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张旭泉:理工科院校的《红楼梦》之声

已有 4071 次阅读 2013-10-25 08:46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红楼梦, 院校, 理工科 |文章来源:转载

张旭泉:理工科院校的《红楼梦》之声


 
■本报记者 温才妃
 

张旭泉
 
2002年一个秋天的晚上,北京成府路的灯影人流中,一名男生突然“嗞”的一声刹住了自行车:“请问您是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张旭泉老师吗?”
 
正在北大访学,和导师、同学边走边聊的张旭泉,愣了一下,回答道:“我是啊!”男生赶紧下车作自我介绍。原来他是大连理工的毕业生,眼下在清华读研,偶遇本科时代的老师让他分外激动。
 
不只是这一次,在北大的自习室,在杭州的灵隐寺……张旭泉总是在不经意间被学生认出来。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长相有些独特,更在于大家对他开设的选修课“《红楼梦》导读”太难以忘怀了。
 
“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林黛玉出现后也必须让薛宝钗快速进贾府。怎么办呢?情节的推动力来自甄英莲,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甄英莲被拐子卖给了冯渊、薛蟠,表面上拐了多道弯,其真意却是在让薛蟠的妹妹薛宝钗快速进贾府……”
 
“通过门子献上的‘护官符’,贾雨村得知甄英莲是恩人的女儿,同时也引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势力与恩情之间,贾雨村选择了前者,发配了出主意的门子。最后在贾雨村倒台时,门子势必要发挥关键作用,揭发贾雨村乱判葫芦案。可惜续书没有写……”
 
一讲到红楼梦,张旭泉的眼中就迸发出光芒。因为在他看来,红楼梦的最高妙之处在于,每个点随时都可能产生一条新线索。“红楼梦中人、物、事都是有勾连的,如果把红楼梦切成单片,就得不到它的真味。”这也注定了他的讲课风格不同于学界的分割式研究,而是采用了一种贴近原意、着眼整体的方式解读——找出人与人、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
 
实际上,张旭泉开设的 “《红楼梦》研究”,已有19个年头了。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他,除了讲授先秦到南北朝、隋唐到两宋的文学史,还开设了一些扩展性的选修课程,如《史记》精读、金庸小说的文化内涵。累计学生总数超过2万人,在全国评师网中进入“全国魅力教授榜”,所以即便天南海北总能遇见自己的学生。
 
开课是缘于他对《红楼梦》的迷恋,也成为他搞懂每个小细节的动力。红楼梦的整个色调与晚唐艳体诗风有很大关系,曹雪芹的写作笔意吸纳了庄子的轻灵,又兼备《左传》的史笔,林黛玉与东晋才女谢道韫有相似之处……这些他都仔细研究过,为的只是在讲课时少犯错误,“虽然写不成论文,但是我特乐意这么做,学生也很爱听”。
 
大学的课程学生们常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可张旭泉的选修课从来不点名,却总是座无虚席。学校曾经一度将容纳640人的大教室安排给他开课,附近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大连水产学院的学生也纷纷慕名而来。甚至有学生认为,“辽宁地区如果有人能上《百家讲坛》,非他莫属”。
 
不过,众望所归的百家讲坛之行,在张旭泉拍完样片之后,终究未能成行。不是因为他讲得不够精彩,而是因为要听懂他的课“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张旭泉要求学生人手一本《红楼梦》,必须在消化了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在他细节的讲解中游刃有余地往来穿梭。而这一点,相当一部分的大众读者难以做到。
 
天性豁达的张旭泉对没上《百家讲坛》并不在意,反倒是学生中的一起偶然事件,引发了他深度的反思。1992年秋季,一位慕名而来的外校学生,听完他的课后毅然退学,并于第二年考入了大连理工。事后,有学生转述给了张旭泉。虽然结局是完美的,但是“一名教师的言行毕竟背负不起一个人的人生”,到如今,张旭泉也不知道这名学生是谁,但从此他在课堂教学上更加谨慎。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完整独特的个体,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活着才是最快乐的,千万不要因为别人而扭曲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否则只会痛苦无边。”张旭泉说。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理工科院校里做一名文科教师,讲课如此精彩,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甘于“非主流”的现状。每当有人问起,张旭泉总是淡淡一笑。在他身上嗅不到一丝文人通常难免的牢骚气息。
 
出身农家子弟的他是一个不在意环境如何的人,“在我小时候,心里就有一种想法,我不想依靠环境的光来照亮自己,而是希望以自己的光照亮环境。这也是一个男人必须有的骨气”。
 
怀着这份从容和淡定,张旭泉一直希望学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老师可以是学生的领路人,但一定不是教主。要允许学生自由地表达不同的意见。”
 
不久前,他应学生的邀请开讲座,讲座结束后,有个学生在他身后喊了一声:“泉哥,再见!”他心里一震,“你喊我什么?”“泉哥,我们都是这么叫的。”学生说。他会心地笑了——生命原本就是平等的,只不过来到这个世界的先后次序不一样罢了,除此之外,便再没有什么不同的了。
 
《中国科学报》 (2013-10-24 第6版    动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35898.html

上一篇:[转载]北航启动首届驻校艺术家计划
下一篇:[转载]姬十三的实验室创业方法论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2 陆俊茜 王金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