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双人记 精选

已有 4277 次阅读 2015-4-19 06:54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双人记


 ■武夷山

【无论什么东西,列文虎克都要用显微镜看一看,从牙菌斑、血液细胞到精子,不一而足。】

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激荡人心的故事。本文则要简介一个“双人记”。2015年3月,诺顿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女历史学家和哲学家Laura J. Snyder(萝拉·J·施耐德)的新书,Eye of the Beholder: Johannes Vermeer, Antoni van Leeuwenhoek, and the reinvention of seeing (观察者之眼:弗美尔、列文虎克和观察之再发明)。这本书是荷兰17世纪两位伟大人物的联合传记(“双人记”),一位是科学家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另一位是画家扬· 弗美尔( 1632年~1675年)。

列文虎克从1673年起就做光学实验,最早的实验是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微生物。1694年春天,他解剖了一只蜻蜓的眼睛,将其角膜贴在一个透镜前面,结果发现,街上教堂的尖顶给放大了好几倍。于是他写信将观察结果报告给英国皇家学会。

无论什么东西,他都要用显微镜看一看,从牙菌斑、血液细胞到精子,不一而足。不过,他最感兴趣的是视觉本身。很巧,列文虎克在代尔夫特市市场广场住所的街对面就是画家弗美尔的家,弗美尔也对视觉与光学极其感兴趣,他在油画创作时会借助于透镜。

迄今没有证据表明他们两人相识。但是,既然两人住得那么近,又有很多共同的朋友,那么为他俩作联合传记就一点都不牵强了。作者施耐德以前写过两本书,2006年出版的一本书叫《改造哲学:维多利亚时期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辩论》,2011年出版的一本名著叫《哲学早餐俱乐部:改造了科学、改变了世界的四位杰出朋友),两书均显现了她的深厚学养。

列文虎克和弗美尔都诞生于1632年,前者只比后者大一周。那时,代尔夫特已经以透镜玻璃的生产质量而闻名。透镜主要用于制作眼镜,但用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具的情形也越来越多。望远镜大约于1600年前后发明出来。此后不到十年,伽利略将望远镜转化为一种科学仪器,他也曾将望远镜改造成最早的显微镜来观察研究昆虫。

17世纪的画家们已经时常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帮助作画,利用凹透镜,可以更容易地观察清楚物体,利用凸透镜,将远景投射到画布上,可造成较强的真实感。科学家也利用类似的装置来观察日食,这个东西叫“暗箱”(最早的照相机)。虽然迄今尚未发掘出弗美尔也用过暗箱的直接证据,但施耐德推测,弗美尔从17世纪60年代初起就玩暗箱了,并十分着迷。她这个结论,是基于对弗美尔画作的精密光学分析,因为没有暗箱的帮助,断然画不出某些效果,例如对一些阴影的表现。施耐德说,弗美尔“利用暗箱……来开展光学实验,研究和发现暗箱的光学性质”。这些话用在列文虎克身上也完全适合。他们两人都是将光学仪器作为“人工眼”,来弥补自然眼的不足。

列文虎克利用自己的独门技术,制造了约500个单透镜显微镜,它们能将物体放大450倍。他进行的显微解剖的水平,即使今人也叹为观止。施耐德说,17世纪的生物学根本不知道微生物为何物,因此,列文虎克必须训练自己做到“观察到什么,就承认是什么”,而不是“期望能看到什么,果然看到了什么”。总之,这种积极主动的观察从根本上改变了17世纪的艺术与科学,并且一直影响到今天。

《中国科学报》 (2015-04-17 第11版 作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83530.html

上一篇:麦克阿瑟网络提出老龄化问题政策分析的优先议题
下一篇:我对“一带一路”建设谈了三点意见,记者用了其中两条
收藏 IP: 219.142.246.*| 热度|

25 曹聪 黎在珣 钟炳 姬扬 陈晨星 段石松 鲍博 程娟 黄永义 金耀初 程少堂 赵美娣 邵鹏 王庆浩 鲍海飞 郝炘 李泳 庄世宇 赵凤光 俞立平 李学宽 刘光银 zjzhaokeqin shenlu icg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