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要有情报眼

已有 3199 次阅读 2011-7-31 21:29 |个人分类:图书情报学研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要有情报眼
———谈谈“决策信息与智力支持系统”

作者:缪其浩

编者说明:
  关于“决策信息与智力支持系统”我先后写了好几篇文章,其中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有4篇,除了曾原与我合作完成的《完善决策信息与智力支持系统》发表在该报2007年10月22日没有收入本书外,其他3篇都收入本书。对这个题目我确实有话要说,绝非无病呻吟。本来与编辑商量想做一个系列,但是几篇文章时间间隔比较长,主题也一直没有完全想好,所以就没有成为系列。在此我要感谢《学习时报》科技和军事版编辑陶春先生,因为他的支持,不仅我和几位同事的多篇文章有机会得以发表,而且包括贺德方所长、赵志耘副所长和武夷山总工等在内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多位同行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发出我们行业的声音。
  本文的观点最早是受到《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6月16日该报首席记者赵忆宁一篇文章的启发,其中提到中国发改委能源局“(当时)仅30多个员工,其中只有3个人负责收集和分析能源信息数据;相比之下,美国的能源部有600人主要对美国和国际能源市场统计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当我看到中国成立了能源专家委员会的消息后,马上就想到了中美在信息队伍方面那个鲜明的对比。但是文章里我没有照搬那个数据,而是自己到美国能源部网站去查证,结果是报纸上基本事实得到证实,但是具体人数有点不同。我查到能源信息局(EIA)2007年有联邦雇员375人,2008年为374人。赵文中没有提到、在此应该补充的情况是能源信息局还有合同工作人员250人,因此确切人数应该是620多人;此外美国能源部还设有“情报与反情报办公室”,但我从其他资料可以估计出大约60人左右,两者相加应该接近700人。
  我进入科技情报行业后从事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就是能源计量模型,虽然后来没有再正式接触过能源研究项目,但是一直关注着这个行当,曾经写过介绍《能源文摘》的短文(发表于1985年),听了兰德公司来华报告后写过能源研究方法的文章(与罗永长合作,发表于1990年,以上两篇都没有收入本书)。现在能源成了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绕不过去的定时炸弹,不管这篇文章是否能起到作用,我相信客观的强烈需求一定会把能源的信息和情报工作推到聚光灯下。
  最后要谈点小遗憾,本文开头第一句话就落了空,国家能源部后来并没有如愿建立起来。此外原稿的标题为“有了智囊团,还要情报眼”,发表时改为现名,但我还是觉得原来的标题可能更好一些。
  
  在国家能源部呼之欲出之际,一个由40位专家组成的能源专家委员会已经先期建立,这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体现。以往我们仅仅依靠“领导小组”来解决重大问题,今天在能源决策上不但有了领导小组,更是早早建立了专家队伍,这肯定是一个进步。但是我觉得,在今天能源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焦点的时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可能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与之相应的能源信息和分析机制。专家智囊团加制度化的信息情报慧眼,这才可以真正起到国家在能源方面的“决策信息与智力支持系统”作用。
  能源是一种特殊商品,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它既是高度国际化的,又是高度专业化的领域,而且还关系到普通百姓的民生。一般人也许只是从燃料油价的起落感知它的存在,但是背后涉及的科技、经济、金融和社会因素却异常复杂。记得美国著名思想库兰德公司早年曾做过一个课题,长达196页的报告仅仅是为了解决如何解读两个专业权威机构所发出的美国能源储量数据越来越大的差距问题。正因为这样,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经济信息系统以外,独立建立国家的能源信息系统。刚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第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能源预测预警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信息和情报的专业工作。
  最近读到一家著名的能源公司在报纸上整版发表的宣传资料,这个拥有近7万员工、可以称得上“航母”的国有企业,其管理部门名称上颇有军事色彩,分别叫做“研究参谋部”、“作战计划部”、“作战实施部”和“后勤装备部”,遗憾的是唯独忘记了军队还应该有个情报部。而1956年当我国制定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规划时,周总理就是以军队打仗怎么能没有情报部的比喻,亲自倡议设立了第57项重大规划项目:科技情报。这个国家系统为建国后二三十年中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科技成就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新时代,当年的科技情报系统确实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需要,有些人认为我们要与国际“接轨”,于是乎将其“升级”为文献库、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而支持决策、参与国际竞争的信息情报“武功”好像有点老土,应该被废了。
  去年国内有媒体报道我国发改委下属的能源局中仅有3人专职从事能源信息工作。作为比较,我们来看看美国政府能源主管部门的信息和情报支持。
  根据美国能源部网站资料,不计其中“情报与反情报办公室”那样的信息部门,仅能源信息局(EIA)2007年就共有联邦雇员375人,全职从事能源统计、信息及分析工作。几年前能源部科技信息办公室主任还曾经提议要设立美国国家能源科技图书馆,明确提出目的之一是“提供为决策服务的情报”。
  能源信息局与一些政府部门做“二传手”的信息中心还不完全一样。它不光是一个能源数据统计部门,还做了许多分析和预测的研究,与我国科技情报机构所做的工作非常接近。例如各国在能源方面的“国家分析简报”,在其网站上可以读到2006年6月更新的中国报告;还有美国和国际的“能源展望”报告,目前提前公布了2008年的报告,预测期达到2030年。再看看其中那个叫做“国会委托研究”的栏目(仅2007年公布的报告就有8个),也许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国家的“决策的信息和智力支持”。
  由此来看,我们那些忽视信息情报的人们可能是接错了“轨”。决策依靠专家智囊团非常必要,现在我们做得还不够;但同时,专职的信息情报人员除了在熟悉信息源、掌握信息分析方法上有优势外,能够长期盯着一些领域,有助于将信息碎片组成拼图,不仅帮助管理者决策,对行业专家也有用,这都是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了的。还有一个客观上的因素,虽然信息情报人员也不生活在真空里,但是与直接从事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的科技人员相比,他们的职务较少具有利益倾向。
  发达工业国家一直主张“小政府”,但是从某些功能方面来看它们并不比我们“小”。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体制改革,在体量上缩小的同时,必须注意到内部结构的变化,其中信息情报的支持恰恰是需要增强的,这对许多政府部门都是如此。
  
(原载《学习时报》2008年1月18日第七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70416.html

上一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多轨制方式解决问题
下一篇:笑与泪(外二则)
收藏 IP: 219.142.139.*| 热度|

6 苏学 王晓峰 赵星 许培扬 吴吉良 fishman93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16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