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不是为梁莹辩护,只是客观描述当时的情况。试想,在这么一种差的期刊评审条件下,如何能够保证所发表的文章的质量。
里面的数据可能不大全面,欢迎各位编辑同志指出其中的漏洞。是从知网中所查的数据,很奇怪,没有自然科学的数据。诚邀各位朋友补充。
我们从知网上能查到的第一个施行同行学术评审的期刊是《新闻大学》。其编委会主任陈桂蘭在对1999年编辑部工作进行总结时说到,该刊在1999年采纳港台学者的建议, 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i],《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明确宣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行匿名评审制度[ii],2002年《南开管理论坛》也开始实施[iii],之后国内有人对匿名评审制度加以研究[iv]。2004年《私法》跟进[v],采用匿名评审。2006年,《语言科学》[vi]、《中国翻译》[vii]、《中国会计评论》[viii]也在稿约中宣称采用匿名评审。2007年《统计研究》[ix]、《外国语》[x]、《现代哲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xi]、《经济科学》[xii]公布了匿名审稿实施办法。2008年《当代亚太》[xiii]公布了采用匿名评审的启事;《公共行政评论》[xiv]创刊,采用了专栏编辑并由专栏主编组织匿名评审。2009年《金融研究》[xv]、《南京大学法律评论》[xvi]发表声明采用匿名评审制度,2010年《旅游学刊》[xvii]、《中国文学研究》[xviii]发布声明采用匿名评审。
图书情报领域引进专家审稿制度,应该是从2008年,2009年程焕文等联合香港刊物《图书馆管理library management》组织的中国特刊活动而引起,他们广泛宣传,在全国征集,精挑细选,只选出6篇文章,经过专家评审、作者反馈修改,最后出版。得益于这一盛事,笔者的一篇文章,在特刊上发表。之后,笔者曾拜访一个领域内还算有名的期刊,编辑部的老师告诉我说,他们从来不送外审,因为他们自己可以审。那应该是2012年的事情。
从目前的情况看,学术期刊匿名评审稿件的比例并不高。孙志伟对对我国347种社科学术期刊进行调查据相关统计,大约35.87% 的期刊没有实行匿名评审制度。在实行匿名评审制度的期刊中,也就是余下的64.13% 中,编辑部将80% 的稿件送匿名评审的,比例仅占8.57%。而没有采用专家评审制度的,甚至达到67.62,只有2.86%的人,专家审稿达70%以上[xix]。这说明匿名和专家评审制度适用的比例和程度都不大,匿名评审制度仍被局限在一个相当小的范围内适用,并且这种适用可能是被局限在特殊情况下的适用[xx]。
表一.知网可查到公开发布采用匿名评审的期刊
年代 | 期刊名称 | 年代 | 期刊名称 | 年代 | 期刊名称 |
1999 | 新闻大学 | 文学遗产 | |||
2001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国学学刊 | ||
2002 | 南开管理论坛 | 外国文学研究 | 文艺理论研究 | ||
2004 | 私法 | 2012 | 外语教育 | 国际法研究 | |
2006 | 语言科学 | 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 | 保险研究 | ||
中国翻译 | 现代外语 | 新闻春秋 | |||
中国会计评论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2015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
2007 | 统计研究 | 大连大学学报 | 西部法学评论 | ||
外国语 | 安徽师大学报(人社版) | 光华法学 | |||
现代哲学 | 中国法学 |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 |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 《饶宗颐研究》稿约 | 国际法研究 | |||
经济科学 | 2013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 2016 | 国际安全研究 | |
2008 | 当代亚太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国际政治科学 | ||
公共行政评论 | 新闻春秋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
2009 | 金融研究 | 南亚研究 | 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 | ||
南京大学法律论坛 | 船航职业教育 |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 | |||
2010 | 旅游学刊 | 法学家 | 旅游科学 | ||
中国文学研究 | 明清小说研究 | 证券市场导报 | |||
2011 | 语言科学 | 中国农村研究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
外语电化教学 | 哲学分析 | 财经科学 | |||
孔子研究 |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 | 国际政治科学 | |||
社会 | 2014 |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 | |||
明清小说研究 | 2017 | 语言科学 |
[1]王学评,陈杨,兰晓双.中美两国科技奖励评审制度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8,50(03):76-81.
[2]知社学术圈.同行评议制度:保障学术纯洁性的坚实防线?[J].科技中国,2018(04):94-98.
[3]陆燕元,王芳,潘立.对接“双一流”战略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变革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4):94-95.
[4]张丽萍,剡佳媛,钱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7):159-160.
[5]徐雨衡.论学术期刊的审稿模式与程序公正[J].科技与出版,2018(02):105-108.
[6]王思懿,赵文华.多重制度逻辑博弈下的美国终身教职制度变迁[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1):76-84.
[7]郭清瑛.基于多元学术观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7,31(06):128-130.
[8]徐雨衡.试论学术期刊审稿权的分配机制[J].中国编辑,2017(12):62-66.
[9]况艳,任郑.论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重塑[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23.
[10].声明[J].思想战线,2017,43(01):173.
[11]姚先兰.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中央企业职称评审工作[J].管理观察,2017(02):33-35.
[12]杨勇.欲说还休的“匿名评审”[J].美术观察,2016(12):22-23.
[13]唐萍.艺术期刊匿名评审之我见[J].美术观察,2016(12):25.
[14]廖桂生. 加快人才评价机制改革[N]. 湖南日报,2016-11-06(003).
[15].本刊稿约及格式要求(2016)[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5):149-150.
[16]宫振蒙.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以A大学文科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6,34(05):59-62.
[17]彭妍捷,严金海.我国医学论文撤稿现象反思[J].医学与哲学(A),2016,37(07):25-29.
[18].本刊启事[J].旅游科学,2016,30(03):68.
[19].《中国周边外交学刊》征稿启事[J].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6(01):329-330.
[20].《中国周边外交学刊》征稿启事[J].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6(01):329-330.
[21]杨晓秋,李旭彦.同行评议中的异常数据检测方法研究——以科研项目评审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6(05):133-142.
[22].《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申明[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02):47.
[23].本刊稿约及格式要求(2016)[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2):149-150.
[24]季伟,赵小东.对军校专业技术人员高职分类评审制度的思考与实践[J].政工学刊,2016(04):38-39.
[25]阎学通.主编寄语[J].国际政治科学,2016,1(01):2-4.
[26]阎学通.主编寄语[J].国际政治科学,2016,1(01):2-4.
[27].本刊声明[J].国际安全研究,2016,34(01):161.
[28]杜悦英.中国科研评审制度“疾”在何处——访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教授[J].中国发展观察,2015(10):47-48+55.
[29]刘兰剑,杜向民.加拿大人文社科评审控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5(05):141-147.
[30]钱新芬. J省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制度的公正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
[31]郄海霞.美国大学教授终身后评审制度的发展及启示[J].高教探索,2015(02):45-49+60.
[32]杨巧艳,石剑虹.高校职称评审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191-192.
[33]张园园. 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问题与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4].《国际法研究》稿约[J].国际法研究,2014(03):129.
[35]贾涛.浅议高校职称评审工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4):270-271.
[36].《文艺理论研究》投稿指南[J].文艺理论研究,2014,34(02):217.
[37].稿約[J].国学学刊,2014(01):145.
[38].《金融管理研究》集刊约稿启事[J].金融研究,2014(02):207.
[39].征稿启事[J].法学杂志,2014,35(02):141.
[40].致谢[J].中国第三部门研究,2013,6(02):125.
[41].《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稿约[J].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2014(00):500.
[42].《中国农村研究》匿名审稿制度[J].中国农村研究,2013(02):310.
[43].《中国农村研究》匿名审稿制度[J].中国农村研究,2013(02):310.
[44].致作者与读者: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J].中国法学,2013(06):194.
[45].《中国农村研究》匿名审稿制度[J].中国农村研究,2013(01):303.
[46].《中国农村研究》匿名审稿制度[J].中国农村研究,2013(01):303.
[47].本刊告白[J].明清小说研究,2013(04):256.
[48].本刊启事[J].法学家,2013(04):2.
[49]马玲.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7):11-15.
[50].征稿[J].船舶职业教育,2013,1(02):81.
[51]张启华. 改革评审制度先要淡化职称[N]. 重庆日报,2013-05-10(003).
[52].《新闻春秋》征稿启事[J].新闻春秋,2013(01):97.
[53].本刊声明[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0(01):1.
[54].致谢2012年《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审稿专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27(01):38.
[55]李红涛.匿名评审与学术把关正当性——以中国传播领域学术期刊为中心的考察[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2(00):13-28+207+210-211.
[56]李红涛.匿名评审与学术把关正当性——以中国传播领域学术期刊为中心的考察[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2(00):13-28+207+210-211.
[57].《外语教育》征稿启事[J].外语教育,2011(00):211-212.
[58].《外语教育》征稿启事[J].外语教育,2011(00):211-212.
[59].《大连大学学报》投稿须知[J].大连大学学报,2012,33(05):153.
[60].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04):392.
[61].致作者与读者: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J].中国法学,2012(03):194.
[62].征文启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51.
[63]王立平.英美学术著作匿名评审出版制度规范探析[J].编辑之友,2012(05):125-128.
[64].征文启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148.
[65].《饶宗颐研究》稿约[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3(01):58.
[66]顾越桦,陆爱华.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01):33-36.
[67]王瑞.对科学基金评审制度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12,26(01):28-29+37.
[68].《南开管理评论》发展历程[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06):1+161.
[69].稿约[J].社会,2011,31(03):243.
[70].本刊稿约[J].孔子研究,2011(02):129.
[71].本刊声明[J].外语电化教学,2011(01):26.
[72]本刊编辑部.《语言科学》刊发论文的学术规范[J].语言科学,2011,10(01):101-108.
[73]马骏,何艳玲.《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年度总结[J].公共行政评论,2010,3(06):195-198.
[74].《公共行政评论》稿件体例[J].公共行政评论,2010,3(06):204-205.
[75]徐丽衡.学术期刊双向匿名评审制度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出版,2010(19):62-65.
[76].欢迎投稿[J].当代亚太,2010(04):160.
[77].《经济科学》稿件要求[J].经济科学,2010(04):129.
[78].本刊启事[J].旅游学刊,2010,25(08):2.
[79].《经济科学》稿件要求[J].经济科学,2010(03):129.
[80].《现代哲学》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J].现代哲学,2010(02):129.
[81].《公共行政评论》稿件体例[J].公共行政评论,2009,2(06):207-208.
[82]顾福来. 我国医院评价体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83].《南京大学法律评论》稿约及投稿格式[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02):358-359.
[84].《南京大学法律评论》稿约及投稿格式[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02):358-359.
[85]石国臻.职称评审工作有力推进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J].上海商业,2009(09):18-20.
[86]杨翊,姜立平.浅析当前科技成果评审制度的利弊[J].天津科技,2009,36(04):91-92.
[87]李王强.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应规范[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9(08):41.
[88].《金融研究》编辑部声明[J].金融研究,2009(08):2.
[89]师嘉林.美国终身教授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2):115-118+136.
[90]文庭孝,姚远.科技期刊中的双向评价现象及其制约机制研究[J].评价与管理,2008,6(04):39-43.
[91]马骏.《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年度总结[J].公共行政评论,2008,1(06):189-192.
[92]陆韬宏.我国医疗机构评审工作的发展设想[J].卫生经济研究,2008(08):5-7.
[93]李进伟.试析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06):92-94.
[94].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启事[J].当代亚太,2008(01):159.
[95].《经济科学》稿件要求[J].经济科学,2007(06):129.
[96].《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匿名评审人名单[J].国际政治科学,2007(04):127.
[97].《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匿名评审人名单[J].国际政治科学,2007(04):127.
[98]路淑琨,甄良,丁雪梅.哈工大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数据统计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81-85.
[99].《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匿名审稿实施办法[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7(00):395.
[100].《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匿名审稿实施办法[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7(00):395.
[101]王秀珍,张之佐.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刍议[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98-100.
[102]李金春.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的聘后评审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7(08):32-34.
[103]周红康.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洛阳大学学报,2007(01):126-128.
[104].建立学术成果奖评审制度 提升学术建设水平[J].学会,2006(11):37-39.
[105].本刊稿约[J].中国翻译,2006,27(06):33.
[106].本刊稿约[J].中国翻译,2006,27(05):81.
[107].《中国会计评论》体例[J].中国会计评论,2006(01):176.
[108].《中国会计评论》体例[J].中国会计评论,2006(01):176.
[109]本刊编辑部.《语言科学》刊发论文的学术规范[J].语言科学,2006(01):101-108.
[110]韩杰豪.我国科技奖励评审制度的法律思考[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4):50-52.
[111]刘红,胡新和.学术期刊同行评审的发展、方式及挑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05):605-608.
[112]左惠凯,李晓燕.完善高校职称评定中学术论文量化标准[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93-95.
[113]金武刚.网络评审2.0版:论“学者共同体”评价制度的建构——以“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为原型[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01):50-57.
[114]金武刚.网络评审:“学者共同体”评价制度的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5(05):17-18.
[115].稿约[J].私法,2004,8(03):469.
[116]李远.对我国“博士研究生导师评审制度”改革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42-43.
[117]徐渭,张文修.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47-49.
[118]张学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特点及其改革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57-63.
[119].浅析美国大学教师任职和晋升评审制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3(04):34.
[120]李扉南,陈浩.将程序正义引入学术评审领域的探讨[J].科研管理,2003(01):34-39.
[121]张梦中,马克·霍哲.匿名评审案例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1(10):43.
[122].从2001年1月1日起本刊实行匿名评审制度——兼致作者[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01):52.
[123]陈桂蘭.抓住“现在” 辛勤耕耘[J].新闻大学,2000(01):1.
[1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实行全回避制度[J].科技导报,1994(06):29.
[i] 陈桂蘭.抓住“现在” 辛勤耕耘[J].新闻大学,2000(01):1.
[ii] 从2001年1月1日起本刊实行匿名评审制度——兼致作者[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01):52.
[iii] 《南开管理评论》发展历程[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06):1+161.
[iv] 稿约[J].私法,2004,8(03):469.
[69].浅析美国大学教师任职和晋升评审制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3(04):34. |
[70]李扉南,陈浩.将程序正义引入学术评审领域的探讨[J].科研管理,2003(01):34-39. |
[71]陈进寿,陈栋贤,邹双全,蔡丽娟.约束评审专家完善评审制度[J].中国科技论坛,2002(02):44-46. |
[72]张保生.论程序正义与学术评审制度的建构[J].学术界,2001(06):148-157. |
[73]张梦中,马克·霍哲.匿名评审案例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1(10):43. 刘红,胡新和.学术期刊同行评审的发展、方式及挑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05):605-608. |
刘红,胡新和.学术期刊同行评审的发展、方式及挑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05):605-608.
[v] 稿约[J].私法,2004,8(03):469.
[vi] 本刊编辑部.《语言科学》刊发论文的学术规范[J].语言科学,2006(01):101-108.
[vii] 本刊稿约[J].中国翻译,2006,27(06):33.
[viii] 《中国会计评论》体例[J].中国会计评论,2006(01):176.
[ix] 同携手,向未来,更进一步——新春寄语[J].统计研究,2007(01):3-4.
[x] 《外国语》稿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1):81.
[xi]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匿名审稿实施办法[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7(00):395.
[xii] 《经济科学》稿件要求[J].经济科学,2007(06):129.
[xiii] 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启事[J].当代亚太,2008(01):159.
[xiv] 马骏.《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年度总结[J].公共行政评论,2008,1(06):189-192.
[xv] 《金融研究》编辑部声明[J].金融研究,2009(08):2.
[xvi]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稿约及投稿格式[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02):358-359.
[xvii] 本刊启事[J].旅游学刊,2010,25(08):2.
[xviii] 征稿启事[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0(02):362-363.
[xix] 孙志伟. 我国社科学术期刊学术建设的状况研究.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xx] 徐雨衡.试论学术期刊审稿权的分配机制[J].中国编辑,2017(12):62-6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5 0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