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氧洞在误解中保护人类:与太阳风暴和病毒爆发的关系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我们在1999年撰文提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大约有2%被平流层的臭氧吸收,7%被电离层吸收。当黑子活动高峰发生太阳风暴时,会大量破坏南极臭氧,随之产生“臭氧洞漏能效应”和“地磁层漏能效应”,使被地磁层和臭氧层阻隔的9%的太阳能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导致南极平流层变冷对流层变暖。由于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能够杀灭病毒,所以太阳风暴和臭氧洞的形成有利于病毒大疫的减轻和消亡。
长期以来,人们只看到臭氧洞的弊端,千方百计消除其存在的条件。2019年新冠疫情的到来与太阳活动减弱相对应,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太阳风暴和臭氧洞的历史作用。
太阳风暴对臭氧洞的影响
2003年10月末,太阳黑子连续爆发产生的太阳风暴袭击了地球。这场罕见的太阳黑子爆发堪称一场天文奇观。
按照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规律,太阳活动达到顶峰后会回落,在第23号的十一年周期中,太阳周期的高峰在2000年左右,其后应该进入削弱期。但是,此次太阳却异常爆发了,在2003年10月和11月,太阳黑子不寻常地连续产生巨大的太阳风暴袭击了地球,这就像在非龙卷风季节刮起了一场巨大的龙卷风。
根据文献记载,此前最严重的一次日冕喷发现象发生在2000年4月,不过那次太阳磁暴产生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直接袭向地球。而此次太阳磁暴过程中,有将近100亿吨的物质被抛向地球,“儿玉”通信卫星一度通讯中断就是因为这次太阳风暴。风暴引起的地磁暴,导致瑞典南部城市马尔默停电一小时,约两万个家庭受影响。
天文学家证实,2003年11月4日的太阳爆发是天文史上最强烈的一次,NOAA监测太阳的GOES卫星X射线探测器一度饱和,指针一直指向最高值。此次太阳爆发喷射而出的冠状物以大约每秒2300千米的速度离开太阳表面,向太空抛射了数十亿吨的超热气体,冲向地球的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
https://www.cdstm.cn/popularize/tgtw/201806/t20180606_795936.html
根据表1,2003年发生了面积第3位的最大南极臭氧洞。2003年最强太阳风暴证实了我们提出的观点:太阳风暴破坏臭氧层。
http://202.84.17.73/st/htm/20001005/147625.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7912.html
由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于2011年2月14日拍摄,呈现了5年来最猛烈的太阳耀斑,太阳中部的黑子是此次耀斑的源头。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9日消息,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观测到5年来最猛烈的太阳辐射大爆发,抵达地球后可引发中度地磁暴,影响卫星通讯和地球上的电力供应。根据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的观测,除了一次小型辐射风暴外,此次太阳爆发还伴随一次耀斑以及一次日冕物质喷发。
美国国家气象局空间天气预报中心项目协调人比尔·穆塔夫表示:“这一次的大爆发非常具有戏剧性。”他指出中型太阳耀斑在6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点41分(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的凌晨5点41分)达到峰值。“我们最初观测到的耀斑规模并不大,在随后出现的喷发过程中,我们观测到高能粒子辐射以及大规模日冕物质喷发。你能观察到从太阳表面喷出的所有物质,景象非常壮观。”
穆塔夫指出,空间天气分析人员正密切关注此次太阳爆发,以确定是否导致太阳与地球之间发生磁场碰撞。日地距离在大约1.5亿公里左右。他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说:“我们的部分工作是进行监视同时确定此次太阳爆发的物质是否飞向地球,因为喷射的物质基本上都是气体并且带有磁场。在一两天时间内,我们将看到太阳喷射的一些物质对地球产生影响,形成地磁暴。我们并不认为这将是一次非常剧烈的地磁暴,但强度还是可以达到中等水平。”
空间天气预报中心表示,此次太阳爆发将在8日引发小型到中型地磁暴,大约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的18点开始。任何地磁暴活动都将在24小时内结束。国家气象局说:“太阳辐射风暴中存在大量高能质子,这种类型的活动自2006年12月以来还是第一次观测到。”
宇航局表示,在8日晚上和9日,极地地区还可能观察到北极光和南极光。
https://tech.sina.com.cn/d/2011-06-09/07475626628.shtml
事实上,2011年太阳风暴导致了2011年出现了较大的北极臭氧洞和南极臭氧洞。南极臭氧洞面积在1993-2020年28年中排位第8。
2006年12月初连续爆发的太阳耀斑对我国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传播造成严重影响,短波通信、广播等电子信息系统发生大面积中断或受到较长时间的严重干扰。12月13日北京时间10时40分前后,太阳又爆发一次大耀斑,广州、海南、重庆等电波观测站的短波探测信号从10时20分左右起发生全波段中断,直至11时15分以后才逐步出现信号,13时30分以后基本恢复正常。
2006年太阳耀斑和南极寒流的共同影响,导致南极臭氧洞面积最大,排在第1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1151.html
1998年4月底至5月,太阳风暴不断。在此期间,多颗飞行器发生异常或者失效,最显著的是银河Ⅳ号通讯卫星的失效,它造成美国80%的寻呼业务的损失,无数的通信中断,并使金融交易陷入混乱。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1/03-09/2893113.shtml
1998年的太阳风暴与1998年南极臭氧洞面积排序第2位对应。
2008年12月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发现磁气圈破了个大洞,比地球宽四倍且还在扩大中。外层空间射向地球的各种有害粒子将更直接的冲击到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过去已经发生过几次。
https://dili.chazidian.com/s13527/
这是2008年南极臭氧洞面积排名第5位的原因。
表1显示,南极臭氧洞面积最大的前8名都受到较强太阳风暴作用,其中2003年最强烈,2006年、2015年、1998年、2008年和2011年次之。
表1 臭氧洞、太阳活动、异常寒流、月亮赤纬角极值、最热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比
序号 | 年份 | 臭氧洞面积 (百万平方公里) | 太阳活动或太阳黑子缺席 最热年 | 厄尔尼诺或 拉尼娜 | 异常寒流或月亮赤纬角极值 |
1 | 2006 | 26.6 | 12月太阳耀斑 | 厄尔尼诺 | 南极寒流 极大值 |
2 | 1998 | 25.9 | 最热年 4-5月太阳风暴 | 最强厄尔尼诺转拉尼娜 | 长江大洪水 |
3 | 2003 | 25.8 | 11月最强太阳风暴 | 弱厄尔尼诺 | |
4 | 2015 | 25.6 | 峰值0缺席 最热年 3月太阳风暴 | 最强厄尔尼诺 | 极小值 |
5 | 2008 | 25.2 | 谷值268缺席12月磁气圈破洞 | 拉尼娜 | 中国雨雪冰冻灾害 |
6 | 2001 | 25 | 4月太阳耀斑和CME | 拉尼娜 | |
7 | 2000 | 24.8 | 峰值 4月太阳磁暴 | 拉尼娜 | |
8 | 2011 | 24.7 | 峰值2缺席2月太阳风暴 | 拉尼娜 | |
9 | 2005 | 24.4 | 最热年 | 拉尼娜 | 极大值 |
10 | 1993 | 24.2 | 弱厄尔尼诺 | ||
11 | 1994 | 23.6 | 弱厄尔尼诺 | ||
12 | 2020 | 23.5 | 谷值 | 拉尼娜 | |
13 | 1999 | 23.3 | 拉尼娜 | ||
14 | 2018 | 22.9 | 221缺席3月地磁风暴 | 弱拉尼娜 | |
15 | 1996 | 22.8 | 谷值 | 弱拉尼娜 | 极小值 |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825/13931633_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1473.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64c19e0101ihif.html
http://weather.news.qq.com/a/20140109/012127.htm
http://roll.sohu.com/20140718/n402426913.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19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5043.html
表1显示,2015年南极臭氧洞的面积排序在1993-2020年28年中为第4名,臭氧洞的面积达到25.6百万平方公里,根据臭氧洞漏能效应,大量高能太阳粒子通过臭氧洞进入南极,导致南极海冰融化在2017年达到最大值。
2018年南极臭氧洞的面积排序在1993-2020年28年中为第14名,臭氧洞的面积达到22.9百万平方公里,进一步导致2019年5月和6月的水平是有史以来南极海冰面积的最低水平,超过了2017年。
我们在1999年提出的臭氧洞漏能效应被实践证实。根据拉马德雷周期,2022-2035年南极海冰面积将逐渐增大,并达到新的峰值。
2022年3月19日地球两极正在经历异常的极端高温的条件:2020年9月南极出现臭氧洞(面积排序12位),2020年3月北极出现最大臭氧洞。
太阳风暴和臭氧洞灭杀病毒的历史记录
太阳风暴定期为地球杀灭病毒,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事件,西班牙流感和新冠疫情证实了这一点。
表2 世界历次流行亚型和太阳风暴记录统计表
年 限 亚 型 名 称 首发地区 拉马德雷 太阳风暴 臭氧洞
1510 流感 英国
1580 流感 美洲土著流感 美洲 1582年
1675 流感
1733 流感
1742-1743 流感 东欧流感 东欧
1837 流感 欧洲流感 柏林,西班牙 1859年
1889-1894 流感 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冷位相
1890- H2N2 EI 英格兰 冷位相
1900- H3N8 EI 英 国 冷位相
1918#- H1N1 SI 西班牙流感 美国 冷位相 1921年
1957#- H2N2 亚洲流感 中国贵州 冷位相 1958年
1967年
1968#- H3N2 香港流感 中国香港 冷位相 1972年
1975年
1977-新H1N1 EII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冷暖边界 1989年
1997- H5N1 Al 中国香港 暖位相 1997
1998
1999- H9N2 Al 中国 暖位相 1999
2000
2001
2002* SARS 非典型肺炎 中国 冷位相 2003年 2003
2004- H5N1 Al 越南 冷位相 2005
2006
2008
2009* H5N1 甲型流感 墨西哥 冷位相 2010-2011年 2011
2011
2012*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沙特阿拉伯 冷位相 2012-2014年 2015
2016*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韩国 冷位相 2017年 2018
2019* 2019-nCoV 新型冠状病毒 冷位相 2021年 2020
2020
注:带*号项是笔者加的,带#号者为最强爆发。南极臭氧洞年年都有,表中是1993-2020年28年中排名中前15位年份,臭氧洞面积大,漏掉的太阳高能粒子多。黑体字为北极臭氧洞年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41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829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8254.html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3-29/doc-iimxyqwa3856397.shtml
https://www.doc88.com/p-94457673391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92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134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140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630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682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939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0522.html
1999年我国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就指出,造成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太阳风,而不是通常所认为人类使用的氟利昂。这一观点发表在今年5月份出版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上。杨教授在论文中指出,有3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太阳风的压力使地球南极上空大气层变薄;处于开裂期的地球南半球由于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破坏臭氧层;太阳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消耗了两极臭氧。
两极臭氧洞首先是自然的产物。极夜和极昼的交替,极涡和低温条件,火山灰向极地的集中,臭氧洞在南北两极的轮换,都是自然规律运作的结果,远非人力所能控制。北半球大陆集中,人口稠密,如果《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努力只是将臭氧洞从南极迁移到北极,这项成功究竟是福音还是灾难?
2011年北极臭氧减少的背景是:太阳活动由2009年的谷值向2013年的峰值过渡,太阳高能粒子活动逐渐增强;2011年1-3月北半球受到低温暴雪的袭击,低温和北极涛动强烈;2010年3月爆发的冰岛火山喷发,巨量的火山灰不仅降低了气温,而且破坏了臭氧。
北极臭氧洞在氟利昂停滞消耗臭氧的条件下产生,自然规律再次出人意料地证实了自身的存在,人类的努力如猴子捞月亮,劳而无功,甚至帮了个倒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052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778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0966.html
事实上,太阳风暴和臭氧洞扩大可以杀灭更多的流行病毒,减轻和结束流行疫情,在人类误解中默默拯救人类,其规模和作用远远高于人工的消杀病毒过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3d95b01000d8f.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1596.html
太阳辐射对流行病毒的影响
根据相关条件,2002年SARS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所以强度大。2020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太阳黑子谷年,其强度相应变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77.html
研究表明,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低温和紫外线低值有关。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疫情发展速度快。
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疫情发展速度慢。
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发展迅猛,趋势近似于SARS事件。
根据紫外线控制病毒发展的理论,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始于2019年12月,处于紫外线一年中的最低值时期(冬季低值),预计2-3月(冬春之交)将出现拐点,4-5月(春季紫外线增强)出现峰值,5-6月(春夏之交)再次出现拐点,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出现第一波谷值。第二波峰值是否出现,取决于调控力度。
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时期是结束疫情的最佳时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837.html
太阳黑子缺席带来的灾害:2009年甲型流感和2019年新冠疫情
如果我们记录太阳黑子在每年当中的缺席天数,就可以得到下面数据(截止2019年12月28日):
表3 2007-2019年太阳黑子缺席记录
https://www.sohu.com/a/363725630_100082182
从表3可以看到,在2019年内已经有288天没有出现太阳黑子,在太阳黑子缺席的历史上,属于第二长的时段,排第一的是1913年,太阳黑子缺席天数高达311天。这是2019年爆发新冠疫情的重要条件。
2008年和2009年分别有268和260天没有出现太阳黑子,2009年全球爆发了甲型流感。
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
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观测,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这一数据的出现距1913年记录的观测史上天数最多的311天已经有95年之久,是仅次于1901年的287天和1878年的280天的历史第四低的纪录。2008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量2.9也是自1913年的1.4以来,95年后的最低点。而2009年8月平均太阳黑子数为0,更是创下了1913年6月以来96年内的最低纪录。而且,2009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只有2.4,也是96年以来的低点,这岂止是“50年一遇”?美国宇航局修正为“大致百年一遇”。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4-18/3826983.shtml
2019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88天
从2019年的3月14日开始,太阳上面的太阳黑子就消失了,至今(12月25日)已经288天,成为历史上太阳黑子消失时间第二长的时段,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比较弱的时期,也代表着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光热辐射不强,地球上温度也会偏低,甚至会导致地球气候处于小冰河期。
12月25日,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两个新的太阳黑子,这标志着太阳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活动周期,这次的太阳无黑子活动持续的时间达到了288天,是1913年以来消失时间最长的一次,创造了一个106年的记录。接下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太阳黑子出现新的活跃时期。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病毒多发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9日和27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25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178.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551.html
2020年两极臭氧洞阻碍了新冠病毒疫情的发展
2020年3-5月北极出现臭氧洞,2020年9-12月南极出现臭氧洞。全球疫情爆发低谷在2020年3-5月和9-12月,臭氧洞扩大导致更多太阳高能粒子进入两极,有利于对病毒的消杀。
全球疫情动态「2020年4月10日」:全球病例数突破162万 欧美疫情曲线见顶态势显著
2020-04-11 00:03
(全球疫情概览,来源: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从主要国家新增病例趋势来看,除了美国仍处于头部外,欧洲国家的增长曲线均呈现见顶回落的态势。
疫情动态
疫情动态:2020年1-4月欧美新冠疫情
https://www.sohu.com/a/387042008_222256
图1 印度2020-2021年新冠疫情
图2 美国2020-2021年新冠疫情曲线
图3. 全球2020-2021年疫情曲线
图4 俄罗斯2020-2021年新冠疫情
我们在2018年12月27日撰文指出,研究表明,在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强潮汐、火山活动、流感和瘟疫多次强烈爆发(马宗晋 等,1995),与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一一对应,多因素叠加增大了太阳辐射变化的作用(见表3)(杨冬红等,2011a,2011b,2013a,2013b,2014)。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3772.html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85-89
杨学祥, 陈殿友, 宋秀环. 太阳风、地球磁层与臭氧层空洞. 科学(ScientificAmerican 中文版), 1999, (5):58~59
杨学祥. 地磁层和大气层漏能效应.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9, 5(9):1170~1171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磁场强度的轨道调制与自然灾害周期. 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0.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307
杨学祥, 陈殿友. 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3):39~48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Gao Yanwei, Su Hongliang and YangXiaoying, et al, Geophysical and Chemical Evidence in the Depletion of Ozone.J. Geosci. Res. NEAsia, 1999, 2 (2): 121~133
杨学祥. 臭氧洞与厄尔尼诺.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9, 5(10):1301~1303
杨学祥. 臭氧洞漏能效应及其形成原因. 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9, 合肥:安徽技术出版社, 1999, 191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流体运移动力与自然灾害. 同上, 326
陈殿友, 杨学祥, 宋秀环. 地球轨道效应与重大自然灾害周期. 同上, 256.*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磁场强度的轨道调制与自然灾害周期. 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0.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307
杨学祥. 大气圈差异旋转及其对臭氧层的影响.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6(2):199~201
杨学祥. 大气氯粒子层的形成原因.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6(3):370~371
杨学祥. 太阳活动驱动气候变化的证据.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6(5):615~61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1774.html
相关文献
被忽视的病毒多发警钟:从2014至2020年
已有 1032 次阅读 2020-12-11 09:5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被忽视的病毒多发警钟:从2014至2020年
2014年: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我们2014年9月21日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2018年: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
全球变暖的最后一博:2019年或2020年最暖
已有 20877 次阅读 2018-12-27 10:3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19年最暖, 自然周期, 拉马德雷周期, 月亮赤纬角周期, 太阳黑子
研究表明,在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强潮汐、火山活动、流感和瘟疫多次强烈爆发(马宗晋 等,1995),与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一一对应,多因素叠加增大了太阳辐射变化的作用(见表3)(杨冬红等,2011a,2011b,2013a,2013b,2014)。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初步结论是:
其一、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埃博拉病毒经历了连续14年的最长间断期,其它时间爆发强度也不大,处于相对平稳期;
其二、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埃博拉病毒爆发连续间断期不超过3年,爆发强度成倍增长,处于相对活跃期。
其三、太阳活动进入21世纪超长极小期,根据历史记录,病毒将有30-70年的集中爆发期。
2014年埃博拉病毒猛烈爆发,与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有关。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3570.html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53772.html
2020年:一次太阳活动极小期将在2020年4月±6个月,病毒爆发并非偶然
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小期将在2020年4月±6个月:病毒爆发并非偶然
已有 1892 次阅读 2020-6-7 13:4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太阳黑子极值, 流感病毒, 新冠病毒, 埃博拉病毒
2019年以来,地球发生了很多奇妙的变化,新冠肺炎、美国流感、埃博拉病毒、磁场偏移、地震、火山、山火、洪水、蝗灾等等灾难不断,与太阳黑子极值密切相关。
科学家预测了最近即将到来的太阳活动周期: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小期将在2020年4月±6个月,即我们目前可能正处于太阳活动极小期。
据最近观察计算:太阳表面已经几乎330天没有出现明显太阳黑子了。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中有90%的时间太阳活动处于完全低迷状态。太阳黑子如此长时间的失踪正常吗?这是否意味着太阳进入了“冬眠期”?对地球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83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080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62006.html
我们在2018年12月27日撰文指出,研究表明,在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强潮汐、火山活动、流感和瘟疫多次强烈爆发(马宗晋 等,1995),与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一一对应,多因素叠加增大了太阳辐射变化的作用(见表3)(杨冬红等,2011a,2011b,2013a,2013b,2014)。
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3772.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