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非

博文

太阳膨胀之后,人类向何处去?——禅的行囊(之八十六)

已有 1897 次阅读 2018-2-9 09:34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环境适应, 生命条件, 生物演化, 物理学, 生命科学

导读:生命是很容易适应的。这不仅意味着它可以逐渐学会和一种环境融为一体,还意味着它能够记住这种环境所需要的特征,从而在今后持续地表达这些特征。因此,生命融入一个环境需要时间,生命离开一个环境,同样也需要时间。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领悟,其实还有比进化论更为广泛的启迪。

   比如,在秋季天气逐渐转冷的时候,适应了整个夏天暑热天气的人们,需要把体表的血液循环逐渐减少,以便在冬季的严寒中仍然能保持体温。而到了春天,人们则需要相反的过程,逐渐增加体表的血液循环,以便适应夏天散热的需要。这两个过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身体去感受环境的温度变化,以便启动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所以,中国古话就有春捂秋冻之说。春天把自己捂得严严的,不要轻易减装。这样可以让身体更多地感受气温升高、内部热量蓄积的状况,促进散热调节的完成。而秋天则不要增添衣物太早。这样可以让身体去感受环境温度的下降,从而加快关闭体表微循环的调节进度,提高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

   当然,这些都是生活在温带的中华民族祖先们的观察和总结。如果生活在北极圈附近,或者在赤道附近的居民,就不能简单地照搬这些话,而是以其他的方式应用这条原则。春捂秋冻的核心,其实是在环境发生持续性改变时,要适当地让身体去感受这些改变,以加速它的适应过程。如果一直生活在高度保护起来的恒定环境中,身体就不会充分地做适应性调节,其结果其实是适应能力的下降。在严苛的环境变化面前,适应不足的身体就容易产生疾病。

   温度只是环境改变的一个例子。实际上,所有的内外环境改变,都需要生命的适应。比如人口密度。习惯了在中国大城市的热闹环境中生活的人,一旦进入安静的美国小镇,就会觉得自己被洋插队了;而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生活久了的人,进入城市就会被所谓的人味熏晕。再如,每餐以肉食为主的人,会坚持认为食不可无肉,吃素菜会觉得索然无味;而素食主义者则相反,一旦闻到菜中有肉就会觉得臭不可闻。生命其实需要定期改变一下环境,这样才能保持调节和适应能力。

   所以,我们总是以为,生命只能生活在某种条件范围内。甚至还因此规定了所谓宜居带,认为只有处在这个范围内的行星上,才可能有生命。实际上,这个所谓宜居带,只是给那些过惯了地球生活,而且对适应能力缺乏锻炼的生命所习惯了的条件。如果真的发生了逐渐的、永久性的环境改变,生命肯定可以找到新的办法生存于其中。

   所以。谁说太阳老了地球一定要毁灭?或许在太阳膨胀之际,地球上的高级生命就会找到办法,把地球推出环太阳轨道,漂流到某个年轻稳定的恒星附近,给自己找个新太阳。

   生生不息。生,才是永恒的动力。


********************


   第十五章无终

   我的朝圣之旅差不多要结束了。行程表上还剩下最后一页:广州。杨司机送我们到韶关上了一辆大巴,三小时后,我和丹妮艾拉已身在人声鼎沸的广州汽车客运站。车站外,汹涌的车流和人潮就如随时会吞噬一切的洪水。我们抓住机会上了一辆出租车,夺路而逃。

   出租车往南开去,不多时来到沙面。那原是珠江水道中冲积出的一片沙洲,鸦片战争后,英国和法国将它强占去,做了两国在广州的租界。他们在沙面修堤筑坝,大兴土木,建成一座公共设施齐备的人工岛,岛上领事馆、教堂、商行、医院、银行、酒店一应俱全。沙面遂成了殖民地官员和商人们在广州停留期间自得其乐的小天地。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岛上仍然保留着几十幢殖民地风格的建筑,其中规模较大的几座还被改造成了旅馆。我在小岛南端的沙面宾馆下了车,丹妮艾拉的目的地则是珠江对岸中山大学的青年旅舍——毫无疑问,青年旅舍比殖民地风格的旅馆更符合她的无产阶级品位。分手之前,我们约好了第二天早上碰头的地点:华林寺。那是达摩祖师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走进旅馆大堂的一瞬间,我闻到了胶水的味道。酒店正在重新装修,虽然还在营业,可谁愿意忍受装修的噪音和气味呢。我转身出来,才发现街对面就是著名的白天鹅宾馆。尽管我从未来过沙面,但白天鹅的大名早有耳闻:它是广州最早开业的豪华酒店,也是全中国第一家合资经营的酒店,其合资方来自香港,市场定位则完全针对国外旅行团。酒店周围进出的大巴上,人行道的树阴下面,路旁的酒馆和纪念品商店里,到处是成群结队、体形壮硕的西方人。要不是看见他们,我都快忘了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块头有多大了。走在他们身边,感觉就像是在和一群海豹一块儿游泳。

   这一切来得太快太突然了。在中国内陆的乡下混迹了一个多月,现在我需要找个不那么喧嚣的地方慢慢适应广州(多亏沙面宾馆在装修)。我招手拦下一辆出租车,转到相对安静的沙面岛北端,住进了胜利宾馆。宾馆老楼的房间价格颇为公道,二百八十块一晚。宾馆隔壁就是一间专卖洋酒的商店。纯麦威士忌太奢侈了,但一瓶波尔图酒只要一百一十块。今夜,伴我入眠的不再是禅院的钟声与课诵,而是红宝石色的酒浆和久违了的热水浴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9-1099094.html

上一篇:中国的世界地位与世界对中国的质疑——禅的行囊(之八十五)
下一篇:另外一颗行星、另外一个人——禅的行囊(之八十八)
收藏 IP: 36.102.2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