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荷塘月色

已有 2498 次阅读 2013-4-1 19:39 |个人分类:On Culture|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2010年之后,由于某种原因每年只有一次回家的机会。更多的时间是一个人游走于北京和廊坊之间,虽说是乘公交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往返劳顿也越发感觉有些吃不消。

 

     很多人劝我在北京买房子,那样会省却车马奔波。但左思右想还是没有这样做,怕的是京城独处又会生出许多的孤独,那样心里会很累。最终我还是在体累和心累之间选择了前者,那样或许还能锻炼身体,也许还能使人觉得生活的有些滋味。

 

    我已经顾不上什么花销的多少,反正在这里也不用想挣到什么钱。我又不愿意象身边的一些人那样热衷股票生意,我本也不擅长做生意。但是,很多事情还是很废心机,即使全力打拼也免不了如在沙滩堆沙,需的拚力维持一种高度。

  如此的生境让人感觉不堪。

 

 多年前在京城求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虽也是形单影只,但那个时候专著于学,心中有自己的路要走,也没觉得像现在这样失落。

  

  后来妻去了北大,都在中关村,相互间有了很多时间相伴。妻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心又善良。有了妻的陪伴和照顾,生活自然就不再有寂寞相随。

 

后来,去了英国,妻也随了去。那个时候我们都在爱丁堡,我在爱丁堡大学,妻在瓦特大学,妻先是做些技术工作,后来跟随她的导师考维教授做博士,搞材料化学研究。

 

在爱丁堡的时候,我们都中午一般不回家吃饭,大部分人都是自己带饭,我不习惯带饭,中午就在学校的食堂对付些了事,妻担心我吃不惯,就在家做好饭送过来,然后我们一起坐在校园的草坪上共进午餐。

 

那个时候的爱丁堡每天都可能会出现四季的气象,但心里也总是阳光明媚的样子,即使远离了故土,即使的确算得上是身在异国他乡,但有了妻的陪伴,风风雨雨的日子也都成了身外的自然。

 

后来有了儿子,再后来妻也去了剑桥,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取得了英国的身份,而我就可以也不得不去剑桥。

 

剑桥的岁月是妻儿最快乐的岁月,而对于我却很陌生,后来妻儿去了新加坡,那个时候我已经回到了北京,新加坡和北京离得很近,不但路程短,而且也因为新加坡是个华人主导的国家,很多底层的东西已难以磨灭华夏的印记,所以j觉得很近,也就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新加坡....

 

后来因为儿子的缘故去了澳洲,而我还在北京坚持着,但彼此之间的距离再次拉开了。与英国不同的是澳洲很依赖中国,因此很多中国人都可以到那里旅游逛逛。

 

这对我而言不是件好事情,因为澳洲不象英国那样和中国在一个半球,中国的冬天也正是澳洲的夏天,很多有钱的中国人也会象候鸟那样纷纷飞往澳洲....

 

这对于我的影响是每当新年的时候总会难于买到机票。而且那个时候的机票也非常贵,至少对于我这种人的确不便宜,所以就成了有家难回了....

 

可能有人觉得这帖子写的文不对题,通篇并没有像朱自清那样写一写他深夜难眠,披衣去院子里的荷塘边的观感,尽管我们都在京城,他在那个时候的清华园,自然有那种仙境般的荷塘,也便有了那如诗入画的荷塘月色了...

 

而我则没有他的那种运气。所以也不用描画什么荷塘,也不能说些月色下的荷塘。即使希望写的婉转,但也是没有必要。

 

这篇帖子之所以叫做“荷塘月色”是因为在这样一个早春的月夜里,想起了妻儿,而妻的名讳中是带有一个“莲”字,我们都已习惯叫她“莲”,也便与“荷”同意了。

 

也就难免错用了“荷塘月色”这样一个题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675943.html

上一篇:招收研究生一定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
下一篇:如何委婉地骂人?举一个例子
收藏 IP: 219.143.20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