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t194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ct1949

博文

回忆我的高考之二:高考成绩通知单 精选

已有 14788 次阅读 2016-6-7 21:2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1978年的高考,是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时间考试的。我报考的是理科,从准考证上得知,1978年的高考日期是720-22日。我报考的是理科,第一天考政治、物理,第二天考数学、化学,第三天考语文、外语。

7月中旬,我任教的PG乡中心小学已经放了暑假。我拿着来之不易的1978年高考准考证,到了县城,借住在W同学寝室里。在P县另一个偏远山区村小教书的好友Q同学,也来县城相聚。

按照规定,在考试的前一天,去看了考场。P县的高考考场,就设在县城边的附城中心校里,将学校的几间教室打扫了一下,每张课桌都贴上了准考证的编号,各教室门口还写明了在本教室参加考试的准考证编号起始。考务准备是认真、严谨的。

1978年参加P县高考的考生,大多是P县中学1978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由于去年P县高考失败,压力很大,显得紧张。

作为非P县毕业的考生的我,却是心情轻松,毫无压力。记得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县电影队放映文革前的老电影《红楼梦》。Q同学问我去看否?我答曰:当然要去看。于是,在高考的前夕,没有去临时抱佛脚,而是去电影队坝坝里,看了一场越剧电影。

如此放松,本人是有底气的:一是文革前,我已经读了小学、初中,高一。读书十年,历经数百场考试,战果累累,从来都没有虚过(胆怯的意思)。认为自己已经身经百战,具有“大考大好耍,小考小好耍,不考不好耍”的坚强应试心态。二是,我当时任教的学校,有一位教数学的青年老师去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高考回校后,谈到数学考题极难,特别是几何题,连解题的门都摸不到。当时我们几个老师就在学校操场上讨论,我要他把题和图就地绘出。然后,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当场就在操坝地上,用粉笔把那道题一步步地解出了。那位老师能记得的其它考题,一说出来,就立刻解之。我觉得不是高考考题特别难的问题,而是考生的水平问题;而本人对于自己的水平,还是有所认识和自信的。所以,我应试时没有压力,心态好。

高考三天,每天是吃了早饭,从县城北步行至县城南的考场,也就是十来分钟的路程,参加上午的考试。上午考完回来,和朋友们吹吹考题和考场见闻,午饭后再漫步去考场,参加下午的考试。晚上,有电影就看电影,没有电影就和朋友们摆龙门阵。

考试三天,很快就过去了。考完了,我也就把考试的事丢到一边,与几位朋友到外地去玩了一阵,然后回到P县。

高考成绩是P县招生办公室的L私下透露给我的。我记得,8月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在县城街上,遇见L。他很神秘地把我叫到一边,小声地对我说:“高考分数下来了,你知不知道?”当时,高考分数尚未公布,是保密的。他当然晓得我不知道,所以马上又接着说:“你考了365分,全县第一。”他是招办主任,高考分数是先下达到招办,再通知每个考生的。他的消息,当然是无可怀疑的了。

大概第二天,可能是成绩通知单上落的823日这个日子,就通知考生去领取高考成绩单了。记得当时县招办设在县招待所,我是到县招待所里面去领取的这张高考成绩通知单。

1978年的高考,理科考了六门课:政治、物理、数学、化学、语文、外语。外语得分单列,不计入总分。我记得数学有加试题,加分好像是20分。这样,除去外语的5门考试课程,有4门的满分是100分,数学的满分是120分,5门课的考试满分应该是520分。

看了成绩通知单,知道了本人1978年的高考成绩。总的来看,考了6科,5科总分365分(不计入外语成绩),平均单科73分。类比1977年的高考总分和录取分数线,这个成绩应该超出了当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

1978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因为试题是全国统一的,考试分数是按照全国评分标准来评判的,而录取分数线则有地区差别。比如,四川省的录取分数线与周边省区是不同的,L州的录取分数线也与四川省的其它地市有差别。

据我的记忆,1978年高考,P县大概有五六位考生的分数上了录取分数线。加上其它的照顾名额和安慰分数,最后上了大学的考生人数要略多一些,但被录取的总数不会超过两位数。这个结果,比起1977年高考无一人上录取分数线,靠上级照顾才有两三位读大学,要好到哪里去了。

这里,只对本人当年的高考成绩,依据高考成绩通知单上记载的分数,做点回忆。

我记得那年的物理、数学试题,大约有20-30%是要用上高二、高三学习的东西的。就我们这些只学到高中一年级的高68级学生来说,每科丢20-30分,是十分自然的事。所以,就单科平均73分的考分来说,应该说考得基本可以,得到的考分是正常的。但是就每科成绩来说,分数差别很大:

首先,政治考了71分,属于我对得起它,它更对得起我。说实话,我对于政治,一向是不关心的。这次高考,为了凑分,不能丢掉,只有死记硬背地应付了。我对得起它,它更对得起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并没有付出值得71分的努力,而它给了我71分,是对得起我了。

数学得了70分,没有发挥自己的水平。那年的总分是120,正分100,加上加分20。对于数学题,我一向认为,我只要动手做了一道题,就应该是做对了一道题;没有动手做的题,就是不会做的题,自然也不能动笔。所以,实际上我是做了70分的题,就只能得70分。没有做的30分试题,有一道解析几何的题,20分,没有学过,不能做,看了一下,便放弃了。但是,做漏了一道题。做漏的那道题,是我自学过的内容,好像是三角函数方面的,应该能够做出来的。但是那道题是一道大题里面的第2个小题,第1个小题我做了,就认为整道大题都做完了。然后,把剩下的时间,用于去想最后一道最恼火的附加题。结果附加题确实没有学过,不能做出来。在临到交卷做最后检查时,才发现漏看了一道题,能够做,但是时间已经没有了。那道大题20分,两小题各10分。10分就丢了。估计数学可以多考10分的,总分应该是80

物理得了57分,没有及格,是唯一没有及格的科目,深为遗憾。回想起来,主要是因为物理试题内容,大约有20-30%是要用上高二、高三的东西的,而且涉及物理实验方面的技能和知识。而我们既没有上过高二、高三,限于条件,学校所开设的物理实验演示也少,自己动手做过的物理实验就更少了。所以,尽管考试结果是没有及格,自己认为还是尽力了。

语文得了75分,算是较为正常的发挥,据说当年语文的最好成绩才80多一点。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作文题是缩写题,是把一个材料给你,要考生缩写为少于800字的短文。当时在考场上,我简直是出乎意料的高兴,觉得真是撞到枪口上了。因为我相当讨厌命题作文,认为命题作文束缚思路,难于写实而有利编造。当然,相信临场现编,本人还是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命题作文来的,但毕竟还是要赶时间,凑字数,麻烦费力,不如缩写省事。然而,据说当时不少考生连缩写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考场上就被麻倒了一大片。

化学考得好,得了92分,是令我惊异的高分。其实,化学题我并没有全部做完,大概有一两个小题,确实是看不懂,所以无法做的。得高分的主要原因,是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是高一以前的,包括理论题、计算题、实验题等,首先是我能够看得懂,其次是能够做。对我来说,能够动笔做的题,就应该能够做出来,自信做题的正确率在95%以上。所以,尽管有一两个小题没有做,也就没有成绩,但是做了的题,基本上都对了。

最后说说外语。我在中学学了4年俄语,但是看的俄语读物太少,经过10年,也忘得差不多了。记得在当知青时,我还把一本毛主席语录的俄文本,带到农村。但是没有词典,是无法阅读的。俄语得了26分,主要是还记得一些固定的词语搭配,写作基本上是没有得分的。得了26分,我也满足了,自以为对得起中学的俄语老师了,毕竟当了3年的中学俄语课代表,还没有把他老先生教的东西全部丢掉!感慨的是,1978年读大学以后,是学的英语,很困难地从ABC学起走,毕竟当年已经29岁,属于学外语的高龄了。但是没有办法,硬着头皮学。结果,英语用了30多年了。现在是英语好于俄语。可能是英语只有26个字母,比俄语的33个字母要好学些吧!哈哈!这是后话。

    高考的结果,对我这个在偏远山区,蹉跎了8年青春的贫困青年来说,最主要的是考试分数上了录取线。从此,走出大山的大门,已经为我打开。尽管以后还有反复,但是,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毕竟是挡不住的,春风总会吹进来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机遇总会有的,“面包总会有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



高考197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48125-983111.html

上一篇:回忆我的高考之一:来之不易的准考证
下一篇:回忆我的高考之三:高考志愿的填报
收藏 IP: 183.64.203.*| 热度|

16 刘立 吕洪波 蔡小宁 孙启高 戴德昌 郭向云 张晓良 黄永义 刘光银 鲍博 武夷山 韦玉程 刘玉仙 xlianggg biofans guhanx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