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上回说到,Ising先生求解出了一维模型的精确解。接下来,自然而然的就该到考虑二维的问题了。二维Ising模型究竟有没有相变?这个问题,既是困难重重,又是充满诱惑,真是吸引的无数英雄竟折腰啊!!!(顺便怀念一下伟大的毛主席诞辰118周年)
Ising先生和20世界早期那些物理学英雄们曾经试图求解出二维Ising模型的精确解,但终因难度太大,而以失败告终了。随后,Ising先生列举出了下面的一些似是而非事实,试图想要说明二维Ising模型没有相变:
1.配分函数Z是针对所有配置的的和;
2.随着温度T的变化,上述的指数函数是处处解析的
3.因此,解析函数的求和也是解析的
但是仔细推敲上述的理由却会发现不少漏洞:所有的热力学函数,都是配分函数Z的对数函数,而对数函数并非处处解析的。另外,上述事实仅能针对尺寸有限的系统,如果一个系统是处在热力学极限下(即尺寸是无限项的系统),那么无限项的和,是有可能导致奇异点出现的。
因此,自从Ising先生给出一维模型的精确解,事隔十年之后,英国人Peierls明确的指出了二维Ising模型中是会发生相变的。Peierls并没有严格求解出二维Ising模型(以当时的理论发展水平来看,也不必对Peierls先生苛求),但是他从统计物理学的观点来进行考虑,严格的证明了相变的存在。高!实在是高啊!事实上,从统计物理学出发,严格证明相变存在与否,已经发展成为了统计模型理论的一个专门分支,我们对于这一分支不想展开讨论,仅仅在此对Peierls的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Peierls对比了高温和低温的极限情况,当时,所有的配置都具有相同的概率。每一个自旋都是和其他自旋相独立的。整个系统磁化强度M是自旋的平均值:
对于非常高的温度,当温度趋于无穷时,磁化强度是零。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注意到,如果自旋A和自旋B仅有一个小的相关系数,自旋B和自旋C又仅有一个小的相关,而A和C之间相互独立的话,那么A和C的相关系数就是。对于两个自旋,如果相互间隔距离为L的话,那么相关系数就是,如果两点之间存在n条路径的话,那么这个值还需要增加n倍。
对于d维方形网格,长度为L的两点间存在的路径数目为:
上述结论其实很简单:对于每一步,都存在2d种可选的方向
在低温,即T趋于0时,所有的配置都在最低能量配置的附近,这时,几乎所有的自旋都是上旋或下旋的。Peierls重点考察是否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在低温下,所有的的上自旋通过涨落,自发的变到全是下自旋。要让上述情况发生,关键在于上自旋的一些零零散散的小簇,能够聚集成一个大的集团。
在下自旋的大环境下,上自旋小簇的能量正比于簇的边界长度L。对于长度为L的簇,整个区域的大小是介于(L-2)/2和(L/4)^2之间的。引入一个簇的概率正比于因子exp(-H/kT)。然而该因子需要乘以长度为L的簇的总数量,该数量小于长度为L的路径的总量,即:
因此,来自于簇的总的自旋贡献,就可以表示为
该值对于低温趋向于零。在极低的温度下,该值指数下降,因此,磁化强度不会涨落的离-1太远。
至此,Peierls就可以得出结论,二维Ising模型中,磁化强度最终定义了一个超级区(superselection sector),该超级区和其他区域相隔离,不会被其他区域有限的涨落所影响。从而也就必然会存在相变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9583-522435.html
上一篇:
统计物理学中最有趣的问题----Ising 模型【长篇连载:1】下一篇:
统计物理学中最有趣的问题----Ising 模型【长篇连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