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的利润(书摘)
武夷山
Basic Books出版社1994年出版了Robert Teitelman的著作,Profits of Science: The American Marriag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科学的利润:企业与技术的美式婚配)。以下是对该书的少许摘记。
217页:George Gilder(基尔德) 1984年发表了The Spirit of Enterprise(企业精神)。他曾是为里根总统起草演讲稿的笔杆子。他相信,由科学技术所孕育的一个新世纪已经来临,这个时代将由美国主导。
他与另外几位著名学者的思想有相通之处。Gilder提出了微观宇宙(Microcosm)的概念;托夫勒谈论的是“第三次浪潮”;德鲁克提出“后资本主义”和“知识社会”;社会学家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福山提出,历史面临黑格尔式的终结。他们的共同看法是:主要是由于技术的作用,世界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进入了通向另一阶段的过渡期。
221页:
克林顿很欣赏日本通产省,但他忽略了几点:
(1) 随着日本公司的逐渐强大,通产省的力量在相对下降;
(2) 通产省犯过的错误也不少;
(3) 追赶别人比领头向前走要容易。日本人过去一向是用工程(反求工程)来对付人家的科学,用制造来对付人家的发明。
克林顿有几个计划从长期来说还是不错的,比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但是,更加重要的举措并非漂亮的计划,而是维持稳定。公司最注重稳定性,不论是利率、市场、货币、通货膨胀这些宏观经济学的事物,还是管制措施这类东西(尤其是税收政策),最好都应是稳定的。
204页:
1952年,加尔布雷思在《美国资本主义》一书中探讨了公司规模与创新的关系。1967年,他在《新工业国》一书中提出,只有国家才能提供长期性先进技术计划所需的资金与计划性。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才产生了曼哈顿工程和航天计划。
到了80年代,平衡点开始偏移,人们从注重大公司的优势转向更注重创业家的优势。
基尔德的观点与加尔布雷思是截然相反的。
加尔布雷思是名义上的自由派、注重规划者,基尔德则是强调市场的(本书作者也是);
一个强调规模与组织,另一个鼓吹创造性与自由;
一个持技术驱动力之决定论主张,另一个谈的是内在之光(inner light) 、心智和硅片的巨大驱动力。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自由派加尔布雷思强调静态(stasis),保守派基尔德却强调个人、企业与国家的转化与变化;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影响力超过了学术上的影响力。
基尔德是将科学技术视作历史发展关键的当前潮流的一个代表,在很多方面,他很像斯宾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2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