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倪梁康先生的《自识与反思》笔记

已有 8387 次阅读 2009-3-9 07:24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倪梁康先生的《自识与反思》笔记

武夷山

 

倪梁康先生的《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商务印书馆,2002)是本好书,问题研究得很透。下面摘引书中的一些精彩段落或语句。

 

确切地说,对自然的数学化同时也就意味着对世界的“理想化”。

究虚理与伽利略

求自识与笛卡儿(89页)

博主:这是西方迈出的了不起的一大步。但是,以理想化的东西为标准,无端贬斥不那么纯粹的、不符合自己理想的事物与行为,就犯糊涂了。

 

笛卡儿不仅是“求自识”取向的主要代表,而且同时也是“究虚理”方法的倡导者和实施者。(11页)

自笛卡儿起,究虚理(理性中心)与求自识(自我中心)在欧洲思想史上达到体系的、逻辑的统一。(15页)

自识既可以意味着对自身的意识,self-consciousness, 也可以意味对自身的认识,self-knowledge。(16页)

自身认识与方法反思这两个概念最终将表明是基本同义的。(19页)

 

博主:“自身认识与方法反思同义”,我认为这是了不起的看法。遗憾的是,不少人自以为已经掌握了科学方法,将其当作葵花宝典,从此可以凭借科学方法对别人狠狠批判了,而根本不进行方法反思,看不到此方法自身的缺陷与局限。

 

在《伦理学》的结尾处(斯宾诺莎说):

凡是一个可以真正称作智人的人,他的灵魂是不受激动的,而且依据某种永恒的必然性能自知其自身,能知神,也能知物,他绝不会停止存在,而且永远享受着真正的灵魂的满足。

撇开方法论上的差异不论,这个过程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信条已相当接近了。(97页)

博主:斯宾诺莎所说的智人,才享有真正的不朽吧。

另外我想,爱因斯坦其实是挺书生气的。很多中国人比较厚黑,不那么书生气,为什么中国人普遍感到爱因斯坦比较亲切呢?我猜测,部分原因在于,斯宾诺莎的思想对爱因斯坦的影响很深,而斯宾诺莎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又有一定的契合。

 

概括地说,笛卡儿主义认为,灵魂永远在思维着,并且这种思维活动始终被意识到;

洛克认为,灵魂活动始终被意识到,但灵魂并不始终在思维;

莱布尼茨认为,灵魂始终在思维着,但并不始终被意识到。(119页)

博主:中国传统文人没有用“灵魂”和“意识”这么两个概念,但他们所思考的超越性问题,与西方哲人是相通的。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19201.html

上一篇:当年义务劳动中的趣事
下一篇:3月11日学术报告会预报
收藏 IP: .*| 热度|

8 周可真 杨玲 刘玉平 张檀琴 胡业生 杨秀海 迟菲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