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捏人掌”和他的“秋成手法”

已有 3175 次阅读 2013-5-16 11:30 |个人分类:中医国粹|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手法 |文章来源:转载

“捏人掌”和他的“秋成手法”

 

——记民间中医推拿专家、“秋成手法”创建人张秋成

(科技日报 2013-5-16)

 

   □ 本报记者 吴红月

   中医视窗

   在中国的成语中,人们常常把具有专才的人尊称为“手”,有特殊技能的人来了,事情马上得到解决,减少了疾病的烦恼和痛苦,这就叫“手到病除”。

   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范君对于“手到病除”有着深切的体会。从上高中开始,范君由于受到刺激造成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心理障碍,内分泌失调,面部神经损伤(自残)而造成体形肥胖,五官不协调(鼻梁外伤造成大鼻子),自卑心理严重,甚至想到过自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这样一只 “手”,在这只“手”的热心救治和亲切关怀下,经过40多天的拿捏治疗,范君的面部五官恢复协调,鼻梁得到了修正,体形均称优美,心情愉快了。范君说,“这只‘手’以推拿诊断把我的病因全部找到了,并运用自己独特的技法使我恢复了健康,他就如同我的再生父母,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范君所指的这只“手”,就是在民间享有声誉、被尊称为“捏人掌”的中医推拿医师张秋成。不久前,科技日报记者在北京采访到了这只大名鼎鼎的“手”——张秋成大夫。

   从意念“捏糖人”到行医济世

   张秋成生长于易医世家,祖父是易经专家,父亲是民间骨科专业人士,对骨科诊疗有家传的独到手法。

   张秋成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给乡亲们看病,亲眼见到通过几下子的推拿手法就能减轻病人痛苦。“我那时最喜欢到集市中去看‘捏糖人’”,他说,“我看‘捏糖人’并不是想吃那个面做的小人,也不是模仿着去做‘糖人’,而是在意念中将每一个环节记下来。‘捏糖人’师傅们的手法我至今记忆犹新,从那时开始,我就想着怎么样能以最简洁的手法来完成对人体骨骼肌肉的掌控。这也算是我日后以此行医的一种启蒙教育吧。”

   张秋成真正开始以推拿手法和技术行医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还是一名专职的武术教练。那时,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希望通过气功来治病。在看过一些所谓的气功大师“发功”之后,张秋成很感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心脑血管病人增加成为一个趋势。在潜心研究了心脑血管发病的原因后他认为,血质粘稠,不能软化血管是一大原因。此外,由于生活方式和习惯不正确,造成人们的骨骼错位,带来经脉堵塞,气血不畅,导致各类疾病出现。由此,可以通过正骨和疏通血脉,使病人重新获得健康。

   从那时开始,张秋成的身份逐步从武术教练转变成了推拿医师。在30多年的行医实践中,他治疗过的各类病人不计其数。其中,调理类风湿性病、修复神经损伤、调理脊柱炎、脑梗塞、脑血栓、偏瘫后遗症甚至精神疾病等,几乎都是手到病除。许多来看病的患者都是十年、二十年的陈年老病,在张秋成的手掌推拿技法下,很快就获得了康复。全国各地的人经过熟人介绍,纷纷慕而来名来找张秋成诊病治病,“捏人掌”的称谓随之名声鹊起。

   推拿理论自成体系

   随着治疗病例增多,经历的疑难病症层出不穷,也使张秋成逐步从经验累积转向理论研究,他提出了“秋成手法推拿理论(以下简称‘秋成手法’)”。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八个字:“骨正筋柔,气血通畅”。他说,这“八字箴言”既是他的家传法宝,也是诊断治疗各类疑难疾病中不变的纲。

   张秋成解释说,“秋成手法”立足于中医整体观、《黄帝内经》中五行生克制化的基础理论作为根本。在治疗手法上则是继承了张仲景《伤寒杂症论》辨证论治、随症治之的精神。凡病不论病名,均以手法进行诊断、治疗,使诸症化解在手掌之间。

   “秋成手法”自成体系,可分成三个层面,即观病、诊病和治病。具体而言,观察疾病包括了“三骨判病法”和“运动观病法”。“三骨判病法”,即观察锁骨、肋骨和髋骨。锁骨可考察心肺功能,肋骨可观察脾胃是否失调,髋骨可判断肝肾的症状。“运动观病法”,则以骨为坐标轴,围绕着身体的比例和方向变化做出诊断并加以修正。

   在诊病层面中,通过“骨系传输”和“血脉传输”的传统医学观念,通过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判断出疾病所对应的部位并加以诊疗。张秋成说,“我从来不会哪疼治哪,而是依据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前病后治的古训,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医基本技法,是千年不变的准则”。

   在治疗层面,张秋成总结出了“层层剥离术”、“反关节治疗术”与“音像结合法”等实操手法。“层层剥离术”是张秋成治疗的第一步,目的是将皮肤下面的肌肉、经脉和骨骼层层分离,让皮肤获得正常的呼吸,让筋骨伸直,让骨骼归整。“反关节治疗术”是张秋成结合自己多年武术教练的工作体会,将武术中擒拿格斗的技法与中医推拿手法结合,其目的是让气血的运行和筋骨的舒张更符合人体工学,有利于塑造出符合标准身材的肌肉和骨骼。而“音像结合法”则是一种医生与病人的交流和对话。张秋成特别强调,在治疗中医生能与病患进行良好沟通,方能获得信任,医患之间形成互动,才能传递出正能量,便于治疗获得奇效。

   围绕六大关节做足文章

   2006年,一位山西临汾90岁的老中医身患强直性脊椎炎,患病12年来不仅脊椎不能动,连眼睛左顾右盼也受到限制,只能通过全身的转移方能看到。张秋成利用自己的“层层剥离术”先用松松的揉捏方法,将他紧固的皮肤舒展,随后,通过慢摇的技术配合拨筋,将粘连的肌肉与骨骼分开,之后,在上下肢体柔和捏拿,将病人全身皮下的气血疏通,一步步引导被堵塞中的气血通过经脉上下运行。经过40多天的治疗,终于恢复了病人颈部的“自由”。

   “无论疾病怎样变化,‘秋成手法‘的关键在于手”。张秋成说,“我是通过手法辨别阴阳、虚实、来龙去脉,把病人的疼痛部位和病因诊断清楚,通过摩、揉、推、抖、拿、捏、拨、动、点、按等技法,治疗疑难杂症,效果都很好。”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疗中,围绕六大关节,即肩、肘、腕、髋关、膝和脚踝节推拿。他进一步解释到,立足四肢关节,总揽全身和五脏疾病,可使疗效更有效,而且具有安全性优势。

   有人认为“秋成手法”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性的推拿手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易经理论与人体生命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张秋成说,“我爷爷曾留下教导,要我一定为国争光,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表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积极的践行者。他说,“希望我今天所做的努力是对易经学、中医学说以及中华武术的一种有机结合,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90494.html

上一篇:三年半前关于“逆向报恩观”的问答、讨论
下一篇:简单的函数,“可怕”的迭代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