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今年获国际科技合作奖的栗原博是本网博主栗原博吗?

已有 3263 次阅读 2012-2-15 15:26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国际, 科学技术, 计算生物学, 上海市 |文章来源:转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德乐思
德乐思,德国籍,男,1938年8月出生,国际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首任执行所长、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顾问。由上海市推荐。
德乐思教授2005年全职来华工作,组建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普学会合作共建的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他与其他所领导一道,带领全所人员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构建了一个国际化研究所的组织架构,为研究所后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所成立以来,组织了大量的国际学术活动,已与近30个国外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项目和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在计算生物学研究领域获得了国际同行认可的学术地位。
江见俊彦
江见俊彦,日本籍,男,1935年2月出生,国际著名冶金专家。因其在钢铁冶金领域的卓越贡献,曾先后荣获瑞典工程院Brinell金质奖章等27项奖励。由江苏省推荐。
2006年,江见俊彦教授加入江苏省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任沙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院长,全面负责研究院的建设与运营。同时,他还亲自指导研发项目的开展,先后建立科研项目101项。截至2010年12月底,项目产品销售总量达200万吨,销售收入88亿元人民币;项目成果申请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已获授权8项。他还积极推动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了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戴宇阁
戴宇阁,法国籍,男,1959年1月出生,医学专家,巴黎第七大学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顾问。由上海市推荐。
戴宇阁教授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和推动中法科学交流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他为培养中国医学研究的高端人才创造有利条件,促成申请并完成了多项合作计划。2002年戴宇阁教授和中方人员共同促成中法生命科学和基因组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是中法两国在生命科学领域内最大的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2006年成立了癌症研究中法国际合作实验室(LIA),吸引了更多的中法优秀科学家加盟。中法中心以及国际合作实验室的成立得到了法国政府高度重视及评价。
约翰·巴士威
约翰·巴士威,英国籍,男,1942年6月出生,食用菌生理和活性物质研究专家。由上海市推荐。
自2003年受聘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以来, 巴士威教授倾力促成中国于2005年首次举办世界食用菌大会——第五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及产品大会,积极推进中国重要食用菌品种香菇、草菇和灵芝等基因组测序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工作,全力在国际上介绍中国食用菌科研和产业情况,成功推荐中国食用菌人才走向国际舞台。他通过在中国建立食用菌生理生化研究队伍,邀请大批国外知名食用菌工厂化专家来华交流,推荐中国食用菌专家到欧美留学访问和交流等多种形式,有力地提升了中国食用菌行业的科技水平,促进了中国食用菌产业的进步。
栗原博
栗原博,日本籍,男,1954年12月出生,中药及保健品功能研发专家,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副所长。由广东省推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栗原博教授积极推动中国与日本的科技合作交流。2003年,他从日本带来一批先进仪器设备,并利用境外资金建立暨南大学白兰氏基金会健康科学研究中心,邀请国外科学家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来华后,他一直从事中药及保健品功能研究,建立了多种中药活性及功能评价方法,推动了中药的国际化进程。他还积极推进天然无咖啡因茶的产业化工作,成功解决了品种纯化及产业化育苗等关键技术,为该茶叶品种大规模种植及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热心参与教学工作,指导中国博士、硕士研究生四十余人,深受学生的好评。
斯蒂芬·波特
斯蒂芬·波特,美国籍,男,1934年4月出生,国际第四纪联合会主席,国际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聘客座教授。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自1985年始,波特教授通过与中国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共同筹办国际研讨会、举办学术讲座、担任客座教授等多种形式,为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多年来,他对中国青年科学家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与成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他多次在国际学术大会上宣传中国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及对第四纪科学发展的贡献。同时,他对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发展以及学科方向的制定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为地球环境研究所乃至中国第四纪研究走向国际做出了重要贡献。
岩本爱吉
岩本爱吉,日本籍,男,1950年2月出生,传染性疾病与病毒学专家,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亚洲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岩本教授为促成2005年中国科学院与日本东京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申请了200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资助的“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分别建立了“分子免疫学与分子微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和“结构病毒学与免疫学联合实验室”。 2006年,上述两个实验室被正式批准作为中日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此外,岩本教授一直致力于与中国医院、国家及地方疾病控制中心在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增进了中日两国分子医学研究领域的协同发展。
逯高清
逯高清,澳大利亚籍,男,1963年11月出生,纳米材料专家,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昆士兰大学副校长。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逯高清教授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特别是2003年他成为中国科学院海外创新团队-沈阳界面材料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员并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以来,与金属研究所在清洁能源用材料等领域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了中国科学院在太阳能光催化、储能、储氢等清洁能源用材料领域的快速发展。逯教授还致力于中国新能源材料领域青年人才的培养,并积极推动澳大利亚科学院、澳大利亚工程院与中国的交流合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37693.html

上一篇:[转载]大学排行榜折射背后问题
下一篇:英汉词典查不到(之三十六)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4 赵星 魏瑞斌 吴吉良 赵凤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