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张海霞︱北大与世界,学术与人生 精选

已有 5617 次阅读 2024-7-26 09:56 |个人分类:杂文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题记】20201023日受北大学工部邀请参加“北大教授茶座”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分享的主题是《北大与世界,学术与人生》,后来经学工部老师整理入选《北大教授茶座 · 第三辑》于20246月在北大出版社正式出版,特此分享部分内容。

图片

张海霞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变化多端、不确定性极强的环境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许多青年人都感到困惑这个世界究竟在向何处发展我们又应该向哪个方向规划我的青春到底该怎么度过? ……面对复杂的人生我们很难说去设计因为设计不了但怎么去规划到底往哪个方向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我想从 “北大与世界学术与人生” 的角度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在北大眺望世界

张海霞北大与世界的关联千丝万缕源源不断。 乾隆五十八年 (1793) , 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时候大家知道他住哪里吗他就住在北大的勺园当时叫弘雅园。 那是外国使团第一次来华没有先例所以双方在礼仪问题上争论不休更具体一点当使团见到乾隆皇帝的时候究竟是该单膝跪地还是三拜九叩当时英国使团根 本没有跪拜的礼节传统只有见英国女王的时候需要单膝跪地但是清朝廷认为见皇上就必须行三拜九叩的大礼。为此双方在弘雅园里谈了三个月这个历史公案就发生在我们现在这个校园里。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100多年后华夏大地发生巨变。 1898  6  11 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开始了京师大学堂成立虽然变法最后失败了但是这座最高学府却留下了就是现在的北大。 所以北大始终和世界联系 在一起和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北大是中国的也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但终究还是中国的。

图片

北大人和世界也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伊始有一名从非洲来到北大求学的留学生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最后回国当选了他们国家的总统。这个国家就是埃塞俄比亚这个学生名叫穆拉图·特肖梅。所以说北大人应该是一直具有世界的一流水平和眼光的。

北大学子在世界舞台上有着亮眼的表现。举个例子我们的杰出校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先生最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的是她真正做到了中西结合她用西医的科学方法提炼出中草药配方青蒿素使之变成分子结构成为可以大批量生产的抗疟疾药物拯救了无数生命。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如何把我们中国优秀的文化和技术与世界上通用的方法相结合变得让世界理解、认可并且能够造福更多生灵这是我们亟须思考、尝试和实现的。在这一点上部分北大人做到了他们把中国的好办法无论是历史的、社会管理的还是科学的方法都变成为世界解决问题的良方。他们从中国出发真正地改变了世界同时也用西方的一些好的东西来影响我们让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和民族有更好的发展。屠呦呦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图片

所以我觉得北大和世界的关系一定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既不能站在一个非常狭隘的、完全封闭的立场上去思考也不能跳出中国这个特定的环境去畅想一个大一 统的世界。 作为北大人我们应该思考的就是我们要做什么才能让中国、让世界发展得更好、 更有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有包容的胸怀不排斥那些与我们不同的观念同时我们也要有我们自己的坚持明白我们自己的根在哪里我们为了什么而努力。这样有些困惑就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有同学问我应不应该出国留学?

作为北大人我们必须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去掌握一些方法然后解决更大、 更根本的问题。这样想出国留学就不是一个问题这样的纠结就是没有必要的。

还有同学问我学了这个专业以后到底能够干什么?

作为北大人不管你是学什么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让世界发展得更好。 如果你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让周围的人和事变得更加美好你就取得了很大意义上的成功。

北大人一定要站在高一点的位置上而不是站位很低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北大和世界。

千滋百味,学术人生

张海霞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关心学术和人生规划了总在纠结学术应该怎么搞、怎么办我将来走学术这条路怎么样不选学术又该怎样选择……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本不必是让人焦虑的难题。

学术和人生其实并不矛盾不是你必选或必不选的问题。学术可以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也可以不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取决于你自身的选择。但为什么一定要谈学术呢因为学术教会你的是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这是最重要的。

所有学生无论你是学理科、工科、文科、社科还是其他专业的一定要记得自己为什么要谈学术是因为学术训练能够让你成为一名专业人士让你具有真正的科 学思维方式让你成为一个能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去开 展各项工作、解决问题的人。举个例子五四时期北大的杰出校友傅斯年先生他在北大学中文出国留学后涉猎广泛回国后他创办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史语 ) , 主持了安阳的甲骨文考古工作以及其他许多重要的考 古项目为中国的历史文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些因为他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历史。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是学术于你的意义所在而不是说你必须走学术这条路。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并不是你在北大的几年所能决定的。 但在北大学习的这段时间里你可以养成基本的思维方式用以指导你未来的人生。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学什么专业一定把它学好掌握其中的核心这是最关键的一环。

图片

总有人问我老师你觉得在学术、从政、经商几条路中哪条路比较好?

对不起我真不知道。没有哪个专业、哪条道路是真 正的好或者不好它们各有自身优势。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对一件事很笃定知道它的回报率极高那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去做了。 你现在之所以感到纠结就在于你不知 道未来的回报率你有很多的怀疑、担心、顾虑心中充满了问号。但未来是谁都不能确定的也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未来才有魅力。对每个人来讲你的未来都是在你自己的努力过程中一点一点绘就的而不是被设计出来的。

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把握当下为你的未来做好准备。在学校的时候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努力锻炼好自己的能力这远远比在那里胡思乱想、在湖边徘徊惆怅要有意义得多。我的人生观一向是不要为那些遥远的未来担心而是要为现实的当下努力。把握能把握的未来自然不会太差。

把握当下,探寻所爱

学生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大一新生。我发现自己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也没有什么独特的爱好不知道目前的专业方向是不是真的适合我您能提供一点建议吗?

张海霞有一个比喻特别形象。选择专业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呢是特别精美的瓷器千姿百态色泽万千。但是当你开始学这个专业时你就成了泥瓦匠、烧炭翁你在干活的过程中根本看不到瓷器的美——除非你坚持到最后。于是很多人就会有心理落差比如你因为崇拜爱因斯坦而学了物理但你在当下的学习过程中根本无法领略物理之美更不要说诺贝尔奖了这时我们就会纠结我们就会想这个专业是不是我喜欢的、适不适合我。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先按下不提。先不用考虑这个专业究竟适不适合你而应该想想你现在能不能适合它。如果通过努力你能胜任这个专业的难度和学习模式再来看它适不适合你。

面对选择我们应该做在阳光下感受温暖、笑迎挑战的人而不能因为害怕、纠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所以我觉得你现在不用迷茫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很重要先把能学好的专业知识学好体验这个专业的特点后再做决定这是最重要的。

图片

大胆尝试,聚焦投入

学生老师您好我从中学开始就喜欢目前所学的专业方向但现在发现自身对历史、地理以及一些体育项目都感兴趣想要去尝试但又担心这些尝试会挤占我用于目前专业的学习时间让自己在真正需要投入的领域里流于庸俗。您能为我提供一些建议吗?

张海霞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我特别佩服北大天文学系的何子山教授16岁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哲学期间因为听了一个天文学家的讲座被天文学吸引当即决定专门研究天文他现在是国际顶尖天体物理学家。听起来很顺利、很完美是不是其实真的不是这么轻松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何教授几乎每周在科研上投入125个小时。125 个小时啊这是怎样的工作量每周无双休每天要工作近18个小时。而他说自从选择了天文学以后他一直就是这样工作的因为他喜欢所以他 愿意投入125 个小时。这可能是同学们在高三那一年的学习强度但是何子山教授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所以说,所有成就都是努力拼搏出来的。面对强者我们不用羡慕他多么出色、多么成功而要看到他的用功、他的坚持。面对真正热爱的事物必须投入必须花时间。你现在担心一些兴趣会干扰你对专业的投入你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你需要确认自己对现在的专业究竟是不是真的热爱。一直在喜欢的方向学习当然会给你带来乐趣而现在进入更高的平台你有了更多的选择你之前选的专业是不是最适合你如果是当然要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如果不是再探索一下也无妨。

大学阶段是很好的探索阶段不要过早地下结论不要绑架自己但真的发现自身爱好后就要集中投入地去钻研。 何子山在转天文学前也不存在125小时的坚持找到真正的方向后工作125 个小时都不是事儿。你的时间永远都是存在的只要你想干就有好好做就好了。别着急别把自己过早地绑架了这是我给你的建议。

图片

听从内心,自我选择

学生老师您好我对中文比较感兴趣但家人因为种种考虑建议我学习其他更实用一些的社科专业现在比较纠结想听听您的建议。

张海霞我觉得对中文情有独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中国文字这么漂亮又有深厚的底蕴我们作为中国人怎么能不喜欢所以喜欢中文然后学中文这本身是挺好的一件事没什么问题。是不是你学了哪个专业就意味着你将来会做哪种工作这并不一定我个人觉得你不需要担心那么远的事。

作为家长我也很理解很多父母的这种心态因为父母特别担心孩子将来万一工作不顺心怎么办万一发展得不是特别好怎么办。其实后来我发现有些担心太多余了。世界快速发展我们很难预测未来哪个专业会特别吃香” , 但各个专业需要的综合能力是相通的。 对你这个阶段而言学习你喜欢的专业打好基础将来你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很强。文字基础很好能顺应这个时代你想想什么工作不需要你呢机器人永远写不过你对不对因为它的文字不会带有温度。

我对我的小孩说过一句话: “ 你现在已经上大学成人了你的所有事情由你来做选择最后一个咨询的才应该是你的父母。

我为什么会说最后一个咨询父母呢因为如果你的 理想是到达太阳系当你和你的同学去讨论的时候你的理想还能到月球上当你和你的导师去讨论的时候你的理想基本上就只能到树梢上当你和你父母谈的时候你的理想就跌落到地面甚至是地下了为啥因为父母最怕你不幸福、有风险希望你待在保险箱里——地面或者地下才是最安全的。差别就是这么大我自己本身也是个妈妈面对我的孩子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是很纠结的既希望她展翅高飞又怕她经历风雨。但是作为一名老师面对学生时我会轻松很多我会鼓励学生去追梦因为我知道一个梦想飞越太阳系的孩子一直冲着它跑最后不一定能追上太阳但是他一定有机会飞上月球所以要一直飞千万不要停。

图片

微语录

※ 北大与世界的关联千丝万缕源源不断。北大人就是要站在从中国影响世界的起点上让世界因为我而有所不同。

※ 屠呦呦先生厉害的地方在于她用西医的科学方法 研究中医把中国的东西跟世界的东西结合起来为世界解决问题。

※ 北大人传承的 “ 德先生”  “ 赛先生” 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更好地去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这是北大人的独特之处。

※ 如何思考北大和世界的关系我们不能站在狭隘的立场上也不能完全跳出中国这个语境。我们要有包容的胸怀既要接受世界上的不同观点也要坚持自己的根基这是每个北大人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

※ 选择专业时我们是精美瓷器的欣赏者而真正学习专业时我们要安心做泥瓦匠和烧炭的烧炭翁。

※ 人生的道路没有好与不好之分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条道路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 不管你在哪个专业进入北大以后你一定要成为一名专业人士要有基本的本学科的学术思维和科学方法要能够用它们来解决问题。这是你们在北大要做到的一点。

※ 不管你干什么都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有 限的能力范围内让你周围的人和事变得更好让人民过得更好。作为北大人你们要站在这个角度上要站得高一点。

※ 对我来说学术和人生一点都不矛盾学术可以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也可以不是。但我们必须谈学术因为在经过学术训练后你才会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 人生都是意外和惊喜未来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确定的但正是因为不确定未来才有魅力也因为不确定我们才有奋斗的动力。

※ 每个人的人生和未来都不是可以预测或者设计的是一点一滴构建出来的这与你的努力直接相关。

※ 不要为遥远的未来担心忘掉不确定性努力把想做的、该做的事做好。

※ 对于自己目前的专业感到迷茫时要考虑的不是你喜不喜欢这个专业它适不适合你而是你是否适合这个专业化被动为主动继续保持优秀。

※ 不要羡慕别人学得多么好、多么成功要看到人家多么努力、多么专注。

※ 这个世界太大了有趣的事情太多了一件事是否适合你需要去寻找。 大学阶段正是探索的阶段不要太着急慢慢让自己站稳脚跟。只有付出得更多才有机会去探索得更多。

※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专业与未来从事的职业并不是锁定的。如果喜欢就去坚持不需要对未来担心太多现阶段学习喜欢的专业打好基础才能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 如果你的梦想在太阳系你要一直冲着它跑最后你应该有机会上月球所以千万不要停。

※ 如何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把目标分解为每一个阶段树立一个小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前进。

※ 北大是兼容并包的知识也是交融的但拓展知识 面的前提是扎实的专业基础对自己的专业建立起 基本的了解和完整的认知后再去扩展、综合其他学科寻找交叉点才会有更多收获。

※ 青年阶段是一个人精力最旺盛、最适合学习的阶段不要佛系” , 因为一旦在这个阶段佛系” , 就会错过很多机会所以趁现在有这么多的机会一定要非常努力成为一个有足够硬实力的人。

图片

【张海霞】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发起人, iCANX Association 国际科学家联合会发起人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多年专注于微纳设计与加工技术和微能源技术的研究发表论文 300 余篇拥有 47 项中国发明专利和5项美国发明专利出版图书十余部。2020年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榜, 2021年获得纳米能源奖 (Nano Energy Award), 2022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 中国高被 ( 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获得2023—2025 IEEE Distinguished Lecturers 全球杰出讲师等多项荣誉及奖励。

【北大教授茶座 · 第三辑】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组编;宁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6月出版,ISBN 978-7-301-35135-2

图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443822.html

上一篇:张海霞︱这就是当教授的毛病!
下一篇:张海霞︱打死我也不当二舅
收藏 IP: 111.201.6.*| 热度|

11 张学文 武夷山 晏成和 康建 曾杰 邝宏达 冯兆东 王成玉 郑永军 汪运山 guest3802293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