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曾庆存院士:万水千山总关情

已有 3026 次阅读 2014-3-3 13:59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曾庆存院士:万水千山总关情


 
■本报记者 张晶晶
 
“我特别喜欢山山水水,2000年卸任所长以后,尽量到处走走看看。”刚刚当选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的曾庆存院士,是中科院公认的“文人院士”,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咏物寄情,不仅书写着自己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更用诗化的语言,将科学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
 
在中科院大气物理所铁塔分部的一幢幽静小楼里,记者见到了年近八旬的曾庆存院士。他翻出自己当年写作的《帝舜〈南风〉歌考》,一字一句地讲述《南风》歌这首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季风的文献。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风》歌全文寥寥26个字,却对东亚夏季风的性状及其对社会民生的影响记载和刻画得简明深刻。曾庆存对《南风》歌的气象学含义作了详细的解读和考据。
 
这篇世界最早记录季风文献的发现过程,也是曾庆存与好友刘铭的一次友情之旅。居于南京的刘铭教授彼时正在全身心投入季风研究工作,偶然间吟诵少年时习得的古诗,恍惚记得帝舜时有《南风》歌,讲的恰恰是夏季风。
 
偶然所得让他惊喜不已,着急分享的他甚至忘记好友身在北京,而非南京。他立即动身,赶往千里之外的曾庆存家中,分享这令人倍感快乐的消息。
 
或许是为了纪念这之中的缘分,在写作《帝舜歌考》歌考的第一段,曾庆存开头便用了这样一段话来说明季风对于华夏大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南京市,古金陵,东南形胜,虎踞龙盘,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春初踏雪寻梅,暗香浮动,沁人心肺;夏日黄梅时雨,才了桑麻,水满禾田,一片蛙声;三秋天高气爽,金稻千里,桂子飘香;冬则雪皎气清,松竹犹荣。四季气象分明,人民安居乐业。” 如诗般美丽的语言,竟然出现在一篇学术论文的开头,很多人为此感到惊奇。不少人都问过曾庆存——怎样才能跨越科学和艺术的鸿沟,将二者融合在一起?
 
他回答说其实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人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科学可能更注重逻辑性,艺术可能更注重形象化。但注重逻辑的科学很多时候也离不开定量的形象化,注重形象化的艺术也离不开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诸多规律的认识。”
 
除了从前人的诗歌中解读科学,曾庆存也创作了不少以科学为题材的诗歌作品。《咏亿年前古树硅化石》便是一首这样的作品。他从公园里的一株硅化木的形成,联想到宇宙洪荒、世间生命的死生轮回,睹物寄情。他是漫漫时空中的观察者,更是生命的歌咏者。
 
这首诗甚至成为了中小学考试题目,不仅引导学生们从中解答自然知识,同时也帮助青年人树立自己的时空观念。而这样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只是曾庆存偶然间看到公园里的硅化木后一笔写就的。
 
“以前出差开会,没有时间欣赏风景,更没有时间写东西。现在好一点,尽量抽个半天转转,晚上、路上写写游记、诗歌。”万水千山总关情,不管是写诗的曾庆存,还是做科研的曾庆存,生活总是最好的老师。
 
不管是写诗的曾庆存,还是做科研的曾庆存,生活总是最好的老师。
 
《中国科学报》 (2014-02-28 第9版 人物周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72685.html

上一篇:[转载]科研成果不再“藏在深闺”
下一篇:负责任的创新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2 杨金波 魏瑞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