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特殊的听者
武夷山
(发表于《新华书目报 科技新书目》2012年9月20日)
Bernie Krause(伯尼.克劳斯)是一名美国生物声学家,1938年生。几十年来,他走遍世界各地,到处收集动物的声音,以丰富自己建立的“野生动物庇护所档案”(www.wildsanctuary.com)。2012年,他出了一本书叫The Great Animal Orchestra: Findingthe Origins of Music in the World’s Wild Places(伟大的动物交响乐团:在世界荒野之地寻访音乐起源)。为此,《自然》杂志记者采访了他,并将采访记发表于2012年5月1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
他生长在底特律附近的一个地方,从小对声音着迷,不仅喜欢旷野里的鸟叫虫鸣,还学会了弹吉他。1963年,从密歇根大学毕业三年后,他参加了著名的The Weavers乐队,直到乐队解散。后来,搬家到加州,他又玩起了合成器,与其搭档Paul Beaver(1926-1975)一道,为几十部故事片做过音乐合成。
1970年,他与Paul Beaver合出了一张唱片,题目是《在野生动物庇护所》,里面有很长的荒野之声录音片段。在那个阶段,他时常拎着磁带录音机、戴着耳机走向丛林荒野。他觉得,空旷的荒野加上其中的声响对自己的安抚镇定作用,比音乐还要强。于是,他下定决心,将余生贡献给自然声景(soundscape)录音。笔者对“声景”的理解,就是“音中有画”的意思吧。
作曲家兼博物学家R,MurraySchafer对声景的正式定义则是:在特定时刻抵达我们耳廓的一切声音。有三种声音,一是“地声”,如风、雨、潮汐、地震;二是“动物声”,除人之外的所有其他动物的声音,如鹤鸣九皋;三是“人声”,包括人类自身和人造世界的声响,如吵架喧哗,机器轰鸣。现在,人们日益感到想躲避人声而不可得。
他说,他用交响乐这个词来形容美丽的声景,并非夸张。1983年,他在肯尼亚森林里为加利福尼亚科学院即将举办的一个展览录制声景。晚上躺在帐篷里,他突然听见鬣狗、大象、青蛙和昆虫的和鸣,相互间频率、节奏的“配合”恰到好处,真像交响乐一样,美不胜听。他在世界各地的动物声景中都发现过这样的模式。
他还发现,如果生态系统出了问题,比如森林被砍伐得不成摸样,或是被烧了,声景就弱了,且杂乱无章,好比乐队在没有指挥、没有乐谱的情况下胡乱演奏。美国内华达某山区搞过“择伐”,林业科学家认为,择伐既创造了经济价值,又不会对森林的动物密度和多样性发生影响。事实如何呢?他在择伐前后都去录过音。看表面,林子什么变化都没有,可是再次录音时,只有偶尔几声鸟鸣,蛙鸣虫鸣则几乎消失了。多年来,他总共去那里录音15次,他注意到,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生态状况确实有所恢复,但动物声景仍未完全恢复。
他感慨地说,先进录音技术设备对他的帮助太大了。早先,昂贵的录音设备重达80公斤;现在,录音机不到5公斤,但能够录制的时长是原来的10倍。
记者问:听说您还能录下落雪和玉米生长的声音?他回答说:雪的声音无法直接录制,但是如果机缘巧合,在空气很湿,几乎就要凝结成冰的情况下,把耳麦扣在低垂的灌木上,雪落到灌木叶子上,会有一点点振动,这就间接录下了下雪的声音。而玉米拔节的声音是不难录制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