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zhongl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izhongli

博文

和癌症作斗争(33):“大师”被揭穿,受害人为何还替他喊冤? 精选

已有 11209 次阅读 2015-8-6 05:06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原创文章,欢迎个人分享,未经授权公共平台不得转载。转载申请或评论请联系作者:

pineapple.onc@outlook.com


大师王大树


名人陈二蛋生活不规律,加上压力太大,天天头痛失眠,经人介绍找到大师王大树求解。王大师名闻天下,号称有特异功能,能治百病。陈二蛋虔诚拜见后,大师在他头上摸了几下,给了他一些神药。果不其然,陈二蛋出门后就觉得好了很多,回家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于是逢人就说王大师的好。

但其实王大师没有神功,只有演技。

70年前的欧洲,世界大战,美国大兵李解放受伤了,被困在战场,更不幸的是止疼片用完了,他非常痛苦。还好,一位医生找到了几粒最新式的止疼片,他吃完立刻感觉好多了,安静地睡着了。

但其实李解放吃的不是止疼片,是维生素C。

这俩故事为啥要一起讲?

因为他们都深刻揭示了一个科学原理:
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由于病人期待并相信某种治疗方法有效,而导致理论上本应无效的安慰剂显著缓解病人症状的神奇现象。


也就是说,只要病人相信,“假药”也是可以有效果的!

安慰剂效应听起来玄乎,但绝不是伪科学,而是一种科学的客观现象。任何治疗方法的效果,其实都由两部分组成:安慰剂效应和活性药物(疗法)效果在很多情况下,使用理论上无效的安慰剂,比完全不使用药物有更好的效果[1]。


公式表示:


疗效=安慰剂效应+活性药物(疗法)效果


图片表示:


安慰剂效应如何产生的?



安慰剂效应,归根到底是神经反应。


看过电影《黑客帝国》的都知道,我们的所有感受,无论是高兴,难过,爱,恨,痒,痛,各种生病难受,其实都只是神经信号而已。


特别有意思的是,一旦大脑相信药物有效,神经就会配合,释放积极信号,让病人感觉某些症状减轻了,这就是安慰剂效应。


由于安慰剂效应是神经反应,因此它对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效果最明显,比如疼痛,抑郁,头晕,失眠等等。


安慰剂效应的分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它的原理和正常药物的作用原理非常类似,只是一个是我们大脑自动激发的,一个是药物激发的。

比如,吗啡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物,因为吗啡分子和大脑内的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愉悦感,从而抑制疼痛;而安慰剂效应能刺激神经产生一种天然吗啡类化合物:內啡肽,这是人体内天生存在的愉悦剂和镇痛剂,因此会产生和吗啡一样的效果。

但要注意,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它能缓解症状,但安慰剂没有活性成分,不可能治愈疾病,因此绝不能迷信。安慰剂效应可能让癌症病人疼痛减轻,精神变好,但不太可能让肿瘤减小或者消失。


安慰剂效应,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都有深刻影响。


医生:为何要“总是去安慰”?

大众对医生总有一个误解,以为医生什么都懂,可以包治百病。但现实是非常骨感的,对于绝大多数疾病,医生是无法治愈的。


1915年,美国名医特鲁多在纽约去世,它的墓志铭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经典,在整整100年后,仍然准确地概括着医生的职责和目标。


治愈固然好,如果不能治愈,那努力帮助病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就是医生的根本任务,也是成功医疗的定义。

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发现,“总是去安慰”,就不再仅是一句体现人性的口号,而有了科学的支持:
安慰真的会让病人感觉好一些!

英国一项问卷调查曾发现,97%的医生都曾给病人使用过安慰剂[2],无论是糖片,维C还是生理盐水。给病人使用安慰剂是一种善意的,而且有效的“欺骗”。


同时,安慰剂效应,证明了医患关系对医疗效果会有直接影响。


安慰剂效应产生前提是“病人相信医生,相信治疗会有效”,否则,安慰剂效应必定受影响。目前中国医患交流时间不足,矛盾不少,安慰剂效应不理想。当使用同样药物的时候,拼疗效,其实在拼的,就是安慰剂效应。宽敞明亮的病房和微笑的医生,真的是能影响疗效的。

新药测试,为何要双盲试验?

正是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发现,直接导致了目前测试新药的标准:“双盲试验”的诞生。


双盲实验,有两个关键要素:

1:有两组病人,一组用安慰剂,一组用新药,对比疗效。


2:病人和医生都不知道用的是安慰剂还是新药,所谓“双盲”。


这俩都和安慰剂效应有莫大的关系:

1:新药效果不能和没吃药比,而要和安慰剂比。如果和没吃药的比,安慰剂看起来也会像是有效药物,糖水都可能成为抗癌新药。

2:病人如果知道吃的是安慰剂还是新药,会导致不同的“心理期望”,改变安慰剂效应的程度,无法正确评估真正的药效。同时,医生如果知道了,可能会给病人不同的暗示。因此任何新药实验必须双盲。

中药之所以不被西方接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做过双盲实验。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存在,即使一个病人吃了某中药,感觉比不吃中药的时候好,也无法说明这个中药有效。


真正的办法是找一批病人,一半吃测试中药,一半吃无效的安慰剂中药,但病人不知道吃的是哪一种,最后由第三方来公正地统计疗效。


双盲试验是目前最公正的药效测试方法,和中西医理念无关。


江湖骗子:心诚则灵?!

事实上,对安慰剂效应了解最深的既不是医生,也不是科学家,而是各类江湖大仙。


只不过他们给安慰剂效应取了个新名字,叫:心诚则灵!

“你相信有效,它就可能有效,不相信,它就无效。”这不就是安慰剂效应么?!

很多病人吃了江湖医生昂贵的神药以后,感觉好多了,也许没那么疼了,也许精神好多了。现在大家知道了,这还真可能不是串通骗人的: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存在,病人很多症状确实可以被各种“神药”而缓解,即便这些神药仅仅是不值钱的安慰剂。

这就是为什么无数的江湖大师被揭穿后,好多病人大惑不解:“他的药确实有效啊?!”

在你去替大师伸冤之前,请跟着菠萝默念三遍: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

比如开头讲的气功大师王大树,忽悠了无数名人。好多人不理解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地上当,菠萝只能笑笑说:“只因为名人不懂安慰剂效应。”

人如果钱多又有闲,难免容易瞎想,因此不少名人的疾病都是精神层面的,这些病正是安慰剂效应最有效的类型。只要真心相信大师,他发一下功,疼痛,紧张,失眠,全身各处不舒服还真可能缓解。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神医就出现了,而且越来越神。因为信任度越来越高,安慰剂效应越来越强。

安慰剂效应,导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不是谁都能当大师。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能建立最佳医患关系,获取病人最大的信任。当到了盲目信任的时候,安慰剂效应可以达到最大值,这时候啥药都可以是神药。


如果大师和医生一样,只收10块钱一次挂号费,我绝对支持他们,就凭安慰剂效应我就觉得值这个价格。

如果让大师组团到三甲医院巡回讲座,讲授和患者沟通技巧,中国医疗质量的飞跃指日可待。


从根本上消灭大师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不是严打,而是把大师分为主治大师,副主任大师和主任大师,必须发论文才能晋升。那年轻大师们一定天天忙得跟gou一样,和老婆都说不上几句话,还谈什么和患者深入交流?靠安慰剂效应吃饭?想都别想。


安慰剂效应,证明了每个人的大脑都具有非凡的自我治疗能力;其实,从出生开始,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位神医。


参考资料:

1:Active albuterol or placebo, sham acupuncture, or no intervention in asthma.N Engl J Med. 2011 Jul 14;365(2):119-26.
2:Placebo use in the United kingdom: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of primary care practitioners. PLoS One. 2013;8(3):e58247.

编辑 | miffyyz 。封面和文内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菠萝签名版新书正在出售,有兴趣的请看我上面博客。新书收入将会捐赠给中国儿童癌症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95011-910917.html

上一篇:和癌症作斗争(32):远离“穷人癌”,你也可以做到!
下一篇:和癌症作斗争(36):把癌症变为慢性病,我们还有多远?
收藏 IP: 63.196.132.*| 热度|

15 许培扬 刘四义 李健 陆绮 陈儒军 黄永义 李宇斌 马红孺 柳竹浠 汪晓军 李土荣 ghzhou5676 cloudyou yangb919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