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的市场
武夷山
据《技术评论》杂志2013年7/8月号报道,2011-2012年,美国市场上共售出32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用于农业的占1.2%,用于工业的占19.1%,用于服务业的占79.7%。而美国服务业产出占GDP的80%左右,可见机器人的地位已经很重要。
日本是全球机器人最大市场。1997年,日本机器人保有量接近42万台,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回落。(http://www.docin.com/p-659328178.html)
另据报道(http://www.chinairn.com/print/3149353.html),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101765台,年度新增20902台,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由于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机器人替代空间巨大,中国将会在2014年超过日本,成为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市场
今年7月,IRF(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ShinsukeSakakibara在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公布,2012年全球机器人总销量的70%集中在5个国家(日本、中国、美国、韩国和德国)。日本的机器人购买量继续小幅上升,达到28700台。工业机器人总销量远低于2005年创出的历史最高水平。
201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尽管中国机器人购买量在2012年仅有小幅上升,达23000台,但是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2005年至2012年期间,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http://info.machine.hc360.com/2013/07/091540450671.shtml)
中国军事研究院研究员孙柏林认为(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30911/145444645.html):
第一,生产线上引入工业机器人确实替代了人力劳动,但是不能静态地将此归纳为“机器吃人”。从历史角度看,更多、更具效率的机器的使用,不仅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而且增加了生产的迂回性,衍生出了数目众多的新产业,相应地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同样如此:在减少生产线劳动力数量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其他的用工需求。因此,劳动力需求减少和就业创造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就中国而言,工业机器人的引入本身,就是企业对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并不一定会造成严重失业。
第二,影响就业结构。引入工业机器人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也将随之进行适应性调整。制造业企业中的一线低技能工人,甚至是部分熟练工将被工业机器人替代,而调试、维护和控制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性岗位将会相对增加。在产业层面上,随着产业的高端化,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将会增加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也会相应地带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增加。换言之,工业机器人的引入将使就业结构高端化。长远来看,未来智能工业机器人还将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