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非

博文

历史是胜利者写成的!论镜子的存在与否——禅的行囊(之七)

已有 2230 次阅读 2017-11-22 10:35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发展, 传承, 领悟, 心境

导读:初接触禅的人,往往会引用神秀和慧能的这两首诗。并且都沉醉于慧能的诗如何如何高明。但实际上,慧能的诗反映的是初次瞥见心性的心境,而神秀的诗才是无论悟了还是未悟,都需要留意的要点,而且悟了更加需要留意。五祖宏忍选择把衣钵传给六祖,是出于将禅的传承引向南方更广阔天地的考虑。但因为《六祖坛经》是慧能的后人所著,而且六祖的确在传承发扬禅宗方面贡献巨大,因此这个由胜利者的后人写下的故事就成了这样的版本。

   关于慧能诗中第三句究竟应该是传世的本来无一物,还是敦煌出土的佛性常清静?既然禅宗经历了历代祖师的传承,最终大家选择了这个版本,那就说明它至少更接近祖师们对内心的体悟。至于敦煌的土坑里的本子更加古老,这是考古学的毛病,总以为从坟墓里挖出来的古老东西更接近真相。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古代死去的达官贵人同样如此。某位大人物或者学者选择把某本书跟自己一同埋葬,并不会让这本书中所说的一切自动变成真理。这个放在现实中大家都能接受,不知道为什么一到了考古场景下,判断标准就开始出了偏差。大概人们把远古那种完全没有资料的情形下,出土文物的可贵,和近古已经有大量流传资料的情况混同了吧。


   下了车,就有一名僧人引着我们走过错综复杂的长廊,来到寺院最里面方丈居住的院子。柏林寺的方丈明海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不久,他就出家做了和尚。他的才华很快得到净慧的赏识,2003年,净慧把方丈之位传给了当时年仅三十五岁的明海。此刻,他站在门口欢迎我们,把我们带进客堂。

   净慧正在房间的最里面和几个富有的施主交谈。他一看见我,就站起身冲了过来,拉着我在他身边坐下。净慧总是抓着我的胳膊,带着我到处走,就像我奶奶。

   净慧问我最近在干吗,我告诉他自己刚刚翻译完《六祖坛经》。我还主动提到,译稿参照了新出的杨曾文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净慧闻言皱起了眉,并且大摇其头。于是,突然之间,我想起他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坛经》的书,去年还送了我一册。

   《坛经》的关键在于一则偈子。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有一天交代弟子:谁能作出体悟佛性的偈颂,就把禅宗的衣钵传给他。弘忍的大弟子作了一首: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另一名负责舂米的初学弟子看见这首偈子,也回了一首。这名目不识丁的弟子名叫惠能,他的偈子是这样的: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

   何处惹尘埃。

   弘忍从惠能的偈子里看到了真佛性,于是惠能成了禅宗历史上最著名的第六位祖师。他的道场将是我此次朝圣之旅的倒数第二站。突然之间,在我满是尘埃的心中分明看到,朝圣之旅上尘土飞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9-1086304.html

上一篇:赵州石桥好干什么用?古今故事背后的故事——禅的行囊(之六)
下一篇:无言之教与雷霆手段——禅的行囊(之十)
收藏 IP: 114.253.121.*| 热度|

1 马德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