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爱情论(二)

已有 6217 次阅读 2009-12-31 06:55 |个人分类:先哲也闲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爱情论(二)
 
                
 
什么是爱情之九——历史上的爱情览盛
 
一、别致的爱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唐王和杨贵妃的爱情的描写既体现了理想爱情之众多特征,而且对李姓皇帝和杨姓贵妃之间的爱情刻画之深刻可谓登峰造极!一首[长恨歌]把李杨二人的爱情故事写得实在别致!让人读起来不自然为之悲泣,唏嘘!自然间有了可歌可泣的感觉!汉皇虽然好色,但他对杨贵妃情有独衷!“三千宠爱在一身”!可见多么得专一!这真可谓好色不乱,也可谓真心英豪了!这些不仅可从唐王纳杨贵妃之后的痴迷表现可以看出,更在贵妃被兵士逼死之后日思夜想渴望梦中相见的心理描述加以强化,使人深信李姓皇帝对杨贵妃的爱是如此忠真不二!以致于求方士天上地下遍寻贵妃,最后于“蓬莱岛”寻得已然成为“仙人”太真的杨贵妃!而贵妃也深为唐皇帝之情所打动!有诗为证: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听说昔日夫君的使者来寻她,便顾不上梳头洗脸,急忙忙迎将出来,诉说“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的苦痛心情!而且又托付来人给尚在世间的夫君带去信物,并约定“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面对着这样的爱情,我觉得实在是不需要再加以评论什么了!感慨人家爱情之深,之真,之永恒,之忠贞不渝!真真使人好生羡慕!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的这首长恨歌可谓文学艺术描写纯真爱情之绝!它不仅歌颂了爱的专一性,持久性和忠诚,而且也描写了离别,相思,爱慕,心愿,痛惜等与爱情心理活动有关的多种体验。而这些在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这类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显得十分少见。因此,此后的诗歌文章就很难再出其右了!
 
二、古今爱情诗词所反应出来的爱情心理要素
 
古往今来的文学艺术作品,特别是诗词歌赋成了描写爱情感受载体!这种爱情感受或者说是爱情的情绪体验包括:离别,相思,爱慕(包括暗恋),孤独,心愿,惋惜(包括悔恨)等等。因此这类东西多了,就给人一种印象,好象爱情是属于纯粹感性的东西!实际上爱情的理性份量实在太重了!重得很少有人能够以超然的心态对之加以分析了!当然对爱情进行理性的分析并不是许多文学家,诗人们所擅长的。你想如果这些人都理性了,爱情的一些迷思也就彻底退去,那种朦胧的美就不存在了,而这是那些文学家们并不希望看到的情形!你想没有人喜欢你的作品那你还算得上这样的家么?!在谈论爱情的情感之前,我首先分析一下情感的心理学问题
 
(一)如何了解情绪(understandingemotions)?
 
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对于某些事情,比如A和B,会有既想要A,又想要B,情同“鱼我所欲也,熊掌欲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还有一类是对于A或B都不是最想,但只能二者择一,三是既不想要A,也不想要B,比如一个学生,即不愿意努力去读书,也不愿意因考试不及格而被开除。四是对于A/B不是特别想要,但肯定不想要B/A。在第一类里,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的确两者都是我所想的,那么舍掉哪一个都是“不情愿的”,这将拥有“遗憾”“惋惜”“不甘心”“不情愿”等感受。而在第二种情况里,A和B都是我不想要的,但对其一不要是不行的。这样的情况会使人产生“窘丧”“无奈”“委屈”“遗憾”等感受。
 
在第三种情况下,A和B都是我不想要的,我既不想劳动,我又不想没有收获,也就是通常说的“不劳而获”。我既不想考试不及格,又不想因考试不及格而被开除学籍。这样的情况会使人觉得“压抑”“无奈”“绝望”等。而第四种情况大体上和第二种情况的感受类似,只是在程度上稍有不同。有些时候,这些情绪的体验可以完全来自心理的预期,比如一个病人,希望得到关心,爱护,鼓励等,如果他/她得到了这些所期望的,那么就会拥有一种正面的情绪体验,比如“欣慰”,“幸福”等。反之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则会感到一些诸如“孤独”,“压抑”绝望“等负面的情绪体验。
 
据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人体的神经系统之中,有一部份称为周围神经系统。其中又有一组称为植物神经系统(autonomous nerveous system)。
 
植物神经系统分两枝,一枝被称为交感神经(sympathic nerveous system),一枝被称为副交感神经系统(parasympathic nerveous system)。
 
植物神经系统在功能上主要与人体的基本代谢有关,如呼吸,心跳,血压等。其中交感神经负责”上调“或者是激发这些功能。如血压的改变(升高),血糖的升高(其中胰高血糖素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增加脑部血流量,增加肌肉的血流量,改变呼吸频率等。而副交感神经则起着相反的作用。这两组神经协同作用可以维持生理功能的一种自稳状态(homestasis)
 
这种由植物神经调节的功能通常和”愤怒“,”惊恐“等应激状态有关。而不能用来很好地解释诸如”高兴“。”忧虑“等情绪。其实现代心理学对情绪的成因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加以解释。大多的理论不是解释情绪这个现象,而是描述它。中医学者认为,人的情绪有七种,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喜是指高兴,欢喜,愉快,幸福等情绪;怒则指的是愤怒,气愤等;而忧则通常指忧虑,担心,;思为思念,思考,焦虑等;悲则指失望,痛苦,悲痛;恐则是指害怕,恐惧等;惊则是非常高强度的很突然的恐惧,持续时间不比”恐“长。这七种情绪可以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也可以是结果。中医认为,喜伤心脏,怒伤肝脏,忧伤肺脏,思伤脾脏,而恐,惊则伤肾等。这种认识是基于”五脏“所具有的功能而言,比如中医认为,心为思之官,主神明,如常说的”心不守神“”心神不定“等情况,有关内容可以参见《黄帝内经》。这些情绪或情感同样也会在爱情过程中反应出来。让我们看看历史上的人们是如何告诉我他们这些和爱情有关的感受的?!
 
(二)诗词歌赋的爱情情绪或情感
 
⒈离别时的感受
 
虽然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离别确实会给人一种非常特别的感受,特别是彼此相爱的情人个中滋味更是不堪回首。好好的在一起,有情有意没有人愿意离别。
 
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
 
更漏将阑,
 
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
 
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
 
露寒人远鸡相应。
 
⒉相思的感受
 
爱情和相思之密切就如同爱情之于爱情本身,如果不相思了,也就没有什么爱情可言了!所以描述爱情心理活动中的相思,确实非常多。中国汉医学七情致病说里认为忧思伤脾胃,茶不思饭不想的,还能不”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思远人
 
宋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红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虞美人。赠杨开慧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
 
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赠杨开慧(1923)
 
毛泽东
 
挥手从兹去。
 
更哪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⒉爱慕(暗恋)的感受
 
这种情感是爱情的一极,有一极就需要有另一极,相互吸引相互作用。这就是相亲相爱。可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单相思“的个案!就连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苏试也饱受单相思之苦!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在一个花红尚未退尽,青杏刚刚成形的三四月间,春风与燕子翠柳齐飞,原野青草萌萌(这是典型的北国春天的风光),一个人走过庭院外,听着院内姑娘们的笑声,呵呵 ̄一股春愁顿生心头。
 
⒋爱情中的理性思考
 
有些人不大愿意承认爱情是一件理性的事情,但是确实有很多人在试图用理性来思考爱情,用理性来诠释爱情。爱情中的理性成份所占份量应该比感性的多得多,比如责任,义务,道德之类的都属于理性的范畴。
 
爱情
 
(德鲁尼娜陈明秀)
 
夜里又躺在床上睁着双眼
 
重新和自己争辩。
 
你说:
 
”他并不怎么漂亮!“
 
心儿却回答:
 
”那又有什么关系!“
 
你辗转反侧毫无睡意,
 
一直在想,哪是真情,哪是谎言……
 
你说:
 
”他并不那么聪明!“
 
心儿却回答:
 
”那又有什么关系!“
 
于是你产生一种恐惧,
 
一切都完了,什么都毁了。
 
你又对心儿说:
 
”你要完蛋了!“
 
心儿却回答:
 
那又有什么关系!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感叹牛郎织女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传说,实际上这首词的亮点是诗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种感叹卓而不群,一反爱情作品中那种相爱就应”斯守“的既成观念。因此也算是对爱情的一种理性思考了。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缘的凌宵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如果我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也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散文这首诗歌充满了对爱情的理性思考,因为诗歌中从头致尾赋予了爱情的一种理性的规范。那就是爱情不应该象一种攀缘附势的“凌宵花”,借着高枝炫耀自己;
 
⒌爱情感受
 
这种爱情感受写的比较隐讳,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感受了。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岗。
 
⒍情愁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论有一句名言:爱情也有休息的时候!这说的也是一种与爱情的感受,但是能够说出这样话的人不是过于理性,就是对爱情充满了感慨,否则谁又不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李皇帝那样痴迷于爱情之中呢?更何况许许多多的文人骚客整天为爱情大哭哦?!
 
相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初娶唐琬,伉俪相得,后被迫离异。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两人邂逅于沈园。陆游感慨怅然,题《钗头凤》词于壁间,极言”离索“之痛。唐琬见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悒郁而逝。看看人家两人如何在分手之后进行交流的?
 
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这首词里陆游告诉他的妹妹,他后悔莫及,依然还爱着她!可是人已经比黄花还瘦了!有些话也不能说了,唉!好可怜!看看唐小姐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唐琬和词如下: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雨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看来唐小姐是个有所坚持的人,对于陆游是又爱又恨!恨之恨你身为男人为什么当初就不坚持呢?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蚱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⒎心愿(祝愿)
 
都说恋爱可以使人变得美丽,温顺,善良,特别是女孩子更是如此,其实也不尽是女孩子这样,很多男孩子也一样,就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先生也是如此!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⒏孤独感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十谈什么是爱情——爱情当事人人格的形成和爱情动机
 
如果利用心理学的动机理论来解释爱情现象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造成爱情当事人爱和被爱的动机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本性论把这种爱与被爱的动机解释成一种本能,而马斯络等的自我实现理论只把爱与被爱定义成一种需要。有了需要就有了动机,有了动机就有了行动,有了行动就有了效果,有了效果就有了心灵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作为情绪体验反应出来也就有了人们对爱情的认知,而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情绪体验不尽相同,所以在一般人的眼里,爱情也是五花八门的了。而如果说爱情动机源于人们的本性,也就是爱情的本性论,或动机的本性论了。那么爱情动机并不受人自主控制,无论是源于人类的生物性,还是人类受了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了爱与被爱这种动机,那都是由不得人的一种被动过程。那么人们的生物性必然会决定人们对爱情的看法是一致的了!实际上确实不是这样的!那么究竟什么是人的本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了,这些说法无非都是在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两个圈子里转来转去。而我则认为人性需包括生物性,社会性和灵性三个方面的属性。
 
因此假如说爱情也是和人性有关的,嘿嘿,我觉得凡是与人之行为有关的都和其本性,也就是和人性没法分开的,所以我当然会认为爱情和人性有关了!
 
因此我觉得在考虑爱情的动机问题时绝对不能忽略人的社会属性和灵性,也就是不能脱离人类社会来谈论爱情的动机产生的原因。在开展什么是爱情命题讨论的一开始,我就强调了爱情和性并不是一回事。如果性可以用人的生物学属性决定的话,那么爱情绝对不能只由人的生物学属性来决定,而必需包括人类的社会性和灵性。
 
为了有利于我的观点容易被理解一些,我想在接下来讨论爱情问题之前有必要再一次阐述一下我的人性论。
 
我曾经把人性分为三个部份,一是人的生物学属性,一是人的社会学属性,还有就是人的灵性或者说是人的智慧性。这三种属性一起组成了人的本性,也就是说人性是这三种属性所制作成的“鸡尾酒”,每一个人所体现出的人性都是由这三种属性按不同比例“钩兑”而成的。人与人之间在人性上的差别在属性上并没有不同,但是在体现的生物性,社会性和灵性的比例来看就不尽相同了。比如有些人是体现的生物性多一些,社会性和灵性少一些,那么这样就体现出一些人的人性;同样有些人的生物学属性被社会属性和灵性所替代了一些,那么这也可以是一些人的人性。依此类推,由生物学属性,社会学属性和灵性相互排列组合,这种排列组合当然也包括相同属性的量的差异,那么所得出的人性就可以反应现实中的人性概貌了。
 
顺着这个逻辑说下去,如果我们认为人性就是人的本性的话,如果人性决定了各种观念的话,如果人性决定了人们之间彼此的利益冲突的话,那么基于不同人性的这些方方面面的属于意识和上层建筑范畴的东西也必然会具有差异,也必然会表现出可标识的差异。而在如此复杂多样的差异中寻找属于你的“Mr/Miss?Right”,也就是Match?Making或恋爱了!难道这还不是恋爱么?!
 
那么人性在爱情这个问题上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我们不能只强调人性是由生物性,社会性和灵性的排列组合,因为这样的说法不利于操作,也就是说我的人性论只不过是一个理论性的东西,而如果想把这种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就不得不需要一套方案,也就是一些可以操作的办法。
 
索性的是在心理学上已经有了一个被称为“人格”的范畴(Personality)。人格的发展最早源于希柏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此外阿奎纳,康密(Comet)霍伯斯(Hobbes),洛克(locke)等人的对这个范畴也有他们自己的贡献。现实中的人格已经变得具有可操作性了,可能许多人都参加过有关人格的测验,有很多的时候人们也认为人格决定了诸如交友,与人所谋事等这些社交能力。人格这个词在现实社会中用得十分广泛,有一个叫奥尔包特(Allport)的人统计发现在社会中流行着近五十多种有关人格的不同使用方法。在分类上可以把这些人格分成几个大类,其中有些属于人格的社会促进和结构理论。
 
人格的社会促进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在其社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如有些人很友好,而又些人很不友好等等。而与此不同的人格的结构理论则试图解释人格的心理形成过程,及其原因。教育心理学家kelly曾提出一种人格形成的“建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普通人在认识世界时的行为和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相似,可以用一种:人?科学家的模式来表述。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总是先把所观察到的事物在大脑中进行construct“建构”,(personal constructs)。然后在这些constructs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处理。建立起可以具有相同结构或者语义的pattern。kelly认为在“建构”这个层次时,通常表现为一种类似“评估”的活动,可以简洁地说成是“打量”或“研究”。这种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和具有个体差异。但这些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外部的“鼓励”或者“否定”来加以区别和强化。并最终以比较“公认”的形式而确定下来,这就是概念或者是观念的形成过程。
 
依据凯利的这种人格建构理论,我们可以认为人格是逐步形成的,它是由人通过社会实践和各种各样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凯利的人格建构理论可以反应出人的社会和学习(也就是智慧性或灵性)这些因素在人格建构过程中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见如果把我前面说到的人性(Nature)看作人之根本的话,那么人格或者说一个人的“风格”或可以标识这个人特征的人格就是人性的一种体现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如果按我的人性论考虑人的生物学属性,社会学属性和人的灵性的话,那么这些也必然会发生在人格的建构过程之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性和人格就是统一的了!
 
从上面人格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它和一个人的发展是密切不可分的。那么这对于爱情当事人的爱情活动会有什么影响呢?
 
人格决定了爱情活动的最终结果,人格的匹配可以促进爱情的发展,或者直接说它有利于恋爱的成功!反之人格的不匹配,爱情的发展就缺乏基础,就没有理由出现和发展下去!
 
那么这里的人格和爱情的动机就不是一码事情了!那么人格和动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我觉得人格的匹配可以促进爱情动机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爱与被爱的动机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遵循属于唤起理论的本性论的一部份了,人格的匹配激发爱情动机的形成,再加上人们都有爱和被爱的需要,都有一种寻求温馨而使人愉快的人际关系的愿望。这两者相互促进就使得爱情的动机出现了!
 
所以不难看出与爱情有关的动机既含有人们需要爱和被爱的需要的成份,也含有反映人性的人格之间匹配而带给人与人的一种愉快的唤醒在起作用。这样就可以解释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动机形成的原因了!
 
简言之,爱情的动机是由人格匹配所获得一种快乐和人本身所具有的寻求这种快乐和温馨的意愿共同促成的。
 
十一谈什么是爱情——理想主义的爱情
 
如果谈论理想主义者头脑中的爱情首先就必需分析一下什么是理想主义者,具备了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被称为理想主义者?同理如果想搞清楚什么是理想主义者就得首先看一看什么是理想主义,依此类推就得先看一看什么是理想!那么什么是理想呢?
 
从字面上理解理想纯粹就是理和想,当然想这个字比较好解释了,无非是头脑之所想,或者更准确地讲是头脑中的观念,而之于爱情这个很具体的问题上就是爱情观念。那么理又做何解释呢?中国汉字中这个理是很难说清地!它的解释可谓多种多样!比如道“理”,真“理”,“理”念,“理”由,“理”论,“理”解,“理”学,歪“理”斜说等等等等,不胜其数!所以准确地解释“理”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还是不妨用逻辑归纳的方法来看看这“理”究竟都给用在了什么样的场合,它们的语义学结构是个什么样子。首先看一看这些理的内涵是什么?通过我们上面的例子,汉字所说的“理”也肯定有一种指内在化的,本质的东西的意思。这些东西可以被称为本质,规律或者又可直接称为事物的本来工作原理!这也就是理想也就是指那些复合事物本来面目,本质的想法,或者是观念或认识!那么具体到爱情的理想或者理想的爱情,其实也就指真正的爱情,或爱情的本来样子!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呢?在我写这些东西到第十谈的时候,有个朋友不耐烦地指出他所理解的爱情:性爱+alpha!在他看来这个alpha是说不清楚的一种东西!而性爱是肯定得包括在内得了!其实说实话我是不同意这样的观点的,尽管在很多人眼里性爱会被认为是爱情中的一部份,但是也有很多人支持我把性爱排除到爱情之外的观点,这样的人往远了说可以有柏拉图,往近了说可以有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所倡导的爱情观!
 
其实我在什么是爱情的第七说里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也就是说我们平素听到的爱情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情感体验的表述罢了,由于每个人的爱情经历和爱情体验不尽相同,所以人人感觉的爱情并不完全一样。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在此还要再一次讨论爱情的本质,或者说理想的爱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因为既然在前面已经谈了附着在爱情上的表象,因此接下来就不得不谈爱情的本质,其实也就是理想的爱情了!
 
首先谈一些理想爱情的特一般征:
 
一.理想的爱情追求时间跨度
 
这话怎么说呢?所谓爱情的时间跨度其实就是指的爱情的定力,也就是爱情能够延续多长时间。这说白了也就是爱情的生命力问题了。过去的中国,男女之间讲究一个“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规定,在男女关系上则讲究“一夜夫妻百日恩”的问题。当然这样的讲法并没有考虑爱情,而且还暗藏着一个假定,那就是这“一夜夫妻”是建立在男女当事者之间存在着的一种神秘的“缘份”的基础上的,那要经过作为“月下老人”的媒人牵头,需要双方父母同意,当然也有一部份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我觉得这话不得不说清楚,否则有人就会别有用心地把“强奸”啊,“卖春”,“一夜情”什么的给牵涉进来了!而那些确实不能算是爱情婚姻的内容。所以根本不值得加以讨论。
 
“一日夫妻百日恩”讲究时间跨度是从“一日”到“百日”,或依此类推“百日夫妻似海深”,特别强调的是“恩情”。所以我们就时常听到“恩爱夫妻”这样的说法了,总是把“恩”放在第一位,把“爱”排在它之后!那么这里所强调的“恩”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只要看一看恩这个字的结构就明白了“只因为心”!这个字的外延和内涵极其丰富多采!什么事情只要凭良心去做,比如这里凭良心去爱,那这样的爱情原则也就是一种有道德的爱情了!
 
讲究道德的爱情是有资格追求永恒的爱情,“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这其实就是在强调着爱情的时间跨度。中国的语言文学很精妙,之所以发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如果你反复读这个“一日夫妻百日恩”的短语,你还会悟出很多的东西!比如“夫妻”和“恩情”相比,也就是男女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建立在恩情之上的,或者反过来说,恩情是夫妻关系的因,而夫妻关系的确立则是因了这种因缘。学佛学的人爱把婚姻关系和“因”和“缘”和“份”联系在一起。讲究个前世今生的因果报应关系。有一句源于佛教的说法是人们修德行善到了五百年才会修得个男女夫妻关系,这个说法虽然无从考证,但是确实也着重强调了个“缘份”问题。同时也强调了夫妻关系的严肃性。
 
说到这里,我还想说一些文化对爱情观念的影响。我曾经讨论过一个有神文化的“充实”和无神文化的“失落”问题。说得是当人们从有神文化获得解脱出来之后所表现出的一种迷失自我的现象。这种失落主要表现在道德和价值观念受了冲击之后因为无所适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
 
比如过去强调前世,现世和后世这样的灵魂不灭,和灵魂转化关系。这种观念对婚姻和男女关系的长久具有莫大的助益!真的!只要你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绝对多数以这样的观念为信条的话,那男女关系说什么也不会混乱起来的!理由很简单,只是因为人们心理有一种敬畏!一种对“主宰”的敬畏!所以很多人就不会胡来了!一夜情什么的也就没有人敢了!
 
但是如果人们抱着什么事情都无所谓的态度,那么人就缺乏了一种约束的力量,道德之上那种神秘约束力量不存在了,人有时就真的成了肆无忌惮的一族了!一旦人类失去了道德约束,那么人也就成了动物!
 
二.注重道德和责任的爱情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都认为人性本善,只有个别的人主张人性恶的说辞,而且并不能得到普遍认同。人性善则源于人心善,照着这个逻辑推下去,只要因心,凭着良心去做事情,凭着良心去爱,那么这就已经很善很善的爱情了!可谓善哉了!
 
中国的爱情里特别强调责任问题,不太讲究特别的浪漫!即使讲究些的也只是些琴棋书画之类的比较有文化的浪漫,而从来没有象西方七十年代性解放那样人人可为夫,人人可为妻的胡干一通!所以每每从传媒上见到什么“一夜情”的什么“换妻”运动的,总觉得是些垃圾的东西!特别是在中国的有些互联网站上的“手机短讯”的广告服务里,那种脏嘻嘻的恶心得感觉确实想起来就怕怕!你还指望有人用它们的服务?!
 
因为强调用心去恩爱,所以中国的婚姻虽然并不十分浪漫,但是确实是非常稳定!因为大家都将心比心地去做事情,去相互打交道,所以一般都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地永恒下去的!
 
三.追求和谐而温馨的情感生活
 
其实我在前面的一些列谈论中早就强调了这种和谐,温馨的情感生活的重要性了!其实如果我们把这种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推而广之,那也就是在倡导“让世界充满爱”了!但是人这个东西还追求个利益,有时会为利益争个红头白脸,甚至彼此掐架!没办法这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局限性了!
 
过去的文化中,西方的宗教文化强调个人际关系的和谐温馨,但从没有一种文化做到了象中国古代儒家文化那样“过份”强调和谐温馨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无时不对我的老祖宗们充满了敬畏!
 
因此在谈论爱情的理想或理想的爱情的时候,我情愿把这种中国文化作为其基础,世界上的爱情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加温馨和谐。
 
什么是爱情之十二——什么是天长地久的爱情
 
当我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正好是在国外工作的当儿。说起对国外生活的感受,我可以武断地这么说,那就是不管是去学习,还是去工作都难免一个孤独和寂寞。这种境遇非常容易使人压抑,总会受着坏情绪的笼罩。因此大多数的人们似乎会比以往更脆弱,更多愁善感一些!原更有甚至还会患抑郁症,或者发生人格扭曲!我这绝对不是危言悚听,更谈不上是吓唬哪一位了,只是想实话实说而已!有些外国人心胸并不宽,也谈不上崇高,嫉妒,歧视,偏见随处可见,到处都是!这一点特别常见于诸如英国这样到处都充满了岛民心态之人的国度!一方面英国的教育学术机构拼命到中国去拉人,搞创收,另一方面它们的国民却在岛上整天抱怨“到处都是中国人”。好象这些中国人是赖上了这样一个二流甚至二点五流国家一样。我说这话不光英国人不乐意听,好多身受其害的中国人也不愿意听。可以说是两头不落好儿!为什么呢?英国人不乐意听最好理解,那就是谁不夸自己家乡好呢?说实话尽管很多英国人对英国的社会现状也充满了不满,但是人都有一个护短的毛病!有些话自己说可以,外人说出来就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了!
 
不爱听了!那为什么说受了害的中国人也不愿意听呢?唉!我觉得其实也只是个心理问题,或者说是个虚荣心,或一个类似什么的心理问题。本来么,出国留学是为着“镀金”哦!如果不幸被人拐着驾着给度了一身的“铜粉”,你想想谁又愿意被人往“伤口”上撒盐呢?!
 
所以这样掉了牙往肚子里咽!你瞒着我,我瞒着他,一讹传讹地往好了传!直传的没有人相信一点不好的事情了之后,就大功告成!不仅有助于那些英国的教育和学术机构名利双收!而且最重要得是使自己依然能够“衣锦还乡”,不至于被那些尚在国内的人看不起!其实这种情况不单单发生在英国,欧洲,美洲,日本的,澳洲什么的其实也都一样!所以现在好多的中国国内的年轻人脑子里就有了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出国肯定是爽颠了!我没事儿的时候就到一个中国的网站上去爬网,因为那个网站是一个学术网站,聚集了好多的知识青年什么的!我就见着了其中有些人抱怨国人的一些什么生活习惯上的坏毛病之类的问题,然后必释然曰:总算要出去了!总算要如何如何了!说心里话,我实在看不下去这样酸文假醋的东西。所以就提醒他/她需要珍惜既有的一切,国外并不象流传中那样好!类似的事情很多,而发生这样的事情的原因其实也就是对国外真实生活的不了解,或者说是误解。而导致这种误解的确有和那些受了害的留学人员为图面子上好看而违心地粉饰太平有关!
 
言归正转,让我们接着讨论爱情的持久性问题!让我们依托上面的背景介绍来讨论一下爱情的持久性问题。首先让我强调一下,如果一个人总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之中,人的各种需要都不能得到充份的满足,你想这样子的人还顾得上爱情么?还顾得上爱情的持久性问题么?
 
那么就让我们看一看海外华人是如何保持爱情的持久性的?
 
据一个公布的消息,现在有一些海外华人创造了一种“临时夫妻”的形式。某些人因为其配偶子女在中国大陆一时半会儿没法和他/她团聚,结果寂寞难奈的他或她就以“生理需要”为借口创造性地发明了“临时夫妻”的形式。这种形式是建立在一个“君子协定”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等什么时候一方的配偶去美之后,“临时夫妻”就自动终止,宣布无效!这种“临时夫妻”制度似乎是在试图延续原先夫妻之间“爱情”的持久性,只是由于劳燕分飞,牛郎织女的时候满足“生理需要”不得已而为之而已!其实这绝对只不过是一片遮羞布而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既想当婊子,又得需要立一贞节牌坊!为什么要这么说呢?理由其实还是满简单的,只要你问他或她逗留不归究竟是为了什么就可以了!那么这些人赖在国外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事业而别妻离子,夫妻分离漂泊海外么?如果你要这么想得话,那绝对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了!从那则消息所介绍的情况来看这些人大多数是赖在国外不想回国的一群人!也就是经常被老外们感觉异常困惑,而冒着种族歧视的危险发出:怎么到处都是中国人!的那一群人!这群人本身正处于一个两难得境地,一方面舍不下国外的苟且生活,一方面似乎还对过去的妻子或丈夫或多或少地有那么一点点的留恋!所以才破天慌地发明出了“临时夫妻”的同居形式!
 
你说这些人原先的婚姻里有爱情么?我觉得没有!因为如果说有的话,那在他们之爱情发生之前想必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没法满足他/她的那些生理需要了,那为什么在那所谓的“爱情”发生之前不着手创造“临时夫妻”呢?难道他们之间的这种行为可以成为“兴天理,灭人欲”的现代社会的例证么?在我理解,我觉得这些人不单是不懂什么是爱情,其实这些人很难说得上有什么道德观念!看在过去那些中国理学学者们的眼里,简直可谓不顾“天理”了!如果这些人有爱情,那就应该为了爱情毅然回国!如果这些人有道德观念,那么就不会如此蔑视天理人伦地胡搞了!所以说这样素质的人是没有爱情可言的!
 
因此还是让我们把这些人从爱情的讨论中排除出去吧!然后让我们接着讨论一下处于国外逆境状态之中的那些有道德的爱情是如何保持其持久力的?!在中国的北京大学的一所学院里有一对儿院士夫妻。这对儿院士夫妻都有国外留学的经历,而且他们的一些子女也就出生在他们的留学生活过程中。我曾经拜读过有关他们在国外的留学生活的介绍,人家那真是举案齐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依脱的一对儿夫妻!这样一对儿夫妻留学是在中国尚处于比较贫困的当口儿,凭我自己的感觉,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留学在牛了巴几的西洋或者是东洋或者是北美和大洋州里,都免不了会受到比今天这些留学人员经受得更多的歧视和偏见!或者说他们那个时候所经受的心理压力肯定比今天我们所经受得更大更多。更讨厌的是在那个时代资讯还不发达,不象今天这样一登陆互联网就跟又回家那样的方便。所以如果一旦分开也便“十年生死两茫茫”了!我曾记得当美国利用庚子赔款招收中国留学生时,当时是没有什么达官贵人的子女愿意去留这样的学的,去的人自然也就显得很悲壮了!哪象现在这样人人都争着抢着去留学呢?
 
实际上我越来越觉得现在的留学已经成了一种“误区”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已经有迹象表明诸如英美这样的国家招收中国留学生的目的就是单纯为了创收了!你如果想毕业之后留下来工作?那简直是难比登天!在英国有的大学总共也就几千学生,可其中来自中国的自费留学生就占了十分之一以上,听朋友们说这还算少的!所以你说这样的就业状况能不让人悲观丧气?
 
回国找工作?前几年中国国内扩招的大学生也已经毕业,也正在愁着找工作呢!所以当前在就业上的压力简直不堪思量!总之从现在的人材供应方来看,好多人就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身价放低姿态就业!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要想保持个乐观,开朗,不变态的心态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这样的心态之下,爱情生活也自然会遭遇厄运!所以这需要你在看待海外华人“临时夫妻”这个问题上就不必大惊讶了!
 
爱和被爱的愿望其实就是为了追求一种温馨而使人愉快的人际关系!在心灵扭曲下的人际关系是很难会带给人们温馨而愉快的感觉的!在国内的时候也很难理解有些人出国就离婚的事情,以为那反映着当事者的道德水平,俗语曰:不经历不知道,一经历就给人吓一跳!
 
真的!如果身处国外这样恶劣的人文环境,如果能做到相嚅以沫地相爱下去,那可是天下最崇高的恩德!真得值得好好珍惜了!
 
□ 
 
刊登在 2004 华夏快递 kd04050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282790.html

上一篇:2010新年寄语
下一篇:为什么大多数国人觉得活得很累?
收藏 IP: .*| 热度|

1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