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首都圈区域最近或将遭受更大的地震灾害:日本大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北京时间5月25日下午1时30分左右,日本崎玉县北部发生了里氏5.6级地震,茨城县土浦市的最大震度为5度弱(日本标准)。日本《产经新闻》旗下ZAKZAK网站5月27日报道称,虽然此次地震被视为“3·11”日本大地震的余震,但据相关专家推断,恰好位于“地震之穴”的东京首都圈地区今后可能还将发生里氏7级左右的直下型地震。此外,接下来可能受到相模湾及南海海沟联动影响的四国及九州地区靠近震源的太平洋一侧也将进入地震高度预警状态中。报道称,从宏观角度分析,东京首都圈区域最近或将遭受更大的地震灾害。
我们在2006年就提出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2008年提出全球特大地震进入频发期[2-4],5年来的客观实践验证了这两项趋势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3次。在1889-1924年PDO“冷位相”发生6(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PDO“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PDO“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PDO“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PDO“冷位相”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2-4]。
我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的9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我们的综合分析表明,接下来的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中的每一年(2010年,2014年,2018 年)及其前一年都是可能的发生年。而且由于2010年、2014年、 2018年1月2日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1月3日或4日相差不过2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2,5]。2010年发生特大地震的估计也得到证实。由于2010年智利地震没有达到9级,所以发生了2011年的日本9级地震,这不表明九级地震可以连续发生。根据特大地震的准4年周期,下两次9级地震可能发生在2014年和2018年[6]。
9级地震在两个拉马德雷周期中都发生在冷位相的前17年,地点在智利(2次)、阿拉斯加(2次)、堪察加半岛(1次)、厄瓜多尔(1次)、印尼(1次)、日本(1次)。下一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1](已证实)。
8.5级以上地震除1次外,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地点在印尼(4次)、智利(2次)、阿拉斯加(3次)、俄罗斯(3次)、厄瓜多尔(1次)、中国(1次)、日本(1次)。日本下一次发生的可能性居第二位(现在变为第一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7876.html
我们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1-3]。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2010年智利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2012年印尼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2012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相关报道
日本“神预测家”:东京首都圈6月或将发生地震
2015-05-28 10:36:00环球网 李若楠 分享 参与
【环球网综合报道】北京时间5月25日下午1时30分左右,日本崎玉县北部发生了里氏5.6级地震,茨城县土浦市的最大震度为5度弱(日本标准)。日本《产经新闻》旗下ZAKZAK网站5月27日报道称,虽然此次地震被视为“3·11”日本大地震的余震,但据相关专家推断,恰好位于“地震之穴”的东京首都圈地区今后可能还将发生里氏7级左右的直下型地震。此外,接下来可能受到相模湾及南海海沟联动影响的四国及九州地区靠近震源的太平洋一侧也将进入地震高度预警状态中。
此次地震中京大手町的办公街区震度为4,对此,日本气象厅发出预警称接下来的一周内或将发生余震,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人身安全。此外,报道称,从宏观角度分析,东京首都圈区域最近或将遭受更大的地震灾害。
据报道,日本武藏野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岛村英纪近日在ZAKZAK网站的“富士晚报”官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高度警戒!决定生死的地震基础知识》的文章,并在文章中指出:“东京首都圈地处北美、太平洋、菲律宾海及亚欧板块交界处,横跨4个板块的地区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也就是说,东京首都圈可以被称作‘地震之穴’。所以,处于震源位置的崎玉县迄今为止尚未发生较为严重的地震,只能说运气太好。”
据悉,5月13日日本东北地区曾发生里氏6.8级地震,其中,岩手县花卷市的震度记录为5弱。气象厅称其为“3﹒11”地震的余震并提醒周边居民注意。而此次的地震是不是同此前一样呢?
对此,岛村在文章中表示,5月25日的地震并非余震,而可能是受“3﹒11”影响的诱发型地震。岛村认为,东京首都圈所处板块现已进入新一轮活动期,恐怕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首都圈将会发生集中的直下型地震。此外,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过去的板块活动期内,平均每隔17到20年内便会发生里氏6到7级地震,因此,有必要提醒日本有关方面加强警惕。
据报道,曾数次准确预测地震带的日本电气通信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地震预知学会会长早川正士曾再次捕捉到此次“5﹒25”地震的预兆。据悉,5月15日,早川在其主办的“地震预测信息服务”主页上发布了一条预测消息,称“本月16日至27日,神奈川县、静冈县、千叶县的部分地区及伊豆群岛内陆及海底将发生里氏5.5级左右的地震,最大震度为5弱”。结果,实际的震源地点虽然稍稍偏北,但发生时间及震度与早川的预测完全吻合。
报道称,早在地震发生前一周,早川就开始对地壳开裂的前兆现象进行密切关注。据他分析,这样的地壳开裂引发的电磁波将对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产生影响。早川利用其独特的理论在地震预测领域屡创奇迹。
5月22日,以日本奄美大岛近海地区为震源,鹿儿岛县奄美市发生了里氏5.1级地震,震度强度为5弱。虽然“地震预测信息服务”曾在8日当天发布预测称“本月22日之前奄美大岛至冲绳等地海底将发生里氏5.5级左右地震”。此外,在15日、16日东北地震发生前,早川也曾对其做出过准确的预测。
目前,这位“地震预测第一人”将关注点再次锁定:“29日之前四国及中国的部分地区将发生里氏5.0级左右的地震,海底震级约为5.5,最大震度为4。6月4日之前,种子岛至冲绳地区海底将发生5.5级左右地震,最大震度为4。此外,相模湾至伊豆群岛以及小笠原群岛海底将发生5.5级左右地震,目测最大震度为5弱。望有关方面做好警备工作,以应对更大的地震威胁。”而此次早川的“神之预言”能否再次命中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实习编译:李若楠 审稿:王欢)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5-05/6542867.html
日本民众陷入地震恐慌 专家指出6大警戒区域
2015-04-28 13:09:00环球网 沈于晨 分享 参与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周刊邮报》4月27日报道,如今众多日本民众都对大地震抱有极度的恐慌与不安,总是在担忧“是不是马上要发生大地震了”。近两年日本频发大地震,2014年共计8次,2015年在德岛县南部和岩手县冲也发生了震度达到5级以上的地震。此前御岳山喷发造成57人死亡的恐怖记忆还未散去,如今横跨福岛、山形两县的吾妻山、宫城县和山形县交界处的藏王山火山活动又非常频繁,这一系列的事件引发了民众普遍担忧,担心这是大地震的前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4月10日茨城县鹿岛156只海豚搁浅事件,因这片海岸在2011年发生大地震7天前也有50只海豚陆续搁浅,导致民众更加不安。
造成民众陷入恐慌的原因之一在于民众不信任地震学界。日本民众普遍认为,当年日本大地震造成那样严重的后果是由于“疏于防范”,日本地震学会对此表示接受批判,承认不该说“预知地震”,并于2012年10月公开表示将“预知”一词更改为“预测”。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于2012年1月预测“4年内发生里氏7级首都直下型地震的概率有70%”,但消息发布后又将“70%”改为“50%以下”,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而另一方面,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村井俊治发明的“MEGA地震预测”采用了和地震学家完全不同的预测方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MEGA地震预测”刊登于一本周刊杂志上,由村井担任顾问的一家民间公司JESEA(地震科学探查机构)发布。
村井俊治是世界级的测量界权威,他采用最先进的测量技术,独创了一套分析方法,他发明的“MEGA地震预测”的成果令人瞠目结舌,通过这种方法预测到了2014年所有震度达到5级以上的地震。尤其是2014年11月22日发生在长野县北部的地震,它的最大震度为6弱(注:即介于6级和7级之间,强度较弱),“MEGA地震预测”在地震发生前精确地指出了受灾最严重的将会是北安云郡白马村。
另外,“MEGA地震预测”还预测到了2015年2月6日发生在德岛县南部的地震。该地震震源为“南部海域、东南海警戒区域”的中心地区,木屋平(德岛县)作为此次地震的“异常变动点”,距最大震度5强的牟歧町(德岛县)仅35千米。
而关于2月17日发生在岩手县冲的地震(最大震度5强),“MEGA地震预测”指出“东北的太平洋沿岸需要加强警戒”。虽然东北的太平洋沿岸距离该杂志2月16日号刊登的警戒区域有一定距离,但它是日本大地震余震持续发生的地区,因此东北地区的奥羽山脉到日本海侧区域比较危险。
村井表示,“以我如今的预测水平还无法正确预测出地震发生的场所、规模和时刻,还在为提高预测的精确度而不断努力,我的使命就是利用现在最好的数据和预测方法进行地震预测工作”。
根据最新的数据,村井指出了6个地震警戒区域,分别为日本北海道钏路、根室、十胜警戒区域、奥羽山脉警戒区域、北陆北信越警戒区域、东京首都圈东海警戒区域、南部海域和东南海警戒区域、“西南诸岛”警戒区域。(实习编译:沈于晨 审稿:王欢)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5-04/6296456.html
日本箱根山火山地震近2000次 或将长期处于警戒
2015年05月28日11: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图为不断冒出水蒸气的箱根山大涌谷。
据日媒报道,日本气象厅日前宣布,位于该国神奈川和静岡两县交界的箱根山,其火山性地震的发生次数正在接近2000次。虽然有分析认为,箱根山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现象的可能性较低,但相关部门仍将对有关动态保持长期化的警戒状态。
日媒称,根据统计,此次箱根山火山性活动频繁,与近年活动最为频繁的2001年相比达到5倍以上,目前地震活动和蒸汽喷发仍在持续。
根据日本气象厅统计,自箱根山活动开始频繁的4月26日以来至本月26日,已经观测到的火山性地震次数为1851次,仅27日当天上午就发生7次喷发,或即将接近2000次。被视为火山口的大涌谷周边地区的地壳变动和强烈的蒸汽喷发也在持续。
此外,箱根山还多次、反复发生群发性地震和地壳变动现象,2001年的火山性地震次数自6月-10月的4个半月之间共计785次。相比之下,此次一个月内的活动频率大大超过2001年,日本气象厅对此分析称“规模或将超过2001年”。
据悉,神奈川县温泉地学研究所在箱根山的10个地点设置了地震计监测,统计显示,自4月26日以来的一个月内,该山总地震次数超过4400次,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的2001年时的4230次。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528/c1002-2707015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上一篇:
印度热死800多人: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有关下一篇:
难得的共识:今年不会出现“史上最强”厄尔尼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