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年的测绘生涯中,错过的好风景可以计数。比如云南的石林、滇池和抚仙湖。比如山东的泰山和黄河入海口;比如湖南的岳麓山。
1996年夏天,我因公进入云南省授课或者做“技术顾问”。授课结束后,曾经在距离昆明不远的呈贡县城附近居住过。其他的外业地点洗澡都不方便,这里却有温泉浴池。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呈贡距离滇池很近。可惜我们没有时间游览,作业小组的任务是完成水准(导线)测量。这是一次望湖兴叹。
迁站之后的某些点位,距离抚仙湖很近。这次仍然没有游览时间。放弃石林,一半是我归心似箭,急着回家看望接近于古稀之年父亲;一半是在福建石林附近住过,参观过石林,对于(自以为)类似的风景,兴趣不大了。好不容易请到了探亲假,会用来游览的,虽然有师弟愿意提供交通的便利。
放弃游览岳麓山,是因为太喜欢橘子洲的悠闲了。2015年,在湘江之畔小住时,一边是橘子洲,一边是岳麓山。我去了三次橘子洲,一次岳麓山也没有攀登。这是有选择的放弃。和以前没有选择的放弃,略有不同。
大学三年级,在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实习期间,有机会横渡黄河(坐船),却没有机会到黄河入海口。到黄河对岸,是为了建造十六米高的钢标。当然是做卡车去的。一路之上,品尝了不少沾染了黄河腥气的黄尘。我猜测,另外一个区队的同学们,是很有可能主动去了黄河入海口的。我所在的区队,住在石油学院的招待所、兄弟区队住的是一个乡政府提供的房间。他们说我们待遇好,我们说他们更自由。石油学院管理比较严格,有些晚上十点没有回宿舍的,只好翻墙两次。第一次是翻阅高墙、第二次是翻阅一楼窗户。这也算,另外一种风景了。
泰山,可能要等到明后年去攀登了。
看到一段文字,觉得有意思,抄录如下:孔子当年就在尼山的怀抱里降生,所以当他长大成人之后,对山便怀有一种特殊感情,登山临观也成了他周游四方的一大爱好。登泰山,至今在泰山的半腰上还有一块“孔子登临处”的巨碑;.....如果我们把孔子成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登山运动倡导者,或许不是忘说。他登山、爱山、懂山、更神会于山。从善的稳重、宁静、沉寂中,逐渐地观照悟出之所以会万古长久,是因为他其中蕴含着“仁”性和“静”意的现实道理。
笔者当然达不到圣人的高度。只是离开故乡之前的十七年间,欣赏过无数次的太行落日,对于临近而又遥远的太行山有神往、无行动。至多是走到了山脚下的沟坎里,从来没有攀登过它。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又远离了太行山,仍然无暇攀登它。
近十八年前,才在朋友们的陪伴下,攀登过南太行的云台山。这好像打开了一个开关,从此开启了登太行的漫长旅程。如果把北京西侧的山,都看作北太行的一部分,那么有组织的、自发的攀登,合起来总有十几、二十来次了。每一次都有收获、有感悟,也有小小的遗憾,总觉得对山的了解还是太少,还有错过的好风景有待于观照、欣赏、发现、觉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