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路上欲断魂

已有 4687 次阅读 2013-4-4 10:17 |个人分类:On Culture|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路上如(欲)断魂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路上的行人好像丢了魂魄?成了行尸走肉?难道此时是路人魂魄已经出窍,都和死去的人的鬼魂团聚去了?

 

后来,我才发现这首诗歌被搞错了一个“字”,即“如”应该是“欲”,不是“好像”的意思,而是“想要”的意思,即“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路上欲断魂”。那么路上行人为什么想“断魂”?

 

“断魂”

 

销魂。形容情深或哀伤。

古文中有些关于“断魂”的用处(出处),比如宋之问在《江亭晚望》一诗种的:“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再比如韦庄的《春愁》诗:“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还有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以及李重元的《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看来古人理解“断魂”是一种使人“忧伤”“忧愁”的情绪。
 
 那么“销魂”又作何解?
 
“销魂”是指灵魂离开肉体,用于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销魂”用于“极度惊吓或极度伤感”
杜甫 《入衡州》中有一句“销魂避飞镝,累足穿豺狼。” 
 
 
极度欢乐: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日本的春天,樱花正是穠开的时候,最是使人销魂,而我又独在这时候遇着了她。
 
再比如:秦观在《满庭芳·山抹微云》中有“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这样看来,古人把吓到要死和美到要死都看做“销魂”时刻!
 
中国古人极度崇尚“性爱”,认为“性爱”是情绪的一极。可以使灵魂获得极端的快乐体验,以至于灵魂已经不能再衣服肉体,欲飞出肉体;同时,古人也把要死要活的时刻理解为灵魂出窍的时刻。
 
那么如何才能使灵魂老老实实地待在肉体里?
 
安魂曲
 
莫扎特的K626号作品即《安魂曲》,之所以称之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首句是“Requiem aeternam”(即“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
 
 
 

 Grant them eternal rest, Lord,
and let perpetual light shine on them.
You are praised, God, in Zion,
and homage will be paid to You in Jerusalem.
Hear my prayer,
to You all flesh will come.
Grant them eternal rest, Lord,
and let perpetual light shine on them.

 

Lord, have mercy on us.
Christ, have mercy on us.
Lord, have mercy on us.

 

Day of wrath, day of anger
will dissolve the world in ashes,
as foretold by David and the Sibyl.
Great trembling there will be
when the Judge descends from heaven
to examine all things closely.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676779.html

上一篇:美丽的心灵
下一篇:中国科技-一半封建一半殖民
收藏 IP: 121.23.52.*| 热度|

2 罗德海 陈楷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