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G20已经落下帷幕。主流媒体一片叫好,而民间声音却颇有微辞。在杭州结出的果实,将在今后的日子在G20成员国和世界各地生根发芽。眼下,各方对会议做出各种解读。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
全球化再起步。
一、走出分岔点
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金融国、制造国和资源国组成的全球产业链解构,原先被耦合于其中的功能,也就是各国的输出和希望得到满足的输入,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所有或大部分失去耦合对象的功能,或供或求,或者在世界寻找新的耦合对象,或者调整自身内部关系以消化矛盾。旧的全球产业链瓦解了,新的全球产业链未见踪影。
在普里戈金耗散结构理论的分岔图上,世界由两个分岔点之间相对必然与稳定的道路走向不确定的分岔点。各国由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各尽所能”,彼此间功能耦合,转向各行其是和彼此间的全面竞争。金融危机前的相互依存尽管有种种不如意之处,地球不“平”,但毕竟“和”;金融危机,不平之“和”倒塌,更无所谓“平”。这是当前国际环境趋紧的根本原因。此外,各类颜色革命和恐怖活动也有加剧之势。这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关系的一般特征。期间的典型事件当数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热,进一步加大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的离心倾向。
G20会议清楚不过地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全球化再起步。在全球高度一体化的今日,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加上气候,还有反恐,孤立没有出路,孤立是倒退和自我边缘化。
只有信号,尚不足以走出分岔点,需要有行动。这次峰会从贸易、投资和财政政策等各方面要求各国协调,反对孤立主义。
全球产业链因金融危机而解构,原先被锁定于其中的资源因此而解构并释放出来,各国转而将其用于更符合自己国情的领域,在此基础上进而在未来的全球产业链中挣得一席之地,制定标准,如美国的TPP和TTIP,德国的工业4.0等等。中国以自身中端水平的制造业力量与发达国家联手,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这或许是未来全球产业链的雏形。
从G7到G20,后者在世界上的地位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在空间上加入第三方力量,时间上从应急到应急和中长期并重,在组织上成为全球化的核心力量。
全球化再起步,新的全球产业链是经济基础,反恐是安全保障,全球气候则关系到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全球化再起步的目标指向。
二、关键是落实
峰会虽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具体落实还有相当的难度。
各国,或者说,众人聚在一起,照顾到各方的利益与感受,在一般情况下往往选择“和而不同”,有些话不说,有些事不做。然而一旦曲终各奔东西,回到各自的语境,多半各唱各的调。譬如说,安倍,在多大程度上可信?刚出席完杭州G20峰会,奥巴马就声称将继续巡航南海。这是从“空间上”看。
在时间上看,且不说“人走茶凉”,世界风云变幻,友谊的小船尚且说翻就翻。美国接下来就面临大选,选举年的总统被称作跛脚总统,很多事情说了不算。美国、土耳其、俄罗斯三国的关系也是说变就变。值此多事之秋,一切皆有可能。
笔者刚刚发表了“逆蝴蝶效应”一文,此处的事例就属于“由原则到个案”。
对会议的成果,不能估计过高。
三、国际与国内
峰会的成功,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和有利的国际环境。
不过,开会是开会。杭州美轮美奂如梦,回国依然要面对现实,甚至满目疮痍。各国总统回到国内,首要解决的依然是国内的问题。中国虽是主场,虽然风光,也有一个收心的过程。
其一,如何回答民间的“微词”。会议圆满成功,成本代价几何?这里的代价包括两个层面:其一,花了多少钱,包括张艺谋的大戏。其二,让杭州市民去黄山,让20国首脑和记者看非常态之城,这样的举措是否满满的正能量。数年后问及杭州市民,G20你在现场感受了吗?有一半答曰,上黄山看人流了。为了大宴宾客,却让城市的主人回避,与大力弘扬的传统文化不符,与世界文明潮流不符。
为何不自信一些?既是千年古城,又有现代气息,更是当下中国创新潜力最大的城市之一,是世界互联网巨头之一所在地,杭州,难道不能以本来面目示天下?
软实力,是歌舞,是灯光,还是自信?
把理顺外部关系看得太重——且不论是否真的“顺”,可能会损害内部的潜力。给人家看的只是面子——明眼人也知道这只是面子,重要的是“里子”。
峰会已经落幕,在庆功之余,不忘反思。
其二,峰会,世界见证了以举国之力能做什么,中国在开放的路上迈出一大步。接下来,黎民百姓期待顶层,以同等大小的力,洪荒之力推进改革。
网民问,一个社会福利在全世界倒数的国家,决心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全球化再起步,归根结底看各国自己的发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