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制度是个大筐

已有 6989 次阅读 2009-3-17 06:59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制度是个大筐

武夷山

 

赵汀阳在《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读书,2003年第2期)一文中说:

互相不信任和互相视为坏人的共同知识结果就把人真的变成坏人,把本来不确定的丰富世界变成确定的坏世界――我们不能忽视知识的这种生产力。……在生产公正的规则的同时生产出坏的世界,这无论如何是个严重的问题。在今天这个虽然坏但是远远还不是最坏的现实世界里,人们已经建立了相当好的制度,但还是很容易发现,所有人都想从制度中获得好处(这是制度所以获得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所有人都更想钻制度的空子(这是制度所以获得支持的一个更重要原因),所以落后国家的腐败和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大公司丑闻都不足为奇。制度总是被设想为来限制别人的利益的,而自己时刻准备着成为例外的受益者。

孔子所以提倡仁,无非是希望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变成如同二人关系那样单纯。

 

博主:赵汀阳这番话,除了“所有人”的表达过于绝对外,还是很深刻的。我国很多人有一种“制度迷信”,一方面,它表现为将制度看成中国所有问题的总根源,有些人在内心深处甚至觉得,中国的制度不发展到美国那么“先进”,就没有希望;另一方面,它表现为一些人将制度不佳作为自己行为不端的挡箭牌,例如有人说:我为什么要数据造假?是为了发表论文,不发表论文就拿不到博士学位。是“不发表论文就没有资格答辩”这一制度规定逼着我造假的,我没有责任,制度有责任。这样的逻辑居然还能获得一定的同情。

于是,制度成了一个大筐,什么东西都可以扔进去。为什么三农问题解决不了?制度问题。为什么学术不端行为那么猖獗?制度问题。为什么中国出不了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制度问题。反正什么都是制度问题,就是“我”没有问题,“我”没有责任。

不是制度不重要,但是不能迷信制度。

我在博文“处理超越性问题的三种方式”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4243)中曾说:

美国著名媒体批评者、社会学家、学者和作家Herbert I. Schiller191920001973年在《心智管理者》(The Mind Managers)一书中说:“人性被看成是什么样的,最终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方式,并不是因为人类不得不那样行事,而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被期望着那样行事。”他的意思是,如果认为人性恶,这一看法会影响人的行为,不是因为人必然做坏事,而是因为“人性恶”的判断好像就期望人们去做坏事。反之亦然。

赵汀阳所说的“互相不信任和互相视为坏人的共同知识结果就把人真的变成坏人”,与Schiller的意思是接近的。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Schiller的潜台词是:“人性善”的假设更可取。那么,赵汀阳最后也回到了认为“人性善”的孔子这里,也就不奇怪了。我猜想,2000多年前的孔子,还没有复杂到“希望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变成如同二人关系那样单纯”那种程度。但是,赵汀阳对“仁”的这一别解倒也很有意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20776.html

上一篇: 随机行动者和笛卡儿主义者(外二则)
下一篇:顶天立地:美国的科学技术战略
收藏 IP: .*| 热度|

25 吴跃华 李侠 唐凌峰 黎在珣 廖永岩 孟津 陈丽娟 刘玉平 马昌凤 梁进 青水洋 张檀琴 王安邦 王涛 王德华 俞立平 钟炳 杨秀海 万跃华 魏瑞斌 迟菲 刘畅 杨佳 蔣勁松 CHAOGER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