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参观“文史翰墨——首届中华诗书画展”

已有 2630 次阅读 2014-8-10 14:4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上午在中国美术馆看了三个展览,其中最喜欢的是“文史翰墨——首届中华诗书画展”。作者们都是中央文史研究馆或各地文史研究馆的成员,能写诗的不少。对于观众来说,观赏艺术家们以书法展示自己的诗作,别是一番情趣。比如,音乐家王立平创作的歌曲《大海啊故乡》,作词作曲都是他,这次他又将这首歌的歌词写成书法作品展出,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立体的王立平。    下面是中国美术馆网站上的一篇报道。


                    首届中华诗书画展 凸显"诗"的元素


来源:中国美术馆 时间:2014.08.08

  中国美术馆88日讯 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联合全国各地方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共同举办的“文史翰墨——首届中华诗书画展” 于87日在中国美术馆启幕,展览集中展示了文史研究馆馆员近年来的诗、书、画创作成果。

  中央文史研究馆设立于1951年,坚持敬老崇文,存史资政的工作宗旨,选聘馆员以德、才、望兼备为唯一标准。目前全国共有文史研究馆馆员2000余位。在这些馆员中,有饶宗颐、叶嘉莹、戴逸、汤一介这样的耆年硕学,有欧阳中石、沈鹏、高式熊、沈定庵这样的书法名家,有陈佩秋、方增先、颜梅华、杨之光这样的丹青国手,也有韩美林、马振声、杨延文、张立辰这样的画坛砥柱。60多年来,文史研究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馆之本,围绕服务馆员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推动馆员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

展厅入口

中央圆厅展览现场

展厅一角

  为了展示馆员创作新成果。除少数较年长的馆员外,文史研究馆馆员的年龄大都在60—80岁,这是学者和艺术家进行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最成熟、成果最集中出现的阶段。

  本次展览是文史馆系统近年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全国馆员邀请展。近300位中央和地方馆员应邀参展,展品总规模超过420件。这些作品既有鸿函钜椟的珍藏手稿,也有俛拾才思的自书诗文,更有笔墨横姿的妙手丹青。根据作者齿序、所属地区、专业分类等原则,展览分为“大家墨迹”“名家精品”“馆员风采”“才俊佳品”四个板块。“大家墨迹”板块展出袁行霈、饶宗颐、吴小如、冯其庸、叶嘉莹、戴逸、刘征、汤一介、傅熹年、王蒙等传统文化领域的10位学者的上百幅珍贵手迹。他们分别是文、史、哲、诗词、古建、文物兼长或专攻的大家,其手迹包括学术著作、文学创作以及小说翻译的手稿、笔记、信札、题词、手书古诗文、临摹写生的书画习作等等。这些珍贵手稿多为初次面世。

  展览在策划中特别突出的元素,这是区别于一般展览的最显著特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诗是书法与绘画之魂,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和画家首先都是优秀的诗人,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无不是书写自作诗词。通过这些手稿和信札,可以让观众更加近距离地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学养艺境。这些注入作者学识、个性和体温的手迹,在电脑打字与图像移植代替了亲手书写绘制的今天,显得十分宝贵。

展厅一角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举办文史翰墨——首届中华诗书画展,是把中央和各地方文史研究馆馆员组织起来,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分门别类地集中展示他们近年来的诗、书、画创作成果,让全社会更加了解文史研究馆和馆员,更加了解传统艺术在当代的新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18495.html

上一篇:南师附中校友会编写的第2期《校友通讯》(微信版)
下一篇:关于一幅画的困惑
收藏 IP: 219.142.130.*| 热度|

3 钟炳 赵序茅 李轻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27 1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