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去年算起,我正式地开始科研训练已经快一年了。这期间,对于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态有一些思考。我强烈地感觉到,对于同一个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心态会完全不一样。《读研期间心态调节》是我打算与大家分享的系列博文,一共有四篇。由于我的博客开博已经三年,最近刚好王鸿飞老师写了博文《研究生是学徒,不是打工仔》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7923,并且湛韬写了一篇相反意见的回应博文《研究生不是学徒》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9479,所以我先写第三篇。
我不想讨论研究生是否学徒这个问题,因为如果对学徒的理解和定义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事实上,我认为王鸿飞老师和湛韬并无根本的观点分歧,他们只是对于学徒的理解不同而已。
但是,在本质上,我认为研究生与导师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研究生可以给导师带来利益:一是帮助导师做实验,实现导师的科研设想,这个可以说是物质利益;二是导师可以从研究生的进步中获得成就感,这个可以说是精神利益。而研究生在读研过程中,从导师那里获得进行科研的条件,得到基本的技能训练,通过导师的身传言教,获得科研思维上的指导。
我这里说的利益,请不要做狭义的理解。因为在我看来,快乐,或者成就感也是属于一种利益。例如,助人为乐,这个“乐”也是一种精神利益。
所以,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和导师都可以从这种师生关系中获益。我们完全可以说研究生是为导师工作,但是同样也可以认为,导师是在为研究生工作,因为读研是开始自己学术生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我们将来是要从事科研的话,就必须学会基本的实验技术,接受基本的科研训练,包括文献阅读、实验设计、学术报告、同行交流等。
很多的研究生,看到了自己可以为导师做贡献这一点,忽略了自己同时也在学习知识、锻炼能力这一点。如果工作任务较重,就会产生受剥削的感觉,认为自己不过是导师的免费劳动力。这样的看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是不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自己的学习的。
我曾经非常喜欢打乒乓球。那段时间,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我是考虑过花钱请教练来训练自己的。可惜,当时请不起,只好做罢。我们也有很多人会花钱请健身教练或者其他的老师来教自己想学的知识。我非常想学习科研方面的知识,既然愿意花钱请乒乓球的教练,为什么不能花钱(前提条件是我能出得起)请人指导我科研呢?
事实上,在我出国之前,因为以前读的是临床型的研究生,没有做实验的条件,那段时间我是非常想做实验的。曾经联系了好几个实验室都没有成功。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是确实愿意花钱去学习的。
既然可以花钱请乒乓球教练、健身教练,为什么有了免费的科研教练——导师,还不高兴呢?
而且导师除了不用你支付教练费用之外,一般情况下还会给研究生发生活补助。
不同的视角,决定不同的心态。作为导师,应该感谢研究生帮助自己实现科研设想,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学生提供生活补助,不让学生为生活发愁。作为研究生,应该看到自己可以从中学到知识,不要把自己当成被剥削者。
如果你是导师,就应该认为研究生是在为自己工作;如果你是研究生,就应该认为导师是在为自己工作。
当然,肯定有少部分极品导师根本不教,只是逼迫学生干活。我上面所说的心态调节不适用于这种情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从这种师生关系中获益。如果你运气太差,遇到这种导师,想办法尽早走人。
本文观点仅适用于将来愿意从事科研,或者读研阶段所学东西对自己将来的事业确有帮助者。
你为导师工作还是导师为你工作?我比较阿Q,认为是导师为我工作,并且很高兴他愿意当我的免费劳动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