社会的根基”、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以及大学需在学术上保持自由与开放。

蔡元培是在洪堡去世之后的1868年出生的,二人虽没机会见面探讨学术与教育,但蔡元培于1907年时来到德国,曾在柏林洪堡大学旁听2年课程(没有学位),耳濡目染,自然将“学术”与“自由”的大学理念带到了北大。1917-1927年在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期间,他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而又卓有成效的改革,把“自由”与“学术”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了北大校史上一段辉煌岁月。需要指出的是,蔡元培所讲的“学术”,不同于现代意义的一个名词,“学与术可分为二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治校过程体现大学的服务功能是蔡元培在洪堡大学理念基础上的一个升华。他曾于1919年提交不再担任北大校长的辞呈《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主要原因是“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

image2.jpeg

The Weiminghu Lake, Peking University. Credit: Jianguo Gao.

一个自由的学者往往是孤独的。1917年蔡元培在就职北大校长时就曾勉励学生克服孜孜求学的寂寞和清苦,而倡导毕业生享受孤独是北大各个学院教授和资深校友每年给毕业生的标准式的临别赠言。或许,只有一个慢慢享受孤独的学者才能在科学上保持领先和特立独行的个性,就像洪堡在测量和收集数据时那样。洪堡以及他的哥哥对高等教育的贡献可能在于他们对学术以及科学内涵的理解与践行。

俯瞰北大图书馆 (1).jpeg

A bird's-eye view of the library of Peking University. Credit: Jianguo Gao.

后记:今天是洪堡诞辰250周年的日子,世界各个学派、团体以及个人都在表达对这为生态学鼻祖的敬仰之情。其中Journal of Biogeography发布了Humboldt Special Issue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toc/13652699/2019/46/8);Nature做了个Collection,收集了发表在Nature与其子刊与洪堡工作相关或受到他启发而进行的研究(https://www.nature.com/collections/ceaeaabjia)。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Ecology)也于今天召开了全国范围的生物地理学大会。洪堡的影响在持续扩大。

本文英文发表在Nature Research Ecology & Evolution Community上:

https://natureecoevocommunity.nature.com/users/54409-gao-jianguo/posts/53410-humboldt-s-academic-perception-and-the-foundation-of-peking-university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0340-1197890.html

上一篇:北京大学森林生态学Markku Larjavaara课题组招聘2名博士后
下一篇:让我们干了这杯物种酒!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30 檀成龙 史晓雷 彭真明 武夷山 刘安金 晏成和 吴斌 王卫 韦景树 蒋敏强 陈昌春 吕健 杨正瓴 段含明 孙颉 信忠保 李学宽 汤茂林 王从彦 谭平连 王崇臣 强涛 张晓良 杨金波 罗春元 胡光明 段法兵 张鹰 王帅 高峡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