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kangk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kangkp

博文

别再上“酸性体质”的当!

已有 5295 次阅读 2015-5-8 03:44 |个人分类:健康不是闹着玩儿|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酸性体质、酸碱性食物

读者沈**,ch**y等问“酸性体质”这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健康君评

本期“健康流言鉴定”之五,谈谈“酸性体质”(关注我们,回复鉴定即可查看系列往期文章)。这一说法在近几年来颇为“时髦”,与之配合的各类养生法则和保健食谱甚至保健药品更是流传甚广事实上,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伪科学”,完全不靠谱的“人为杜撰”!!(面对反响如此强烈,流传如此广阔的伪科学,健康君忍不住多用一个感叹号)。那人体的酸碱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人体体液的pH值处于7.35~7.45 的弱碱状态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数人由于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影响,体液pH值都在7.35 以下,他们的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就是酸性体质者。

人们面临的一个较普遍的健康问题,即酸碱失衡,酸性体质,它导致百病丛生。有研究表明,当pH值降低0.1(即体液偏酸)时,胰岛素的活性就下降30%,免疫细胞功能降低,神经的敏感性下降,内分泌及机体许多重要功能将发生紊乱,癌细胞更易生长扩散,红细胞及血小板易发生聚集等。因此,医学专家认为,当今许多慢性病、癌症及亚健康状态都与酸性体质有关。”

类似上文这种颇具“科学范儿”的伪科学文章你读过吗?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要避免酸性体质,就要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更有效的做法是吃一些具有“排酸功效”的保健品”。微博上、微信里,时不常会跳出一条这样看似真切诚恳、实际愚昧误人的“科普”。偏偏这种简单机械的“二元论”划分法还特别迎合医学常识不足却又重视养生保健的人群的心理需求,于是一时间类似的理论学说甚嚣尘上,赢取了不少民众的信任。

笃信伪科学,轻则浪费钱财,重则影响健康,不得不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酸性体质”这一伪科学的遮羞布,戳穿那些天花乱坠的谎言。

人体有酸碱性么?

人体内分布着大量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还有人体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等等。这些液体各有各的酸碱度,比如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尿液的酸碱度波动范围则大得多,由于代谢产生的许多酸性物质都通过尿液排泄,所以通常呈弱酸性;胃里存在大量的胃酸,表现为强酸性,pH值在0.9~1.5之间;女性的阴道也通常保持着pH值4.5以下的酸性环境,这样才更加有利于抵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

由此可见,“酸性体质”学说是以偏概全地将血液的正常pH值当做了人体的pH值

实际上,血液中存在着多种缓冲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它们有强大的缓冲能力,确保血液的酸碱度不会轻易受到代谢产物的影响,稳定地维持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除此之外,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消化系统而言,小肠可以根据食物的成分来调节碱离子(例如镁、钙、钾等)的吸收,从而维持酸碱平衡;大肠也能调节对含硫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的吸收。吸收进入体内的营养物质经过代谢生成各种代谢产物,由血液带经肾脏时,肾脏会像一个小泵将酸性物质排出,并回收碱性物质,同时还不断控制和调整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量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恒定。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则通过呼吸运动,不断由肺排出。

以上调节机制决定了血液pH的稳定,这种稳定状态不是多吃几口“酸性食物”就能改变的,当然也不是服用“排酸”的保健品就能纠正的。

食物有酸碱性么?

不同的食物确实有着不同的酸碱度,有的偏酸性,有的偏碱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食物分成酸性食物、碱性食物。但是这种区分没有意义,因为不论是什么食物,吃到胃里,与强酸性的胃液混合,都变成了“酸性食物”。食物从胃进入肠道,被碱性的肠液中和,又成了“碱性食物”。

“酸性体质学说”宣扬者说,他们提到的“酸性食物”、“碱性食物”并不是根据食物本身的酸碱度来划分的,而是根据食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来划分的。比如含有大量柠檬酸、呈现较强酸性的柠檬,通常被归为碱性食物。

但食物内的成分非常复杂,代谢产物各异,而且正如上文所说,由于人体内存在着强大的酸碱平衡调节机制,食物几乎无法对人体的酸碱平衡产生影响,所以这样的划分根本就是没有依据的想当然。更何况不同“专家”的说法往往互相矛盾,根本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饮食指导。

患病与人体的酸碱性有关系么?

医学上确实存在着“酸中毒”、“碱中毒”的概念,这是指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液的酸碱平衡机制失代偿,偏离了正常范围——pH值低于7.35时称为酸中毒,pH值高于7.45时称为碱中毒。事实上,酸中毒和碱中毒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严重病理状态,往往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或者代谢系统发生了状况,必须积极进行干预和治疗。

不论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都不是靠保健品就能轻易纠正的。而“酸性体质学说”所宣扬的“酸性体质引起各种疾病”,其实是颠倒了因果关系,利用看似专业的医学名词制造恐慌,诱导消费。

癌症与“酸性体质”的关系也是类似。科学研究发现,实体肿瘤周围微环境的pH值确实比正常组织和器官要低。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快,而肿瘤组织氧气和养料的供应相对不足,肿瘤细胞总是在缺氧的微环境中生长,新陈代谢过程也与正常细胞不同,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降低。不过,实体肿瘤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只局限于肿瘤组织周边的微环境,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实体肿瘤会导致整个身体的体液都“变酸”。号称“酸性体质者易得癌症”,同样是颠倒了因果关系。

什么样的饮食才是健康的?

在国内,“酸性体质学说”最早是在2001年由一位保健品制造商提出的,其主要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推销他的保健品。如果误信伪科学,购买了这些“排酸”保健品,只是在浪费钱财。如果真的根据它来指导日常饮食,则有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了。谷类、鱼、肉、蛋等都被列为应该避免的“酸性食物”,而实际上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优质食品,如果长期不吃,反而会导致营养不良。

健康的饮食应该是均衡的饮食,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的食物都应该适量、合理地摄取,而不必在意其酸碱性。

看过此文,是不是明白“酸性体质”就是个彻底的无稽之谈啦!赶快动手转发,让小伙伴们都别再上当啦!

作者简介

冯晨,清华医学预科,协和医学博士。现在清华医学中心工作。


封面和文内图片来自网络。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清华医学中心”(thumc2012)。

本公众号所发文章均为作者原创,并授权发表于“健康不是闹着玩儿(jiankangkp)”。任何公共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媒体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盗用。联系我们,请发信到hi@jiankangkp.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听顶尖名校博士说健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84732-888348.html

上一篇:健康君答读者问(2)
下一篇:这些“痣”会病变吗?(多图慎入)
收藏 IP: 146.115.95.*| 热度|

4 姚伟 高峡 韩枫 李土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