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科學實踐哲學視野中科學觀念的負面影響

已有 3476 次阅读 2009-4-21 11:14 |个人分类:科學哲學|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学哲学, 科学主义, 双刃剑, 科学实践哲学, 地方性

蔣勁松(1965-)男,哲學博士,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本文寫作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科學實踐哲學研究資助,批准號:05BZX029
文章來源: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6254-58

 
 

科學實踐哲學視野中科學觀念的負面影響
蔣勁松


要:科學觀念是價值負載的,可以對人類精神產生現實的負面影響。科學觀念可能產生退步;可能導致非近代科學形態的其他知識和非認知的精神狀態方面的損失。這種負面效應不可能僅僅通過科學自身的發展來消除,需要利用人類各種文化形式的協調來予以平衡。
關鍵字:科學主義雙刃劍負面效應科學實踐哲學

一、科學本身也是雙刃劍嗎?
維納在《人有人的用處》一書中,提出警告:新工業革命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用來為人類造福,但是僅當人類生存的時間足夠長時,我們才有可能進入這個為人類造福的時期。”[1]顯然這是指技術的應用可能帶來利弊兩種可能性。目前科學是雙刃劍的流行說法通常都是從技術應用的角度立言的。
就與技術有別的科學而言,科學是雙刃劍的說法近來在學界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金吾倫認為,科學只具有認識功能和認識價值。它有對錯之分, 沒有好壞之別。人們通常所說的負面效應是應用造成的, 而不是科學造成的。……因而把雙刃劍的帽子加給科學研究似乎是有失公道的。”[2]類似的說法很多,茲不多舉。[3][4]
有學者認為技術的雙刃劍功能是先天的或者可以說是胎裏帶,而科學的雙刃劍功能,尤其是科學的負作用則是後天的,是科學從自發階段到自覺階段的產物。因為,科學的雙刃劍是通過技術成果得到顯示的。”[5]劉益東強調科技知識發展所帶來的風險,並提出致毀知識這一很有啟發性的概念[6],其立論是側重將科學作為技術發展的準備,也是認為科學只有在應用之後才會產生負面作用。
科學本身沒有負面效應,細究起來其實至少預設了3個假定:1,科學與技術之間存在著清晰的區分。2,作為特定實踐形式的科學活動本身不會產生負面影響。3,作為特定觀念形態的科學知識在沒有轉化為技術應用時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只有這三個假定同時成立,科學本身沒有負面效應才能成立。可是,這三個假定其實都是可以質疑的。
首先,在今天科學與技術一體化的形勢下,在科學與技術之間要想劃分清楚是越來越難了。有人這樣來辯護:即使某個具體成果,我們在實踐上難以劃分清楚明確的界限,但在理論上我們總是可以堅持具有這種區別。[7]如重組DNA技術,就其反映了我們對生命活動奧秘的認識而言,屬於科學範疇,沒有負面作用;而就其作為對生命活動改造的技術,就有可能產生不利影響。然而,這正是科學實踐哲學著力批判的理論優位的態度[8],對此筆者將另文討論。
其次,近代科學活動具有突出的實驗特徵,我們總是在與自然物件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認識的,對自然物件的改造總是我們進行認識的前提,而這種作用是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筆者在一篇尚未發表的論文中已經詳盡地證明了,科學研究作為人類與自然打交道的實踐活動其實也是會產生負面影響的,茲不贅述。
第三,雖然國內學界承認科學理論和知識並非價值中立者不乏其人,但是明確地主張科學知識和理論也有負面作用者卻並不多見,而前者其實邏輯上就蘊涵著後者。本文想要證明:作為研究結果的科學知識,雖然總體上說來可以認為是人類認識的進步,但是它對人類信念的改變也是具有負面作用的。
二、科學觀念的負面影響
從科學實踐哲學的角度看,科學觀念並非是對客觀獨立的外在世界的表像,而是人類與世界打交道的實踐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科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對於世界的改造了的把握,這種改造不僅發生在物質層面,而且也發生在觀念層面。這種新的把握反過來又會改造世界。”[9]科學發展不是一個簡單地在頭腦中積累更多知識的過程,也不單純是真理代替謬誤的過程,它實際上是一個人的信念之網重新編織的過程,是一個改變語言遊戲規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僅要改變科學思維的範式、基本假定、判斷標準,還要引起人們思想觀念的生態平衡的改變。[10]這些改變和改造自然的技術活動一樣,可能產生正面效應,也可能產生負面效應。
恩格斯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同理,我們也可以這樣來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無知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驕傲和偏見都報復了我們。恩格斯接下來說,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11]從科學發展的歷史來看,這也同樣適用於科學發展對於人類的精神世界的影響。
恩格斯指出,18世紀上半葉的自然科學在觀念地掌握這些材料方面,在一般地自然觀上卻是這樣地低於希臘古代。……哥白尼在這一時期的開端給神學寫了挑戰書;牛頓卻以關於神的第一次推動的假設結束了這個時期。……當時哲學的最高榮譽就是:它沒有被同時代的自然知識的狹隘狀況引入迷途,它從斯賓諾莎一直到偉大的法國唯物主義者堅持從世界本身說明世界,而把細節方面留給未來的自然科學。”( [11],p9-10)恩格斯明確指出:科學在知識進步的同時,對於世界的總體理解可能退步,在科學與神學關係可能退步,科學在某些方面的認識可能不如同時代的哲學。
即使在現代科學傳統內部,範式的更迭也並非只帶來進步,同樣也會有所謂的庫恩損失[12]例如,恩格斯說,在達爾文以前,他今天的信徒們所強調的正是有機界中的和諧的合作,……在達爾文的學說剛剛被承認之後,這些人便立刻到處都只看到鬥爭。……這兩種見解在某種狹窄的範圍內是有道理的,然而兩者都同樣是片面的和褊狹的。”([11],p291)所以,科學在帶來認識進步的同時,常常也伴隨著新的偏見,伴隨著曾經獲得的正確認識的喪失。弗蘭西斯根曾說過,一知半解的哲學思考把人導向於無神論,但是對宇宙與哲學的深刻思考,卻必然使人皈依於上帝。”[13]站在無神論立場上,這也是科學發展的負面影響。
科學知識、思想、方法、乃至科學精神在人們觀念意識中的接受,也有可能與人類其他方面的精神活動搶奪思想資源。科學知識佔據了主導地位後,原先的敍事性知識、地方性知識、傳統的智慧遭到了蔑視,這些知識的傳承和學習往往被中斷,這也是令人惋惜的文化損失。[14]例如,西醫傳入中國,固然在醫療保健上對中國人民助益頗多,但不可避免地也對中醫的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明確指出,中國古代有機論在對自然整體性的把握上,比牛頓機械宇宙觀要更為深入。他說,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朱熹十二世紀曾建立起一個比歐洲任何思想都較接近於有機哲學的哲學體系。” “我們這時代正在進行的一個大運動,意圖用對自然的組織之較深理解,來修改牛頓的機械宇宙觀。” [15]然而,近代科學的傳播和發展卻反而使得中國近代對於自然的理解在某些方面有所退步。
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唯物主義在它的第一個創始人培根那裏,還在樸素的形式下包含著全面發展的萌芽。物質帶著詩意的感性光輝對人的全身心發出微笑。唯物主義在以後的發展中變得片面了。霍布斯把培根的唯物主義系統化了。感性失去了它的鮮明的色彩而變成了幾何學家的抽象的感性。物理運動成為機械運動或數學運動的犧牲品;幾何學被宣佈為主要的科學。唯物主義變得敵視人了。……它變成理智的東西,同時以無情的徹底性來發展理智的一切結論。”[16]顯然,他們認為唯物主義從培根到霍布斯的發展,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有退步的,而這種退步顯然是與科學越來越抽象化的趨勢密切相關的。
達爾文曾抱怨,他在長期從事科學研究之後,對於文學和詩歌的鑒賞能力有所下降。[17]費耶阿本德指出,牛頓力學取代了亞里斯多德的理論,成為對自然解釋的主導理論後,喪失了亞里斯多德理論所具有的諸多功能,如對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人生意義的說明等等[18]。正因如此,現代科學理論無法像傳統社會的主流理論那樣充當意識形態的根基,現代人對新知識無法充分消化和適應,所以現代人往往普遍有某種失落、迷惘的感覺。[19]霍金也曾指出,現代科學的高速發展,使得即使是知識階層中的絕大多數人也無法全面了知和掌握人類的知識,從而造成不同學科知識份子的隔膜與分裂。[20]
佛洛德曾經指出,哥白尼、達爾文和他自己的科學成就給人類的自尊心帶來了三次沉重打擊,因為哥白尼讓大家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達爾文的研究使人類淪為動物界的物種之一,而最沉重的打擊來自現代心理學研究,它向我們每人的自我證明,就連在自己的屋裏也不能自為主宰。”[21]敢於向人類自尊心挑戰的科學勇氣固然值得敬佩;可是從另一角度看,這些偉大的科學成就撇開其科學知識方面的是非不談,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對相當一部分人的自尊心確實構成了傷害,這也是一種負面影響。
總結起來,科學觀念可能產生這些負面影響:1,科學觀念在取得某一方面進步的同時,可能在其他方面產生退步。2,科學觀念的傳播可能抑制其他非近代科學形態的知識的保存和發展。3,科學進步在促進認識發展的同時,可能導致非認知的精神狀態方面的損失。
三、負面影響的控制和平衡
作為思想觀念的科學知識有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但這並不意味我們就應該全面禁止科學的發展,因為科學知識的正面價值同樣不可否認。我們認為重要的是要維護思想意識中各種知識和文化傳統的生態平衡。一方面,不可因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功,就以科學技術作為衡量其他文化的唯一標準,要承認其他文化傳統的獨特價值,防止科學技術的越界濫用。[22]另一方面,在科學技術文化居於壟斷地位的現代社會,在必要時應採取措施限制科學在思想意識領域中的壟斷作用,保障處於弱勢地位的文化傳統,以保護對人類文化發展至關重要的文化多樣性。這就意味著,非但不應給科學以特權地位,反而應給予在強勢的科學文化衝擊下不絕如縷的弱勢文化以特殊的優待地位。[23]
在對待傳統與當代科學觀念的衝突時,應該摒棄直線進化的淺薄進步觀,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優良作風,對科學演進過程中伴隨著知識進步而出現的退步保持清醒和批判的頭腦,對科學活動中已被取代或者否定的科學觀念應該有韌性的堅持和寬容[24]。必須認識到,即使在科學觀念上,舊的理念有可能在本質上是正確的,而新的理念反而是錯誤。這樣,才不會對新潮的科學觀念不加分析地一味接受,才不會變成觀念時尚的追星族,才有可能對流行的錯誤思想進行抵制和批評。
應樹立知識的多元評價標準。正如普特南所說,得到了嚴格證明的科學命題,並非就不可能有缺陷,並非在科學上就不能得到改進。[25]後現代科學認為,科學知識是真理,但不是全部真理,往往是受到特定意識形態遮蔽的真理[26]。因此,即使對於科學知識的內容本身,仍然可以進行女性主義、後殖民主義等不同視角的批判。只有通過批判才能得到全面的真理。
勞斯認為,科學實踐活動不能自外於政治、倫理的批判。科學哲學應該是對科學事業進行介入和參與的文化研究。[27]按照這種觀點,人類其他方面的要求,如自尊、情感、天人合一的體驗等,都可以作為內在要素參與科學實踐,以重構科學,建立新的知識和權力聯盟。這當然不是說可以用科學實踐之外的欲望和價值來代替科學證據,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而是說不能先驗地將這些價值當作科學認識論之外的因素排除掉,而是設法通過建立這種價值與已有科學證據之間的緊張關係,來作為我們發現主流科學隱含偏見或不足的線索,或者通過文化其他領域的相應建設以彌補科學知識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這種多元化精神,要求摒棄真理一元論的觀點,容許科學實踐中不同立場和觀點並存,容忍乃至鼓勵另類科學的發展。拋棄了表像主義的知識觀,把科學當作與世界打交道的參與和介入性實踐活動,認識到科學實踐和科學知識的地方性,就再也沒有理由要求科學實踐必須是單一性的,完全可以建立起多元的、反思的科學文化。即使我們仍然堅持現代性的基本原則,這對於我們批判科學主義和西方中心論思想,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建設一個具有反思精神的現代化也都是非常具有啟發意義的。[28]

[參考文獻]
[1] N.維納著,陳步譯,人有人的用處:控制論和社會[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132.
[2] 金吾倫,科學研究與科技倫理[J],哲學動態,2000 (10 )4.
[3] 林德宏,雙刃劍解讀[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10),34-36.
[4] 李醒民,在科學和技術之間, 光明日報, 20034 29日,B4.
[5] 劉怡翔,科學和技術何以會是雙刃劍[N],科學時報,2003-03-20
[6] 劉益東,試論科學技術知識增長的失控(上)、(下)[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4),39-424820025),32-36
[7] 李醒民,就科學主義及反科學主義答客問[J],科學文化評論,第1,2004(4)94~106
[8] 約瑟夫勞斯著,盛曉明邱慧孟強譯,知識與權力:走向科學的政治哲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74-77
[9] Joseph Rouse, Knowledge and Power: Toward a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Science[M],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7, 211
[10] Richard Rorty, Objectivity , relativism, and trut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93
[11] 恩格斯著,於光遠等譯編.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4-305
[12] 湯瑪斯庫恩著,金吾倫胡新和譯,科學革命的結構[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98-99
[13] 弗蘭西斯培根,培根論人生[M],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69
[14] -弗朗索瓦利奧塔著.島子譯,後現代狀況[M]. 長沙: 湖南美術出版社, 199694
[15] 李約瑟著,陳立夫等譯,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364-365
[1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3
[17] 達爾文著.畢黎譯注達爾文回憶錄[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92-93
[18] 保羅法伊阿本德著. 蘭征譯.自由社會中的科學[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248
[19] 莫諾著,上海外國自然科學哲學著作編譯組譯,偶然性與必然性: 略論現代生物學的自然哲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8-129
[20] 霍金著.許明賢吳忠超譯,時間簡史[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教育出版社,1992151-152
[21] 佛洛德著.高覺敷譯,精神分析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225
[22] 蔣勁松,理智的魔鬼抑或狂妄的天使:科學是否需要監督和制衡?[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31),1-3
[23]張祥龍,給中國古代瀕危文化一個避難所——成立儒家文化保護區的建議[N],中華讀書報,2001.8.15
[24] 保羅法伊爾阿本德著,周昌忠譯,反對方法:無政府主義知識論綱要[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152
[ 25] 希拉蕊普特南著,應奇譯,事實與價值二分法的崩潰[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37-39
[26] 大衛格裏芬著,王治河譯,後現代科學[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8512
[27] Joseph Rouse, Engaging Science: How to Understand Its Practices Philosophically[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6, 249-250
[28] 烏爾裏希貝克著,何博聞譯,風險社會[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283-29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227282.html

上一篇:醫學人文學者王一方教授做客科學哲學與技術哲學沙龍
下一篇:我們“消費”得起“科學主義”嗎?
收藏 IP: .*| 热度|

1 刘进平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6 1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