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最新研究指出大地震复发具有一定规律:大地震随机理论的终结

已有 2071 次阅读 2018-3-13 10:3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大震规律, 地震随机性, 统计规律, 特大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冷位相

最新研究指出大地震复发具有一定规律:大地震随机理论的终结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我们在201569指出,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见表1),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大地震随机性理论否认地震活跃期的存在,漠视地震前兆的自然预警,会误导公众和政府部门,忽视对目前面临危险的准备和预防。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等多个机构的科学家联合发现,大地震复发的时间间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当考虑到较小的地震时,重复间隔变得越来越不规则,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随机性。该项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上。

这是对我们研究结论的最有力支持:也是大地震随机理论的终结。

 

相关报道:

研究指出大地震复发具有一定规律

作者:赵纪东 刘文浩 张树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13 9:06:26

 

研究指出大地震复发具有一定规律

 

通过分析智利湖泊的沉积岩心,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等多个机构的科学家联合发现,大地震复发的时间间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当考虑到较小的地震时,重复间隔变得越来越不规则,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随机性。该项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上。

1960年,智利中南部地区遭受9.5级地震,而巨大的海啸不仅淹没了智利海岸线,还经过太平洋,造成日本约200人死亡。一般认为,巨大的地震释放出如此多的能量,需要数百年的应力积累才可能发生新的大地震。因此,地震资料或历史文献根本无法及时反映其复发形态。

通过分析两个智利湖泊底部的沉积物,研究者发现,每次强烈地震都会产生水下山体滑坡,这些滑坡被保存在湖底的沉积层中。通过对这些沉积物岩心的分析,他们找回了过去5000年的完整地震历史,其中包括多达35次大于7.7级的大地震。

结果表明,类似于1960年大地震每292±93年就会再次发生,因此在接下来的50~100年,这种巨大事件的可能性仍然很低。然而,较小地震(8级左右)每139±69年发生一次,在未来50年里有29.5%的几率发生这样的事件。自1960年以来,智利地区非常平静,但最近一次在奇洛埃岛附近发生的7.6级地震(20161225)表明智利中南部地区发生了重大地震。(赵纪东)

 

新研究提出潮汐周期有助预测火山爆发

 

近日,《科学报告》杂志刊发文章《2007年鲁阿佩胡火山喷发对月球周期的敏感度》称,2007年新西兰鲁阿佩胡火山爆发时火山口附近的地震震动与每月两次潮汐力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可以利用潮汐周期的信号来提前预测火山爆发事件。

研究人员称,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潮汐力是否会引发火山爆发的直接研究,但并没有直接证据。为此,研究人员转换了思路,从与潮汐力相关的可检测信号出发来验证其对火山的影响。新西兰鲁阿佩胡火山作为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是两座滑雪胜地所在地,因此,研究人员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期监测,以确保游客免受火山爆发的威胁。

模拟表明,当气穴的压力达到临界水平时(可能发生蒸汽喷发的水平),与潮汐力变化相关的不同应力则会改变震颤的幅度。这也说明整个体系中的压力情况使得火山对潮汐变化十分敏感,而这种变化恰能被捕捉到。研究人员认为,对于火山爆发前的震动监测与潮汐之间的关系的监测将为火山爆发预测提供新的思路,他们也相信这种变化信号完全能被监测,潮汐信号对预测蒸汽驱动的火山爆发将成为未来长期研究的重要方向。(刘文浩)

 

科学家证实洋流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关联性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人员日前宣布发现大西洋洋流变化与陆地降水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这种关联性已存在数千年。该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认识和理解地球历史气候过程控制要素将如何影响现在以及未来气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讯》。

分析结果显示,同目前相比,大西洋表面洋流循环要比小冰期时代弱很多(小冰期是指1450年至1850年期间由火山活动所引发的全球变冷的气候变化事件)。研究人员认为,既然过去历史时期相关洋流特征能够影响全球气候,那么有必要探究其是否同西半球降雨有关以及这种关联在过去历史时期的变化如何。为此,研究人员通过对岩心样本数据与树轮、洞穴以及其他自然记录中的降水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在过去历史时期的上述相关性;同时,对人为收集的关于上世纪墨西哥湾温度与盐度数据和西半球降雨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当前时期的上述相关性。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由德国马普学会开发的专门用于预测洋流和降雨之间关系的气候模型数据。(张树良)

《中国科学报》 (2018-03-13 2 国际)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3/405386.shtm

 

日本可能还有更大地震: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已有 1819 次阅读 2015-6-9 04:18 

 

我们在2011322i日指出,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3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11年已发生5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12次,平均每年0.55次(见第六章6.3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1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475.html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后续地震:

17. 2010.02.27 智利8.8级地震

18. 2011.03.11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9.0级地震

19. 2012.04.11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8.6级地震

 

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发生38.5级以上地震,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发生48.5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证实这一统计规律:海岛强震连续发生的判断。2011311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是大势所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5162.html 

20150601中国新闻网报道,日本继530发生8.5级强震(日方后修改为8.1)之后,第二日又发生了6.4级地震。由于最近接连发生强震,地震学家敦促日本保持警惕,为下一场大地震的来袭做好准备。

特大地震路线图:往返于冰川消融山区和海平面上升的沿海地震带

我们在200861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1-3]。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2010年智利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2012年印尼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2012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北京时间525日下午130左右,日本崎玉县北部发生了里氏5.6级地震,茨城县土浦市的最大震度为5度弱(日本标准)。我们在2015526对日本大震又一次提出警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日本5308级地震再次验证了地震路线图。

20151-4月为强潮汐时期,425尼泊尔8.1级地震证实了4月进入地震高潮。由于2015年厄尔尼诺的出现,地震高潮持续到20155月。

尼泊尔毗邻中国的青藏高原,425尼泊尔8.1级地震表明新一轮的陆海地震路线图的开始。日本大震之后,美国大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280.html

历史记录表明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有关

2015530我们指出,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5年和2018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2016-2017年和2019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4-2018年预测为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年:

20155月为弱潮汐时期,强烈的地震活动是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破坏了地壳原有的重力均衡,引发海洋地壳反向降升13-20厘米,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频繁的地震火山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2678.html

2015年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日本8级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

历史记录表明,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在1896.~1897最强厄尔尼诺事件中,日本发生88.48.6级三次特大地震。从表2中可以看到,1854-2011年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有非常好的一一对应关系,这预示2015530的日本8级地震可能仅仅是前兆,并非是强震的终结。

表2 1854-2011年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的时间对比

 序号年月日地震地点        震级    厄尔尼诺时间拉尼娜时间

1.1854.12.23,农历十一月初四,日本东海南海道各8.4; 1854

2.1891.10.28,农历九月二十六,日本浓尾8.4; #1891:

3.1896.6.15,农历五月初五,日本三陆8.6; #1896.~1897,

4.1896.6.17,农历五月初七,日本本州东部8; #1896.~1897,

5. 1897.8.5,农历七月初八,日本仙台8.1; #1896.~1897,

6. 1901.8.9,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本本州东北远海8.2; #1899:~#1900

7.1911.6.15,农历五月十九,琉球群岛8.2; #1911:~#1912.

8. 1923.9.1,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本关东地区8.2; 1923

9. 1933.3.2,农历二月初七,日本三陆8.3; 1932

10.1944.12.7,农历十月二十二,日本东南海8.1; #1944

11.1946.12.20,农历十一月初三,日本南海8.4; 1946

12.1952.3.4,农历二月初九,日本十胜近海8.1; 1951, 1953

13.1953.11.25,农历十月初九,日本本州东南远海8; 1953

14.1968.5.16,农历四月二十,日本青森县8.1; 1968~#1969

15.1969.8.11,农历六月二十九,日本北海道以东7.8*;1968~#1969

16.1993.8.8,农历六月二十一,关岛8.1; 1992-19931993-1994

17.2003.9.26,农历九月初一,日本北海道8.2; 2002-2003

18.2011.3.11,农历二月初七,日本宫城外海8.8级。2009-20102010-2011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25671.shtml

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时间是后加的,数据来自张家诚。

张家诚再见厄尔尼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冰川融化是全球特大地震的主要动力

 

近十年研究发现,厄尔尼诺(El Nino)和拉尼娜(La Nina)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缩写为PDO,亦称为拉马德雷现象)密切相关[5-6]PDO是近年来揭示的一种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它是叠加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上的一种扰动,直接造成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影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 South Oscillation,缩写为ENSO)事件的频率和强度[7-8]

PDO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PDO已经出现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890-1924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25-1945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946-1976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77-1999年。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一个周期为50-70[7-8]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11次(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0次(0次),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发生6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特大地震频发地区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板块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与全球变暖造成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

我们在《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文章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4期上。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8.5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PDO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5232.html

1896-1897年日本三次8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首先,1896-1897年处于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8.5级以上特大地震全球发生了6次,其中日本发生了一次。

其次,1896-1897年全球发生了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日本发生了38级以上特大地震。

第三,1854-2011年日本8级以上地震和厄尔尼诺事件有一一对应关系。

第四,2000-2030年全球重新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第五,2015年较强厄尔尼诺已经发生;

第六,2015530日本已经发生8级地震。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表明,美国和日本大震在劫难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098.html

综合数据分析表明,日本目前的地震趋势和条件与1896-1897年最强厄尔尼诺事件时期大致相同,2015530日本8级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的前兆。

关注2015年厄尔尼诺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962.html 

关注日本更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80.html  

日本可能还有更大地震:海岛大震连续发生的统计规律正在得到验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6582.html 

 

警告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有7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2004-2008年已经发生了38.5级以上强震(见表3),我们推测: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为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实际上,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又发生了三次8.5级以上强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目前还有2016-2018年三年的最后期限,2004-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接近尾声。

由于极强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的激发作用,2016-2018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的数量和强度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大大增强海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16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23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61.html

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发生了三次8.5级以上强震,经过三年的能量积累,2016-2018年爆发8.5级以上强震的几率和强度将逐年增加。

目前,地震灾害就在我国周围徘徊:410阿富汗71级地震、413缅甸72级地震、416日本九州73级地震。

特大地震活跃期已经进入最后的高潮,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更大地震的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2015年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强震的激发作用,2016-2018年特大地震还将继续集中爆发。

大地震随机性理论否认地震活跃期的存在,漠视地震前兆的自然预警,会误导公众和政府部门,忽视对目前面临危险的准备和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475.html 

 

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已有 2390 次阅读 2012-5-5 14:23

 

过去,人们仅仅把日月大潮时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看成是潮汐激发的结果,因而,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如果考虑朔、望、上弦、下弦、月亮近地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七个天文要素,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潮汐的东西震荡和南北震荡,使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和南北太平洋海面发生反向升降,幅度为60cm,破坏了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降升20cm,由此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可以起到增效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7407.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2.       杨学祥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2008.07,《百科知识》2008/07,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Vol.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5.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3639.html

上一篇:大风+降温+雨雪!冷空气马上就到:关注17-18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3月12日拉尼娜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8年3月13日午报
收藏 IP: 122.139.137.*| 热度|

2 钟炳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