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外行呢,还是内行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其实,在觉得不好回答的时候,应该回光返照来质疑这种内行/外行两分法的框架、假定本身有无问题?追问我们说的“内行”、“外行”究竟是啥意思?
【通常“内行”是指精通某一行业、专业、行当,知识丰富,可以搞掂许多问题,可以对初学者进行很好地指导。一般来说,内行要兼具以上这些属性和素质。
一般“外行”则相反,往往是指对某一行业、专业、行当,知识不足,许多问题自己无法搞掂,更谈不上能对他人进行很好地指导。一般来说,外行兼具以上这些属性。
通常来说,能够指导别人是需要更加精通,而自己即使能搞掂,却未必能搞掂他人。】
我们在问某人究竟是外行,还是内行时,实际上,我们已经默默地、不加反思地接受了以上这些假定。而且不是有意识地做出判断:上述命题是正确的。而是,根本就没有考虑其他可能性。这些假定已经成为我们思维的背景,它起作用,但是我们通常情况下并不明确知晓自己做出了这样的假定。
但是,旱鸭子游泳教练的出现,就颠覆了上述的假定。我们回过头来再研究,就会发现:上述假定只不过是一些不自觉的归纳所得,许多领域中的经验事实具有这样一些特征而已,其实并不具备必然的普遍性。在许多领域中,这样的假定是够用的,我们在这些领域中思考问题的时候,简单地应用“内行”、“外行”这样两分法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诸如游泳训练这样的领域中,由于现代科学的进展,使得一些精通科学的旱鸭子教练,可以很好地指导游泳选手。因此,我们也许可以在教练中分成这样四种类型:1,自己不会游泳,却能指导运动员提高游泳成绩的。2,自己会游泳,也能指导运动员提高游泳成绩的。3,自己会游泳,却不能指导运动员提高游泳成绩的。4,自己不会游泳,也不能指导运动员提高游泳成绩的。【最后这种教练有什么用处呢?liuli66的象限论真害人哪!】
而在分类调整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重新思考什么叫能够“指导”运动员游泳?原来我们假定,只有自己下水向运动员示范如何游泳才是指导,或者,只有自己下水向运动员示范才能指导运动员。现在我们发现,其实指导运动员游泳,可以采用自己下水向运动员示范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比如放ppt、语言讲解等方式来进行。
与此相关的,什么叫“懂得游泳”、“掌握游泳知识”等等这些概念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们对事物认识的进步,不仅仅会是在一个给定的概念框架中增加新的知识、数据,更有意义的、更有启发性的往往是我们认识框架、概念框架、思维的背景假定发生了变化。在科学上也是如此,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到伽利略物理学,科学认识的本质就从理解事物本性变成了精准预测和控制自然;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两个事件是否同时发生就有了新的理解……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个问题,不仅表达了我们知识的缺陷和不足,而且也隐含地表达了我们的设定。而这些设定本身可能未经审查批判。这里最可能隐藏着错误,最可能蕴藏了惊天的宝藏。
所以,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只会老老实实接受问题的合理性,绞尽脑汁地去填补答案,可能是一些常规的研究工作,尽管这些工作可能很难很重要,可能也需要极高的创造性来解决难题。但是,只有跑到问题背后,质疑问题的合理性,才是突破了问题所预设假定的束缚,才是真正超越了问题,真正是解放了自己的思想。
追问我们思维中无意识运用的框架、模式究竟是什么?这种框架、模式有无局限性?这种回光返照,这种反思的工作,是哲学活动的本质,也是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所必不可少的。国人这方面的训练比较缺乏,许多科学家靠自己的聪明在科学实践中自发地运用了,但是如果能自觉地学会这种反思习惯,在科学研究的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应该会大大提高科学创造力。
科学上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很牛,但是最牛的还是消解了大家努力想要问答的问题,提出新的启发性的问题!
祝愿中国科学家不仅善于回答问题,更能善于消解问题,转化问题,提出有深度的好问题!
刘全慧老师认为培养学生对直觉的批判能力很重要,我非常赞同!
我认为更高的要求是要有一种可以发现流行的概念假定的意识和能力,要有一种对流行的概念假定进行批判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延伸閱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666160.html
上一篇:
繼續找事:奧卡姆剃刀與王春豔剪刀2下一篇:
蔣素食是不是蔣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