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西班牙流感病毒(H1N1)是怎么被消灭的呢?
有报道称,随着流行病学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证实了它从未被消灭,只是继续变异,成为了与人类共存的一种病毒,它的源头则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是此后它的毒性大大的削弱了。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曾在美国大面积爆发,并蔓延到214个国家和地区,导致近20万人死亡。
即使到了现在,每年冬季因季节性流感死亡29-65万人,其中因H1N1死亡的人数依旧有数万人之多。
既然未被消灭,那它是如何消失在大众视野中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太阳黑子的作用,当然这种说法是无法去验证的,因为也没办法让太阳再次爆发一次当时的太阳风暴。
另一种大家比较好理解的说法是,全球免疫,是的,跟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的说法和做法一致。很多感染病学家认为是全球患病,幸存下来的人类已经基本达到了全球免疫,才使得病毒没有进一步肆虐。
同时病毒的进化导致它本身的毒性不断地削弱,直至表现和普通病毒一致。这也是进化的必经之路,毕竟高致死率的毒株的宿主都死亡了,难以继续传播下去。
其实至今对于大流感到底是如何结束的,学术界依旧没有定论。但是它还在,这是肯定的。
消灭的传染病
那人类发展这么多年的医学、传染病学等等技术手段,就没有消灭过什么病毒么?
那也不是的,也消灭过一个,那就是天花。主要是天花这种病毒的特性比较奇特,它非常的耿直,就盯着人类搞,同时也不屑于去变异成低毒性的病株。
另外一点比较特殊的是,它的抗体可以终生产生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你曾患过天花或者接种过天花疫苗,基本就不会再感染天花病毒了。加上天花毒性也是非常强的,重型天花病死率约为25.5%,同时它还没有其他手段可以去治疗,基本上都是隔离处理,它的隔离时间可比新冠长多了,基本要达到40天。所以全球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这个病毒,基本要求全体国民必须要接种天花疫苗。
随着全球接种疫苗,1980年5月8日,世卫组织宣布彻底消灭了天花病毒。这也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被消灭的病毒。
新冠的表现
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已经爆发两年之久,可以说基本特性早就被研究地非常清楚了。看起来和西班牙大流感非常像,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一个是变异速度快。2021年5月,世卫就开始用希腊字母为新冠毒株命名,到目前已命名11种变异毒株,包括阿尔法、贝塔、德尔塔等。而当前又出现了新的奥密克戎毒株,可以说它的进化速度已经远超了能感染人类的99%的病毒。
二是疫苗保护不稳定。这两年间,随着疫苗接种大力推行,很多人已经接种了疫苗,但是仍有曝出来接种疫苗的依旧会感染新冠病毒,这也是由于其变异速度所导致的。
三是传播范围广。它已经和西班牙大流感一样,早已传播至世界各地。截至目前,仅有四个国家还未上报过新冠疫情,分别是朝鲜、土库曼斯坦、图瓦卢、瑙鲁共和国。其中朝鲜和土库曼斯坦都是极其封闭的国家,与外界交流来往较少。而图瓦卢和瑙鲁共和国则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倒数第二和第一的岛国,身居大洋,病毒也难以传播至此。
其他所有的主权国家都或多或少上报过新冠疫情。超广泛的传播范围使得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尤其是躺平的那些国家,就更容易培养出“毒王”级别的病毒,这给疫情防控又平添了几分难度。
四是跨物种交叉感染。在以往病例的报告中,经常可以看到家里的宠物狗、宠物猫也感染了新冠,甚至还有狮子都感染了新冠病毒,这种跨物种交叉感染的能力使得新冠病毒的消灭难度已经达到了基本不可能的地步。即使在人类群体中全面接种疫苗,它还可能在动物体内重新变异,再次传染至人类。在人类历史上的诸多病毒里,也就天花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跟人类对着干,其他的不归他管。
当然,也有人预测新冠将和西班牙大流感一样被终结,因为2023年将爆发新一轮的太阳风暴......
https://new.qq.com/rain/a/20220120A0DJTT00
新冠病毒是太阳休眠的产物
如果我们记录太阳黑子在每年当中的缺席天数,就可以得到下面数据(截止2019年12月28日):
从表1可以看到,在2019年内已经有288天没有出现太阳黑子,在太阳黑子缺席的历史上,属于第二长的时段,排第一的是1913年,太阳黑子缺席天数高达311天。这是2019年爆发新冠疫情的重要条件。
2008年和2009年分别有268和260天没有出现太阳黑子,2009年全球爆发了甲型流感。
表1 2007-2019年太阳黑子缺席记录
https://www.sohu.com/a/363725630_100082182
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
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观测,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这一数据的出现距1913年记录的观测史上天数最多的311天已经有95年之久,是仅次于1901年的287天和1878年的280天的历史第四低的纪录。2008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量2.9也是自1913年的1.4以来,95年后的最低点。而2009年8月平均太阳黑子数为0,更是创下了1913年6月以来96年内的最低纪录。而且,2009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只有2.4,也是96年以来的低点,这岂止是“50年一遇”?美国宇航局修正为“大致百年一遇”。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4-18/3826983.shtml
2019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88天
从2019年的3月14日开始,太阳上面的太阳黑子就消失了,至今(12月25日)已经288天,成为历史上太阳黑子消失时间第二长的时段,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比较弱的时期,也代表着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光热辐射不强,地球上温度也会偏低,甚至会导致地球气候处于小冰河期。
12月25日,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两个新的太阳黑子,这标志着太阳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活动周期,这次的太阳无黑子活动持续的时间达到了288天,是1913年以来消失时间最长的一次,创造了一个106年的记录。接下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太阳黑子出现新的活跃时期。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病毒多发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25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178.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551.html
新冠变异病毒再变异:适应性增强,毒性减弱,最后消失
我们在2020年2月1日指出,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与2019年12月开始的疫情完全重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47.html
2021年1月1日-2月19日有30天没有太阳黑子,约占总天数的3/5。与2019年相比,2021年太阳活动增强非常明显。紫外线杀毒作用增强,导致新冠病毒频繁变异以适应2020年和2021年太阳活动增强。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全球气候变冷,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时期,病毒变异达到峰值,形成大爆发(冠状病毒2002年SARS和2014年中东呼吸综合症都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时期)。
2030-2035年为可能的太阳黑子谷值时期,新冠病毒可能重返地球。
据2020年2月观察计算:太阳表面已经几乎330天没有出现明显太阳黑子了。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中有90%的时间太阳活动处于完全低迷状态。
2020年6-12月没有太阳黑子158天,占总天数214天的73.8%。太阳黑子活动增强明显。
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时期,病毒变异达到峰值。一旦太阳黑子转向极小期,太阳黑子减少,就会形成变异病毒大爆发(冠状病毒2002年SARS和2014年中东呼吸综合症都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16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380.html
从全球病例数可以看出:从2月底到4月底,全球病例数上升,然后到6月底有所下降,到8月底再次上升,此后一直在下降。这种模式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也很明显。
我们的数据统计表明,太阳黑子日平均相对数在2021年2月为7.11,在3月为20.61, 在4月为22.67,在5月为20.03,在6月为24.36,在7月为35.87,在8月为22.77,在9月为51.97,在10月为36.61。这完全符合全球疫情的发展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48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64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7579.html
2019年太阳黑子最小值已经过去,2025年太阳黑子最大值就要到来。新冠病毒是太阳黑子极小值的产物,天生惧怕太阳黑子。印度发现240种变种病毒,应对和适应太阳黑子不断增强,这是新冠病毒继续生存的必然结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380.html
病毒变异的一般趋势:适应性增强,毒性变弱,最后消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301.html
日本疫情神秘消退与太阳黑子增强以及太阳风暴爆发相关
2021年10月29日太阳风暴和新冠疫情响应
2021年8-10月太阳黑子明显增加和日本新冠疫情神秘消退对应
2021年9-10月太阳黑子和疫情监测
太阳黑子增加,疫情减轻。太阳黑子减少,疫情加重。太阳黑子杀死病毒。
由于连日来太阳活动活跃,耀斑引发的太阳风暴在10月12日抵达地球,带来了地磁暴,同时也造成在纬度较低地区也能看到极光。不仅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地区也报告出现了极光。这种现象可能将持续2-3天。
太阳风暴的等级从 G1 到 G5,从高到低排名。此次袭击地球的太阳风暴等级为G2,据说即使是 G2太阳风暴,如果与卫星接触,也有可能导致电力短缺和无线电中断。风暴的等级越高,它的磁场就越强,影响也越大。
虽然此次风暴等级只是“中等”,但雷丁大学的马修·欧文教授警告说,我们不应该排除未来 G5 风暴袭击地球的可能性。
https://www.sohu.com/a/494868850_121118710
9月份太阳黑子相对数猛增导致新冠疫情减轻
我们的数据统计表明,太阳黑子日平均相对数在2021年2月为7.11,在3月为20.61, 在4月为22.67,在5月为20.03,在6月为24.36,在7月为35.87,在8月为22.77,在9月为51.97,在10月为36.61(在11月为36)。这一变化趋势与全球疫情拐点和日本病毒消退基本符合。增强的太阳黑子灭杀病毒,是疫情好转的主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75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7880.html
关注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北半球冬季中太阳黑子减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9249.html
2021年12月15-30日太阳活动进入异常峰值。
我们的数据统计表明,太阳黑子日平均相对数在2021年2月为7.11,在3月为20.61, 在4月为22.67,在5月为20.03,在6月为24.36,在7月为35.87,在8月为22.77,在9月为51.97,在10月为36.61,在11月为36,12月为64.74。
12月进入太阳黑子异常峰值。如果2022年1-2月太阳黑子异常增强持续,则表明新冠疫情结束为期不远。
图1 2021年2-12月太阳黑子每月日平均相对数
2021-2025年太阳黑子的变化趋势
太阳活动的峰值跟谷值相比,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化可能只有千分之一,这是对太阳辐射总体而言。事实上,在太阳黑子峰值时期,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化集中在紫外线光谱区,在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紫外线部分某些波长的辐射强度可为太阳黑子最少年份的20倍。这是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瘟疫频发的原因,也是太阳黑子峰年病毒被大量灭杀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272.html
2019年为太阳黑子极小值,新冠病毒爆发表明它天生惧怕太阳黑子。2025年为太阳黑子极大值,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逐年增加,绝杀新冠病毒的日子不会太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70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1108.html
太阳风暴绝杀新冠病毒:南美洲最显著
太阳黑子增加,疫情减轻。太阳黑子减少,疫情加重。2021年11-12月和2022年1-2月,南半球处于春夏季太阳黑子峰值时期,新冠疫情处于低谷;北半球处于秋冬季太阳黑子谷值时期,新冠疫情处于高峰。
由于连日来太阳活动活跃,耀斑引发的太阳风暴在10月12日抵达地球,带来了地磁暴,同时也造成在纬度较低地区也能看到极光。不仅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地区也报告出现了极光。这种现象可能将持续2-3天。
太阳风暴的等级从 G1 到 G5,从高到低排名。此次袭击地球的太阳风暴等级为G2,据说即使是 G2太阳风暴,如果与卫星接触,也有可能导致电力短缺和无线电中断。风暴的等级越高,它的磁场就越强,影响也越大。
虽然此次风暴等级只是“中等”,但雷丁大学的马修·欧文教授警告说,我们不应该排除未来 G5 风暴袭击地球的可能性。
https://www.sohu.com/a/494868850_121118710
10月30-31日和11月3-5日太阳风暴再次光临地球,杀灭新冠病毒,使疫情减轻。 南半球目前处于春夏季,面对太阳的面积比北半球大,受到太阳风暴的影响也比北半球大,南半球国家疫情减弱也最显著(见;巴西、阿根廷和南非疫情数据)。
1918-1920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感染率也达到了5%。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第一波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 Funston,Kansas),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西班牙型流感在18个月内便完全消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3554.html
1921年的太阳超级风暴对地球病毒有绝杀作用。
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 coronavirus) ,病毒粒子多呈圆形,有囊膜,外周有冠状排列的纤突,分布于细胞浆中,呈圆形,病毒直径在80~120nm之间。SARS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变种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具有亲缘关系,但它是非常独特的一种冠状病毒,在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元凶就是这种冠状病毒。
2003年超级太阳风暴是灭杀SARS病毒重要因素。
中东呼吸综合征是一种在2012年发现的新型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又称新沙士、2012年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在2012年发现的新型病毒,被认为和造成SARS的病毒相似,最早出现在中东。患者可出现急性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病征包括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和困难,出现肺炎或肾脏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有些患者还有肠胃方面的症状,如腹泻和恶心呕吐。
2012年和2017年超级太阳风暴是灭杀MERS病毒重要因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4553.html
太阳风暴灭杀病毒的历史记录
太阳风暴定期为地球杀灭病毒,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事件,西班牙流感和新冠疫情证实了这一点。
表2 世界历次流行亚型和太阳风暴记录统计表
年 限 亚 型 名 称 首发地区 拉马德雷 太阳风暴
1510 流感 英国
1580 流感 美洲土著流感 美洲 1582年
1675 流感
1733 流感
1742-1743 流感 东欧流感 东欧
1837 流感 欧洲流感 柏林,西班牙 1859年
1889-1894 流感 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1890- H2N2 EI 英格兰 冷位相
1900- H3N8 EI 英 国 冷位相
1918#- H1N1 SI 西班牙流感 美国 冷位相 1921年
1957#- H2N2 亚洲流感 中国贵州 冷位相 1958年
1967年
1968#- H3N2 香港流感 中国香港 冷位相 1972年
1975年
1977-新H1N1 EII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冷暖边界 1989年
1997- H5N1 Al 中国香港 暖位相
1999- H9N2 Al 中国 暖位相
2002* SARS 非典型肺炎 中国 冷位相 2003年
2004- H5N1 Al 越南 冷位相
2009* H5N1 甲型流感 墨西哥 冷位相 2010-2011年
2012*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沙特阿拉伯 冷位相 2012-2014年
2016*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韩国 冷位相 2017年
2019* 2019-nCoV 新型冠状病毒 冷位相 2021年
2023-2026年?
注:带*号项是笔者加的,带#号者为最强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41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829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8254.html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3-29/doc-iimxyqwa3856397.shtml
https://www.doc88.com/p-9445767339134.html
1918-1920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和1921年爆发了超级太阳风暴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而1918-1920年西班牙流感结束和1921年爆发了超级太阳风暴之间却可能存在因果联系:超级太阳风暴灭杀了西班牙流感病毒。
如果在2025年太阳黑子峰值之前,2021-2024年爆发超级太阳风暴,那么新冠疫情结束就为期不远了。
“超级太阳风暴”与病毒大流行:超级太阳风暴会成为一场灾难还是福音? 让我们拭目以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92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134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140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630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682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0638.html
相关报道
202201/2023:03
近几天,随着多地再次爆发新冠,尤其是郑州、天津、安阳出现较为严重的疫情。今天,北京也曝出了几例确诊病例,也有两地被升为中风险地区了。
同时春节临近,很多人在外漂泊一年,急迫地想回到家乡,大家对新冠的讨论又上了一个热度。其中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消灭新冠病毒,回到不需要戴口罩的年代。
回到不戴口罩的年代,我估计不会太久了,但是消灭新冠病毒可能还不太现实。
我们可以借鉴以往的传染病历史来推论新冠究竟会如何被终结。
1918大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18年的双十一,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终于拉上了帷幕。而与此同时,一场席卷全球的传染病--西班牙大流感正在悄然通过战争传播向全球各地。
其实这场大流感一共是爆发了三波,第一波是战争正酣的1918年春季,但是此时病毒的表现仅仅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患病率和致死率都算是正常感冒。
据记载,其源头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的一处军营里,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表现基本和普通感冒一致。
而就是因为与普通感冒一致,才让全球都放松了警惕。同时由于战争的缘故,各国更不可能采取阻断交通、集中隔离等防疫措施。
也就导致了战壕修到哪里,病毒就传播到哪里。正如圣经中所说的,战争、瘟疫、死亡、饥荒,天启四骑士总是如影随形。
而真正要了命的,是第二波大流感,此时的流感病毒已经随着战争传播到了全球各地,一经爆发,就展现了它惊人的威力。
在1918~1919两年间它就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全世界死亡人数至少为2500万,也有记录说死亡人口1亿人,因当时的统计技术手段不够发达,加之美国瞒报疫情,导致数据出现较大的偏差。
当时全球总人口不过17亿人,算下来感染率已经达到了58.8%,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普通流感不过是0.1%。
到了第三波,它的致死率和患病率有所下降,但是仍旧远远高于普通流感病毒。这一波基本上全球都有报告疫情的发生,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
许多爱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绝,在萨摩亚的死亡率更高达25%。巴西原始热带雨林亚马孙河口的马拉若岛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没有感染报告的人类聚集地。
而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的致病原理是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引发免疫系统无差别的攻击,在人体消灭病毒的同时,免疫系统也破坏了人体细胞,导致血管细胞被严重破坏,从而引发脏器出血。由于青年的免疫系统更为强大,也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反噬,这是青壮年死亡率更高的原因。
这么厉害的病毒最后却突兀地消失了,西班牙型流感在18个月内便完全消失,而其病株从来都没有被真正的辨认。
那它是怎么被消灭的呢?
后来随着流行病学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证实了它从未被消灭,只是继续变异,成为了与人类共存的一种病毒,它的源头则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是此后它的毒性大大的削弱了。
09年,甲型H1N1流感曾在美国大面积爆发,并蔓延到214个国家和地区,导致近20万人死亡。
即使到了现在,每年冬季因季节性流感死亡29-65万人,其中因H1N1死亡的人数依旧有数万人之多。
既然未被消灭,那它是如何消失在大众视野中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太阳黑子的作用,当然这种说法是无法去验证的,因为也没办法让太阳再次爆发一次当时的太阳风暴。
另一种大家比较好理解的说法是,全球免疫,是的,跟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的说法和做法一致。很多感染病学家认为是全球患病,幸存下来的人类已经基本达到了全球免疫,才使得病毒没有进一步肆虐。
同时病毒的进化导致它本身的毒性不断地削弱,直至表现和普通病毒一致。这也是进化的必经之路,毕竟高致死率的毒株的宿主都死亡了,难以继续传播下去。
其实至今对于大流感到底是如何结束的,学术界依旧没有定论。但是它还在,这是肯定的。
消灭的传染病
那人类发展这么多年的医学、传染病学等等技术手段,就没有消灭过什么病毒么?
那也不是的,也消灭过一个,那就是天花。
主要是天花这种病毒的特性比较奇特,它非常的耿直,就盯着人类搞,同时也不屑于去变异成低毒性的病株。
另外一点比较特殊的是,它的抗体可以终生产生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你曾患过天花或者接种过天花疫苗,基本就不会再感染天花病毒了。
加上天花毒性也是非常强的,重型天花病死率约为25.5%,同时它还没有其他手段可以去治疗,基本上都是隔离处理,它的隔离时间可比新冠长多了,基本要达到40天。
所以全球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这个病毒,基本要求全体国民必须要接种天花疫苗。
随着全球接种疫苗,1980年5月8日,世卫组织宣布彻底消灭了天花病毒。这也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被消灭的病毒。
新冠的表现
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已经爆发两年之久,可以说基本特性早就被研究地非常清楚了。
上星期仅美国,就有大约540万起新的确诊病例。自这场疫情爆发以来,已有将近85万名美国人因新冠死亡,比二战死亡人数的两倍还要多。全球则有超过550万人死于新冠。
看起来和西班牙大流感非常像,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一个是变异速度快。2021年5月,世卫就开始用希腊字母为新冠毒株命名,到目前已命名11种变异毒株,包括阿尔法、贝塔、德尔塔等。
而当前又出现了新的奥密克戎毒株,可以说它的进化速度已经远超了能感染人类的99%的病毒。
二是疫苗保护不稳定。这两年间,随着疫苗接种大力推行,很多人已经接种了疫苗,但是仍有曝出来接种疫苗的依旧会感染新冠病毒,这也是由于其变异速度所导致的。
现在以色列已经开始号召接种第四针新冠疫苗,我国的第三针加强针也在有序推广中,这也是由于疫苗保护得不稳定,保护时间短的因素。
三是传播范围广。它已经和西班牙大流感一样,早已传播至世界各地。截至目前,仅有四个国家还未上报过新冠疫情,分别是朝鲜、土库曼斯坦、图瓦卢、瑙鲁共和国。
其中朝鲜和土库曼斯坦都是极其封闭的国家,与外界交流来往较少。而图瓦卢和瑙鲁共和国则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倒数第二和第一的岛国,身居大洋,病毒也难以传播至此。
其他所有的主权国家都或多或少上报过新冠疫情。超广泛的传播范围使得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尤其是躺平的那些国家,就更容易培养出“毒王”级别的病毒,这给疫情防控又平添了几分难度。
四是跨物种交叉感染。在以往病例的报告中,经常可以看到家里的宠物狗、宠物猫也感染了新冠,甚至还有狮子都感染了新冠病毒,这种跨物种交叉感染的能力使得新冠病毒的消灭难度已经达到了基本不可能的地步。
即使在人类群体中全面接种疫苗,它还可能在动物体内重新变异,再次传染至人类。在人类历史上的诸多病毒里,也就天花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跟人类对着干,其他的不归他管。
而要达到什么条件才算是消灭病毒呢?
一种是生物意义上的被消灭了,世卫组织的标准是:
最后一例确诊病例;
经过两次病毒检测均呈现阴性;
两个潜伏期后依旧正常。
达到以上条件,才可以说是被终结了,就像是天花病毒一样。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另外一种则是社会意义上的被消灭了。
疫苗的广泛推广、大家的保护意识等等使得病毒的传染和致死率和普通感冒一样了,也不再干扰社会正常运转了,这时候可以说是从社会层面消灭了病毒,就像是大流感一样。
从当前各个专家的分析和病毒的表现来看,我们更有望实现第二种社会意义上消灭新冠病毒,而难以达到从生物意义上消灭它。
更有可能的结局是,随着新冠的变异,它逐渐变得像普通流行性感冒一样,传染性、致病率和致死率都降到了很低的层次,我们可以在疫情出现的时候予以有效的控制,这就是比较好的结局了。
当然,也有人预测新冠将和西班牙大流感一样被终结,因为2023年将爆发新一轮的太阳风暴......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和病毒的共存和对抗史,把时间线拉长到单细胞刚刚诞生的时候,病毒也随着诞生了,从这个维度来看,病毒可比人类的历史长多了。
所以,想要消灭他们可能比大多数人想象的难得多。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定信心,做好防护,积极响应国家的防疫政策,希望早日恢复社会秩序,早日脱下口罩。
https://new.qq.com/rain/a/20220120A0DJTT0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