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复兴路上爬慢坡 精选

已有 4508 次阅读 2008-11-14 16:59 |个人分类:散文广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复兴路, 爬慢坡

从木樨桥往西,就是复兴路。

过新兴桥之前,爬坡的感觉还不明显。之后,就稍微费些气力了。

当初懵懵懂懂地进入测绘行列,或许就是偶然的。后来从军测进入国测行列也是偶然的。军测(连读书算上)21年,国测还有17年(已经度过了5年)。43年的学习和工作,后者将占一半强。看样子很公平,2123不相上下。

我真的热爱自己的专业——测量吗?不是的,那末,测量青睐于我吗?也不是的。我只不过是养成了一种习惯,看测量的书,干测量的工作,甚至写关于测量的博客。

学府也罢,单位也罢,总是和测量有关的,测量曾经引诱我,让我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也曾经将这些梦境击破,让我时刻保持清醒。它时常提醒我:这里不属于你,至少不完全属于你。我承认自己很无奈,想安静地走开,却不能够。只好留下来,做些陪衬的角色,起些绿叶的作用。

我曾经概略统计过上班和下班路上花费的时间,发现上班总比下班费时间。上班出城,下班进城。不应该这样的。步行和乘车时感觉不明显,骑自行车时才感觉到:上班是沿着复兴路爬慢坡的,下班就是下坡了。总是背对着阳光行走,总是看到一些长长的影子。在冬天,下班的路上,还可以看到一些灯光,看到一些尾灯。感觉就是被逐渐抛弃到后面了,无法追逐,无法追赶。

我进入现在这个单位有些偶然,假如我提前或者推迟一年转业,一定是到其他单位报到了。进来第45年的时候,我曾经想到过改行,去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省得闹心。省得和同期的同学,比较出来不平衡。可惜,我的计划没有实现,我没有改行。单位、职业也许都有些围城的性质,近来和出去,都会让人有些无法实现的愿望。

 

复兴路上,有天桥,有环岛,有几处红绿灯。红灯亮了,可以喘息一会儿。像预备扑火的飞蛾,在灯罩旁边喘息。偶尔还可以听见交通协管人员自言自语般地唠叨、或者揪住以及吆喝企图闯红灯的人。

很佩服有些人的翩翩风度,在复兴路上风驰电掣、扬长而去。更有警车开道,警察、便宜站岗的行路人。人家通过时,我只好等候,趁机休整。我无法隔着不透明的玻璃望其项背,好奇心不那么强烈。

 

只有两个车轮,24英寸;我的车辆行进速度不快,8公里的行程,我花费的时间不少于40分钟,只比步行快一倍。和乘坐公交车花费的时间基本持平。交通堵塞时,公交并不省时间,只是省了些须力气。自我行进的良好借口,就是可以健身。我无须追赶时间。我的时间不值钱,反正也浪费不了多少分钟。

常在复兴路上走,难免看见一些情况。比如,有动作利索的小偷竟然在白天,向专心行路的人的包中伸手,想要替行人保管财务。这样热心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做好事不留姓名的。承蒙这类人关照,我的坐骑曾经屡次被人家收藏和管理了。我步行和乘坐了一年公交。为了接送孩子参加一个班,重新进入了骑自行车的人的河流中。也路过复兴路,可是感觉车轮沉重了许多。这不是坏事情,孩子长大了,自然增加了重量。

我的愿望很低微,无非是早些结束爬坡的日子。悠闲地散步,就是奢望了。

 春天和秋天在复兴路上爬坡,我会故意慢些。春天可以欣赏路边的青草,鲜花等。秋天,尤其是国庆节前,复兴路边是花团锦簇的。一些单位还会在大门口,摆放各种图案的花坛。那些站立在大门口两侧的狮子、麒麟、白象等吉祥物也面貌一新、精神抖擞了。

九月十月行走在复兴路上的感觉最好。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至少这两个月即无烈日的灼热,又无扬尘的滋扰,还没有积雪和雨水的污染。冬天和夏天,在复兴路上行进并非享福的事情。或者是骄阳似火,或者是前胸冰凉,后备火热。道路两旁的树木,因为高达两仗,阴凉已经无法投落在人行道上。它们的阴凉不属于我,属于一些建筑。

1980’s,阅读过《人到中年》,也看过同名电影。感受到了中年人的劳累,当时未有深刻体会。同一个作者还写了近乎荒诞的《减去十岁》。今年,看到了当年51岁的北京大学副教授佘树森《爬坡》。颇有同感,就借用了人家的标题。而今,佘教授已经如愿退休了吧?退出了爬坡的行列。爬坡不是享受,无论坡度多大。

《人到中年》仍《爬坡》,何止想《减去十岁》?

“良辰美景,须待闲情欣赏。

似这般紧张,爬坡,纵有好景,又予我何?”

——这些词句,自然来自《爬坡》,不是我的原创。中年人写中年人,表达中年人的心情,也不是我的首创。但,有些感觉应该是我的,以此和读者分享,或许可以减轻爬坡的心理负担,可以稍微轻松一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46732.html

上一篇:辉煌二重奏
下一篇:只对下联不应征
收藏 IP: .*| 热度|

3 俞立平 曹聪 small03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