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朝胜观察]脉

已有 3129 次阅读 2013-7-5 12:40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朝胜观察]脉
科技日报,2013-7-5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不灭不散,世界华人星散五大洲而不离不弃。靠得就是这一脉相传!

 

   和一位姓蔡的马来西亚华裔朋友聊天,他是马来西亚的二代华人。他说,父亲那一代是因为“跑鬼子反”跑到马来西亚的。什么叫“跑反”,今天的年青人不太清楚了。网上的解释是“旧时指为躲避兵乱或匪患而逃往别处。”老一代人不需要解释,日本鬼子侵华时,大半个中国的老百姓都经历过“跑反”。

   蔡先生如今在广东中山的一家马来西亚公司任职,除了马来语、英语、普通话之外,他还会说一口地道的潮汕话。他说,父母都是潮汕人,从小在家都是讲家乡话。马来西亚的潮汕人很多,大人小孩在一起都讲潮汕方言。蔡先生说,在海外,别人可以拿走我们的财产,谁也拿不走我们的乡土文化。

   蔡先生说,到中国半年多,他闹不明白,为什么一些有钱的中国人喜欢出国移民?他说,从小在马来西亚就知道家里挣点钱,千方百计地要寄回潮汕老家。最困难的时候,父母亲曾经从马来西亚寄回老家一大块肥猪肉。蔡先生说,小时候老家来信都是由他念给识字不多的父母听,经常是老家遭台风了,房子刮坏了,没钱买砖瓦。要不就是旱了、涝了,颗粒不收了,生计无法维持。于是,在马来西亚拼命做事的父母亲,只有更加地拼命挣钱,赶紧寄回灾难深重的潮汕老家……

   蔡先生从小时候读家乡的来信,到长大后看到中国的发展,对祖国就充满着向往,在连续多年回国考察、旅游之后,终于有机会到马来西亚在中国的一家大公司工作,也算是圆了他一个梦。在中国工作生活,和短期的旅游考察不一样,不到半年,他就发现了一些挺纳闷的事儿。其中,有钱人想方设法转移财产移民国外,这件事儿就让他很难理解。

   说实话,对此朝胜也很难理解。要说中国不好,他们的钱都是在国内赚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确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您要说挣大钱的主儿,在十三亿中国人之中,还是凤毛麟角。不说您的命好运好,不说您的能力能量。没有十三亿人的纳税,您能坑到国家项目的天文大钱吗?没有十三亿人的市场,您能蒙得消费者晕头转向吗?没有十三亿人的江湖,您能拐得“一将功成万骨枯”吗?没有十三亿人的善良,您能骗得老百姓颠沛流离吗?有钱了,就想离国而去,算是见好就收呢?还算是见势不好了呢?

   终于,网上看到了一则平民的反省:咱一个提着无纺布袋的人,给提爱马仕的人捐款,你不惭愧吗?一个拿山寨机当手表的人,给戴百达翡丽的人捐款,你不害躁吗? 一个为一碗面条加不加蛋想半天的人,给一餐上万的人捐款,你好意思吗?一个听说涨价连夜排队加油的人,给开玛莎拉蒂跑车的人捐款,你不脸红吗?

   咱们都捐过钱,为了各式各样的原因。或多或少地都通过捐钱表示过自己的牵挂、悲悯、善良、心痛。可是,连这一点心灵的圣土都要被人作践,捐款的穷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钱被谁花了,那么,这还是个什么样的天下呢?

   朝胜对口口声声以潮汕人而自豪的蔡先生说,我不久前到过潮州市的一个村子。一个姓陈的年轻人在广州做生意挣了些钱,第一件事就是回老家给卖了三十多年蔬菜的父亲建了一座小楼。父亲听说儿子带朋友回家,早上五点钟就起床到菜市买野生甲鱼。后来,这位陈老爹对我说,每天都是凌晨一两点钟起床,到农民田头批菜。乡下人起得早,四五点钟就要到菜市摆摊卖菜。开始每天只能卖几十斤,后来可以卖到一二百斤,每斤只赚几毛钱。如果人家买的少,再配个塑料袋,基本不挣钱。就这样起五更睡半夜地卖了三十多年菜,直到孩子在广州做生意挣了钱,不让父亲再这么辛苦卖菜了……其实,那孩子也是做小本生意,给父亲建一座小楼,也就囊空如洗了。

   趁着家里的女人们做菜,陈老爹带着我们去村里转转。先是七拐八弯地走到一个两进小院,前一进只有一间房,墙上柜子里供奉着七八个祖先的排位,一对夫妻正在摆祭品点香烛跪拜如仪。后一进院子有住家,住家旁边的一间房子里也有长条供桌祖先排位。陈老爹对我们说,这是陈家近亲的小祠堂。又走了一会,见到一间略显规模,房檐门楼都有点装潢的房子,陈老爹说,这就是陈姓一支的祠堂了。继续前行,绕了大半个村子,见到一个小型寺庙般的建筑,陈老爹告诉我们,算是陈姓的家族祠堂。

   最后,陈老爹领着我们穿街绕巷走得筋疲力尽之际,来到豁然开朗的村子中心,有古木环绕的广场、有碧波滟涟的池塘、有横联高悬的村府、有书声琅琅的学校……这一切都拱卫着一座高阶伟门的大屋,门内通天接地的一堵实木影壁,绕壁而进,青石天井。跨过天井,坐北向南的大堂,四柱四门大敞大开,屋里香烟缭绕肃穆庄严,后壁自下而上层层叠叠地供奉着列祖列宗世世代代的灵牌……陈老爹说,这是全村人的祠堂。

   至此,朝胜似有顿悟。从小陈赚钱回家建楼,到老蔡圆梦回国生活;从区区小村宗祠林立,到叶落归根归宗认祖;从漂洋过海求生求学,到他山之石攻故土之玉;从千难万险闯荡世界;到九九归一心系神州……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不灭不散,世界华人星散五大洲而不离不弃。

   那些有钱人想走就让他们走吧,该来的一定还会来。十三亿人的中国,一定有十三亿精彩的天空。广东省这几年开展创新团队的引进工作,不乏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跻身其中;广州连续十五年举办留学人员交流会,已经为国内引进成千上万学业有成的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内大显身手。

   稍稍回首,共和国第一代的科学家,几乎全是从国外归来,他们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费尽千辛万苦扑向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用自己的生命和铁骨支撑起共和国科学技术的一片天空!

   靠得就是这一脉相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05525.html

上一篇:容忍“垃圾”,留下金子
下一篇:自然历史博物馆面临的新挑战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2 吴吉良 翟自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