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开放获取方式下的科研活动与期刊阅览

已有 304 次阅读 2024-10-29 16:3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237595.html

这篇习作来自一次业务研讨学习。当时单位里好几个研究生要走,部门主任给我说:要是招研究生的话,可能留不住,只有从内部培养,才能提高员工素质。我心里苦笑了一下,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但要求部门领导从上面来布置这件事情,因为毕竟我人微言轻,人家为什么听我讲课呢?

 后来我讲了一次课,让他们每个人都找两篇相关文献研读,研读好后,把主旨写下来。今年部门主任说全国期刊工作会议要召开,让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来,我就想既然大家都已经学习过了,不妨再深入研究一下,就根据他们每个人写的主旨,给他们抑好主题,列了提纲,并提供了相关参考文献,要他们再深入研究一下。他们也都做了。他们都是图书馆很普通的员工,有着很繁重的日常业务,而且,今年因为装订程序的改变,又给他们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他们还是很认真地做这件事情,很多工作都是在业余时间做的,让我非常感动。以前还担心他们没有兴趣听我讲课,还担心他们抵制,但他们认真学习的态度,起码从一个方面证明了我们图书馆人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信念,所以,我把这篇文章贴出来,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以充实和提高文章的质量。

 

开放获取方式下的科研活动与期刊阅览

 

文摘:开放获取不仅影响了科技交流体系,使知识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革,也对科学发展产生内在影响,使科学发展呈现多学科交叉发展趋势。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因之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对期刊阅读的组织方式和阅览空间有了新的需求特征,这种需求通过读者“藏书”和“占座”两个违规现象表现出来。图书馆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给读者提供一个把信息资源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读者,读者阅读的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充分结合起来的信息共享空间,才能使图书馆在新的信息环境中有了一席之地。

关键词:开放获取,科研活动,期刊阅览,图书馆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1

 

Scientific Research Under Open Access and Journal Reading

 

Abstract: Open Access not only influences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makes the knowledge economic pattern change significantly, it also influences the innate structure of science: science is developing on the edge of multi-discipline. The ways that the readers of library using the library change accordingly, especially for the readers who use the journals to inspire themselves to make further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they called for a new way to organize the journal reading activity of library and reading space. The requirement suggests themselves by the two actions. The two actions, hiding book and occupying the seat, violate the rule of library. Library has to be innovated to adapt the change, it must provide information commons to combine the resources and their readers, virtual and actual reading space tightly, by this way library will make its way in the new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 Open Access;  scientific activity; journal reading; development of library 

2009年3月18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员会议以全票通过了“开放获取”决议——本校教员的学术文章对公众免费开放;之前,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一些学院也施行了开放获取规定; 3月11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规定,由其资助的研究都必须把论文提交到一个在线文献库,并在发表后12个月内对公众开放。这一趋势逐渐从美国向其他国家蔓延,6月5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也实施了开放获取政策。这些举措,将对未来科学交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知识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革。对普通读者而言,只要你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就可以免费获取和利用世界顶级的科研成果。这对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地位将产生无法估量的冲击。什么是开放获取?开放获取会对科研活动产生什么影响?对读者信息素养提出什么样的挑战?未来图书馆业务和图书馆的阅览活动发生什么变化?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1,  开放获取的定义及其发展态势

开放获取也就是知识资源对公众开放,并可以免费获取。具体来讲, “开放获取”即意味着文献在Internet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递、打印、搜索、超链接,也允许用户将其遍历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他任何合法用途。用户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财力、法律或技术的限制,而只需在获取时保持文献的完整性,对其复制和传递的唯一限制,或者说版权的唯一作用应是使作者有权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以及作品被正确接受和引用。

开放获取旨在推动无障碍的学术交流。2001年12月, 《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协议》(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正式启动,人们开始建立科学论文通过因特网自由发布和交流的机制。用户自存档(后来发展成为机构库)和开放获取期刊日益成为网络开放获取学术资源的主流形式。

这些年,开放获取期刊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开放获取期刊数量稳步增加;所覆盖的学科范围逐渐扩大,现在开始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个领域;开放获取期刊陆续在全球各个地区出版。从开放程度上而言,有全开放获取期刊,有部分开放获取期刊,和延时开放获取期刊,这是从读者访问的角度来界定的。如果期刊一出版, 所有文章都为读者提供免费全文访问服务,是全开放期刊,而只有部分文章或者文章的某一个部分开放获取的期刊则是部分开放获取期刊。而延时开放获取则只对部分时段对读者开放获取,这种开放时段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在文章刚接受发表之后一段时间读者可以免费开放获取,一是文章刚发表时不免费开放获取,但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免费获取[1]。 

机构库是由学术机构建立的,以网络为依托,以收集、整理、保存、检索、提供利用为目的,以本机构所创建的数字化产品为内容,供机构内外的终端用户无限制免费利用的知识库,是为捕捉并保存机构的智力成果而建立的数字资源仓库,其使命一是克服现有学术交流模式的弊端,实现研究成果的开放存取,二是长期保存机构的研究成果,以体现机构的学术声望、学术水平和社会价值。[2]

近年来,开放获取期刊和机构库有联合发展的趋势,业界人士提出overlay期刊的概念,是一种基于知识库的服务,是将从一个或多个知识库挑选出来的学术文章,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过程的筛选,而后提供给广大用户的一种服务。[3]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和伦敦大学学院所提供的开放获取服务,就是这种服务,证明这种服务已经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应用。

2,  开放获取对科研活动的影响

开放获取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即对科学交流体系发生重大影响,使知识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革,同时,也对科研活动本身产生深刻的影响

2.1,开放获取,对科研交流体系的影响

在传统的期刊出版模式里,科研人员生产了知识,然后把知识产权让渡给出版商,由出版商进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交流,出卖知识产权,并从中获取大量的利润。为了维持这种高额利润,出版商不断提高期刊价格,筑起壁垒,阻碍科学交流体系的有效交流。

开放获取,使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回归到科研人员手里,读者可以免费和无条件的利用期刊,科技出版机构不再以出卖知识产权来赢利的机构,而只是一个一个中间机构。科研成果的读者无限制获取,符合科研人员希望广泛传播其科研成果,加大其科研成果影响力,并最终促进社会进步的初衷。因而也受到各个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由衷称赞,一些科研机构也身体力行,向公众开放自己的科研成果。

然而,出版发行宣传推广科技成果毕竟需要成本的,读者不付费,就得有人为此买单。目前,开放获取有作者付费、赞助文章、延迟获取和开放归档等几种方式,其实就是对这种成本的一种分摊方式,赞助文章和延迟获取是出版商把一部分利润让渡给作者和读者,开放归档则是机构、读者、作者和出版商之间的一个协议。

值得提出的是作者付费的方式。科研本身也是一种劳动,一种高智力的劳动,科研是对未知或者隐藏起来的规律的一种探索,指导我们向更好的未来探索,更好地扩展我们的未来,是一种社会劳动,因而是一种需要付酬的劳动。因为科研成果是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本身的价值还有待开发,并不能得到社会的立即承认,读者的免费利用和获取,更使这种资产价值无法从资产的让渡中获得补偿。如果作者付费,很显然这部分费用只能来自他的社会劳动所应得的报酬。所以,他所付出的社会劳动的价值就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科研工作必须和他的职位和以及其在社会中的荣誉紧密结合起来。知识经济的格局因之而会发生重大变革。

2.2,开放获取,对科研活动的影响

上面论述了开放获取对宏观上的影响。开放获取,也对科研行为和科研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关研究已经表明,在开放获取方式下,因为人们可以获取的文献越来越多,科学引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分散,这不仅表现在科学引用的区域分布越来越广泛[4],甚至引用学科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科研开始在两个三个甚至多个学科边缘开始进行,交叉学科成为科学发展的热点和各个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区域。科学开始在多学科基础上发展,并使这些学科的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5-7]

在开放获取方式下,科研活动越来越成为一个协作活动,最近Evans以《开放获取与科学的全球参与》在science发表文章称,开放获取方式下,科学在更广的范围里开始流传和协作,科学研究成为一个全球参与的协作活动。开放获取不仅对科学引用和科学传播产生影响,互联网和互联网所提供实时交流功能甚至把科学的进程实时开放,比方最近有人从实验的构想和设计开始就把科研进程公开,一直到所构想和设计的实验的实施,所得数据,所得数据的分析和分析工具,一直到论文的撰写和修改都在网络上公开,并和有兴趣的人展开讨论,经过深入而广泛的讨论,把数据和数据背后的现象解释得更为透彻。

3,  开放获取方式下的期刊阅览需求变化特征和图书馆业务重心转移

开放获取对图书馆的冲击首先表现为读者期刊阅览需求开始变化。因为开放获取对科学交流体系和科研本身的冲击,以为科研活动服务的图书馆各项业务都会因之发生重大变革。

3.1 开放获取条件下,读者对图书馆期刊阅览的需求变化

随着各个重点科研机构对自己的机构库的全球开放,读者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可以更自由地进行期刊阅览,读者应该越来越不需要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在以科研人员为服务对象的图书馆期刊阅览确实面临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的期刊阅览室因为读者日益减少而缩短了开放时间,但在高校图书馆,因为读者本身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性,对期刊的阅览空间和期刊需求却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读者携带手提电脑来馆阅读的比例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大学图书馆都提供无线接入网络的功能,因而靠墙有电源接口的位置越来越受读者欢迎,读者通过网络免费获取开放资源。而在纸本现刊利用中,大图片的休闲刊和多语种对应刊读者利用率越来越高,而学术刊在馆利用越来越低。

其次,“占座”现象和“藏书”现象越来越严重                                   

“占座”是指读者为了在未来占有图书馆空间资源而现在就采取措施占取座位的行为。“藏书”是指读者为了独占馆藏信息资源而把有关自己想看的书放到生僻的地方,以使自己可以连续进行阅览的行为。这两种现象很显然不符合图书馆的阅览规则,但却屡禁不止,甚至作为战役来打都收效甚微,说明这种现象反映着读者对阅览空间和阅读方式的内在需求。比方有一次我们看到有读者把姜启源编的《数学模型》,戴明强编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中南大学学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藏在数理化外刊合订本的架子里。这种按主题收集来的书刊被读者如此煞费苦心地藏起来,是读者阅读需求的表现。当我们工作人员查架发现这些刊,并把其各自归位时,心里都有“痛”得感觉。

读者利用期刊的这两个特点,反映了图书馆资源的公共属相和读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相关资源的私人占有需求的矛盾,前者反映了读者对阅读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结合起来的要求,后者反应读者把信息资源、空间资源、读者充分结合起来的阅览需求。这种需求特点把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摆到图书馆建设的议事日程。

3.2, 开放获取对图书馆业务的冲击

开放获取方式将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的运作方式,科技资源的公开和免费获取,图书馆没有必要再花费大笔的经费购买信息资源,组织读者有效利用资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点。而为了有效实施工作重点的转移,图书馆本身的技术要面临重大改革,如何在更广泛的范围里收集信息资源,如何按照利用特征进行信息构建,进行所有的知识的无缝集成处理?[8]如何有效组织读者的获取、评价和利用知识并进行创新活动,成为图书馆组织其业务工作的主线[9]。

读者获取、评价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是读者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的能力素质之一,定义为人们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1998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和教育传播学会制订详尽的信息素养标准,2000年又把这些标准进行了条理化,划分为标准、执行指标和学习效果三个板块,共定义了5大标准22项执行指标和87个表现效果。自此,各个国家的图书馆都把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作为读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在开展。开放获取对读者的信息鉴别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读者必须要在良莠不齐的信息环境中对信息的质量做出鉴别,以有效利用。在利用信息时,不仅要对本专业的知识充分理解和认知,还要有其他专业的知识基础,才有在各个领域的边缘进行研究的可能。而要跟踪和参与科学发展的前沿,必须对科技进展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才能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所以,开放获取,对读者的信息素养提出严峻挑战,也给图书馆带来发展的机遇。图书馆如果能围绕着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来组织自己的业务工作,将使图书馆的业务活动深入到科研活动中,提高图书馆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武,杨屹东,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发展班状及其影响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6, 50(2):25-30.

[2] 陈传夫,王云娣. 机构典藏资源的分布及获取策略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4(1):47-51

[3] 王楠, 祝忠明. Overlay期刊: 网络开放学术资源组织与利用的新方式,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2): 58-60

[4] Evans, J. A. and Reimer, J. (2009). "Open access and golbal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science 323: 1025.

[5] Leydesdorff, L. (2007). Mapping interdisciplinarity at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and th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entometrics, 71, 391-405.

[6] Leydesdorff, L., & Rafols, I. (2009).  A global map of science based on the ISI subject categor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0, 348–362.

[7] Porter, A. L., Cohen, A. S., Roessner, J. D., Perreault, M. (2007). Measuring researcher interdisciplinarity. Scientometrics, 72, 117–147.

[8]邵晶,周奇,李威,OA期刊共享集成方案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52-55

[9].刘玉仙,郑钟芳、徐文一,FRBR与图书馆工作的重新组织.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73-75,85 

[1] 本文是刘玉仙组织的一次有关开放获取的业务研讨学习成果。黄禄胜负责开放获取对图书馆和期刊阅览的影响,李清负责开放获取下科研活动的特点分析,相玉暇和张彤负责开放获取的期刊阅览的影响,全篇文章由刘玉仙进行逻辑整理和深入分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1457564.html

上一篇:欢迎拍砖
收藏 IP: 111.187.22.*| 热度|

2 尤明庆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31 1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