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Physical Review曾被认为是山沟里的出版物

已有 9479 次阅读 2010-4-12 07:00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Physical Review曾被认为是山沟里的出版物

 武夷山

 

据《原子弹秘史:历史上最致命武器的孕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

《物理评论》,是美国物理学家发行的定期刊物,相当于德国人的《物理学杂志》(Zeitschrift für Physik, 20世纪20年代以前在欧洲它被认为是一种山沟里的出版物,如果不是开玩笑的话。在那10年间,它比原有规模增厚了一倍以上,于1929年扩版为双周刊,并在剑桥、哥本哈根、哥廷根和柏林,它一到就有读者热切地浏览它。(168页)

博主:有些同志认为,既然英语是科技界事实上的国际语言,那么至少对于基础学科的期刊,只要办英文版就可以了。从短期看,这一思路是可取的,因为同时办中英文期刊要多花很多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就不一定合适了。我个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这一民族复兴进程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与中国语言文字的影响力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考HSK(汉语水平考试),正如现在世界上很多人考托福一样。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坚持将中文科技期刊办好,坚持到那一天,而不是等到中文在世界上已经形成气候了,才起步办中文科技期刊。美国科技界若没有长远眼光,那就会只办德文科技期刊,于是,就不会有如今的《物理评论》了。

下面几条消息反映了HSK和汉语学习近几年的发展趋势:

第一条:

2008517上午,孔泉大使在法国汉语总督学白乐桑教授、教育处白章德公使衔参赞等陪同下,视察了法国汉语水平考试巴黎考场考试情况。

白乐桑教授介绍说,近年来法国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多,今年HSK考生达到750多人,创下1994年在法国设立考点以来的新纪录。(http://www.amb-chine.fr/chn/zfzj/t454210.htm

第二条:

据中国国家汉办网站消息,20071027-28日,日本分别举行了少儿汉语考试(YCT)和汉语水平考试(HSK)。其中,少儿汉语考试(YCT)在日本是首次开考。

  据介绍,共有244名小朋友参加了27日的少儿汉语考试,考场分别设立在东京、大阪、横滨。目前,日本尚没有同类的汉语考试,为使各个年龄段的汉语学习者都有检测自己汉语学习成果的机会,少儿汉语考试经过此次首考后,在明年将会进行更广泛的推广。

已经连续举办了16年的汉语水平考试(HSK)28日在全日本11个考场同时进行,将近3000名考生参加了考试。(http://world.jyb.cn/hytg/200711/t20071101_123040.html

第三条,一篇较全面反映中文地位的文章,但文中数据太旧,只统计到2006年:

21世纪汉语(http://www.hsk21century.com/

21世纪的中国,以潇洒、自信的形象活跃于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舞台,成为令世界瞩目的焦点。汉语,因其涵载着中华民族深邃、悠久的文化底蕴,成为令人心向往之的热门语言。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85个国家的2100多所大学在教授中文,另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学、社会办学机构也在开展汉语教学,学习中文的人数已达3000万人,学习汉语的国家分布也极其广泛。

有传媒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力的提升,汉语将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有望在新世纪成为世界第二大传媒语言。
   
或许是地缘相近,或许是文化相连,亚洲国家,历来是汉语学习的大国。
   
日本在学习汉语的人数、开设汉语教学的学校数和聘请我国汉语教师的人数等方面均在世界各国中名列第一。目前,全日本有约100万人在学习汉语,95%以上的日本大学都将汉语作为最主要的第二外语。
   
韩国1992年开设中文系的大学为90余所,目前已增加到200余所,开设汉语课的中学达120余所,另有100多个社会汉语教学机构。超过50% 的企业愿意优先录用懂汉语的求职者。来华留学的人数每年已超过2万人,成为各国之中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

有消息说,近来韩国棋坛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不仅20岁左右的年轻棋手每天都要抽出固定时间学习汉语,就连老将曹薰铉九段也开始学习汉语,随着大批韩国棋手登陆中国围棋联赛,汉语已经成为一些棋手的首选。

泰国76个府中,大都有开展中文教学的学校,许多大学设有中文专业。20014月,曼谷市教育局规定,全市所有公立中小学要开设汉语课,作为第二外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泰国公主诗琳通先后拜9位中老师刻苦学习汉语,14次到中国访问、考察、研修,20003月,中国教育部向诗琳通公主颁发了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以褒扬其为促进中泰文化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马来西亚国防部长那吉日前表示,中文的地位随着中国的崛起而显得越来越重要,马来西亚人民有必要顺应这一趋势来学习中文。

在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学习汉语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

美国,汉语已成为第三大使用语言。美国犹他州,州政府通过立法,要求所有公立学校开设汉语课程。犹他州为什么会选中汉语进行普及呢?身为美国犹他州政府中国贸易与事务总代表的胡向前先生的一番话颇有见地:之所以会选择中国,选择汉语,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的重视和认可。中国这些年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各种成就,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起到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都使美国的主流社会不再轻视中国。先生进一步补充道,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意识到,中美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区域性的关系,更是一种全球性的关系。中美之间的经济具有非常大的互补性,当美国经济出现问题时,中国所受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可能是最少的。而且随着中国近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不仅仅是全世界国家GDP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成为了一种很有效的战略性因素。他说,鉴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美国主流社会中的很多人都认识到中美之间在经济、文化上应该走向更接近的伙伴关系,而此时在犹他州内进行汉语的普及也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博主:这位胡向前先生,在我90年代驻美工作期间,与他是比较熟悉的。)

 休斯敦火箭队因姚明的加盟,在紧张的赛事中还特地邀请休斯敦大学的中文教师给全队队员教学汉语、介绍中国文化,以便加强与姚明的沟通。

据统计,全美将汉语作为公共外语课的大学已超过700所,另有300多所中小学也开设了汉语课。以教授汉语拼音、简化字、普通话为宗旨的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发展,目前拥有会员学校200余所,几乎遍及美国41个州的所有大中城市,在校学生逾4万人。

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高度评价在全美各地兴起的这一现象。他说,我们高兴地看到,美国国内学习中文的人数是所有外语语种中增幅最快的。
   
加拿大,一些语言专家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想了解和认识中国,学汉语人数不断增加。今天,汉语正逐步取代法语,成为除魁北克省之外的其他省份的第二大语言。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欧洲和大洋洲

英国。据《泰晤士报》报道,今后5年内,英国全国将有200所学校开设中文课,学习中文的人数将翻三番。

英国人沃森,2002年时任欧洲议会议员期间放言,“21世纪里,中文和英文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两种语言。为了让英国的儿童及早开始学中文,他亲赴亚洲游说以寻求协助。

法国。据著名汉学家白乐桑称,法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确实令人震惊。目前全法国开设有中文课的中学130多所,比3年前增加了20%,选学中文的学生中85%以上都是纯粹的法国人。各地大、中学校里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2万人。法国国家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有近1600名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汉语和汉文化教师40多人。2002年有426名法国人参加了汉语水平考试,比2001年增长了17%。
   
德国,许多大学纷纷设立东亚系、汉学系,以加大对中国的研究力度。特别是大众汽车基金会的介入,使德国已经成为近年来汉语教学发展最快、学生最多的国家之一。据报道,2002年初步统计,德国几所著名的高校就有51个汉语教授职位虚席以待。

位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原本与中国的渊源就比较深,那里,有众多的华侨、华人,朝夕与原住地居民相处,为汉语的流传带来了十足的便利。

澳大利亚统计局20021119发表的2001年人口普查最后一期报告称,中文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语言。调查报告指出,全澳讲中文的人口有401357人,占总人口的2.1%,超过意大利裔移民(1.9%)及希腊移民(1.4%)。中文一跃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外语语种。

非洲大陆是最早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的大陆之一。在这块大陆,学习汉语的国家也不少。埃及、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南非、贝宁、喀麦隆、肯尼亚、科特迪瓦、苏丹等国家的大学都有汉语教学。

埃及是非洲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开展汉语教学历史最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拥有清一色由中国培养出来的38名教师,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2名,学生700多人,已经成为埃及培养汉语人才的主要基地。
   
刚果的红旗中学,早在30年前就开设了中文教学,为非洲中学开设汉语课较早的国家。

    突尼斯的布尔吉巴语言学院,它的中文教学非常有名气,不但吸引了本国的学生,连周边国家的学生也前去学习。
   
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大学,要求学汉语的人日见增多,为适应这种情况,去年该校新招学中文的学生比前年翻了一番。

某种意义上,语言是一个国家的生命,是一个国家的代名词。过去,一提起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人们就会自然联想起与之相关的英国文化委员会、塞万提斯学院、法语联盟和歌德学院。可以说,今天这些语言之所以仍然保持着着强大的生命力,与这些语言的推广机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87
年,经中国若干部委的提议,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英文NOCFL)正式宣告成立。作为国家级的汉语推广机构,她的诞生,标志着汉语,这个古老而美丽的语言,在国际上,正日渐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无穷的生命力。她以向世界推广汉语,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为己任。我们欣慰地预见:21世纪汉语将走出国门,走出亚洲,走向世界,21世纪,汉语将迎来世界的注目礼。
    
中国政府将汉语教学看成国家的事业,民族的事业。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在世界范围汉语学习热潮风起云涌的时候,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如日中天。
     2002
年通过中外合作,国家汉办编写了供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埃及、泰国、印尼等主要国家使用的汉语教材46种,总计114册、271本(盘)。其中不乏优秀教材、特色教材,正在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2002
3月,在温哥华举行中加合作编写的《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推介发布会,全加拿大主要大学中文系主任云集会场。加拿大BC省省督代表女皇宣读贺信,称教材编写的成功为未来增进加中两国之间的交流敞开了大门,同时也为今后的文化教育和贸易合作创造了一种长期互益的关系和机会。加拿大 BC省省长盛赞此套教材为全加拿大以至北美语言教学资源库中的瑰宝
    2002
年底,着眼于世界汉语教学发展的全局,为满足西班牙语及阿拉伯语地区汉语学习飞速发展的需要,具有西、阿语种特色的全新汉语教材《东方汉语》、《走近中国》等已经全面投入编写,目前,有的已进入试用阶段。 

随着奥运步伐的临近,配合北京《奥运行动规划》的实施,利用承办奥运会和世界人民广泛关注中国、关注北京的机会,向全世界广泛宣传和推广汉语,展示汉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世界性,一套以奥运命名的奥运汉语系列教材即将应运而生。我们期望,这套教材将随着奥运的举行而载入史册。
    200282
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于中国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39个国家的545名代表参加,提交论文450余篇,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涉及学术课题之广,创下了历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之最。
    2002
10月中美双方签署了网络语言教学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它预示着汉语将通过国际互联网飞越太平洋,抵达全美国中学生的课堂上和书桌前。
    2002
年中国规模最大的对外网络汉语学院正式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每天为全世界128个国家的近5000名汉语学习者,源源不断地提供着丰富的汉语教学节目。
    2002
年共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近20个国家的800名汉语教师走进来参加培训。同时,又有825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走出去,赴美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培训当地汉语教师1000多名。   

与以往传统的国家公派出国汉语教师选拔方式不同,2002年,国家汉办首次通过网络公开招聘的汉语教师,赴吉尔吉斯、韩国济州道等地走上汉语教学的讲坛。
    2002
年,在国家汉办的努力下,共向近25个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赠送各类书籍76000余册,较2001年增加了一倍。优秀的中文图书,为世界汉语学习者和中华文化研究学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和研究资料。

久负盛名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已拓展到世界26个国家。2002年,国外报名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达到了18528人,比2001年增长了44%;国内参加考试的外国人达到38219人,比2001年增长了近48%。同时,HSK(少儿)、HSK(文秘)、 HSK(旅游)、HSK(商务)的考试研制工作也正在紧张地进行。

目前,每年有几万名考生在中国及世界30国家和地区建立的100多个考点参加这项考试。

韩国首尔汉语中心、美国纽约汉语中心、加拿大温哥华汉语中心、澳大利亚悉尼汉语中心也已投入使用。
    2002
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首批成为国家级的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他们将发挥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区作用,不断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截止到2006710号,已有 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万人次(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参加过HSK
   
人们说19世纪是法语的时代,20世纪是英语的时代,21世纪是汉语的时代。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重要性的增加,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将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11144.html

上一篇:[转载]古希腊的东方化革命
下一篇:从哥伦比亚农民对杀虫剂的态度想到的
收藏 IP: .*| 热度|

40 王铮 杨学祥 张志东 王晓峰 王桂颖 段明 陈儒军 俞立平 王号 王曌燚 吴飞鹏 钟炳 周春雷 杨洪强 刘凡丰 熊李虎 张文庆 刘钢 吕喆 黄晓磊 刘圣林 严晓文 张天翼 蔣勁松 苏金燕 陈湘明 鲍海飞 李泳 李永丹 田仁飞 左正伟 吴明火 田明伟 丛远新 王永林 林涛 baijiab pkuzeal ffy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0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