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义务劳动中的趣事
武夷山
上世纪70年代我读中学的时候,本班同学多次去南京玄武湖公园义务劳动,有些事很有趣,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不是“不差钱”,而是“都差钱”
我们的劳动内容之一是为公园的餐饮部卖冰棍。不是站柜台,而是背着储放冰棍的木箱,找游客多的地方去卖。每两位同学一组。多数组合都采取一个收钱、一个交货的方式。天气热,客人多,摊子前人头攒动。你如果少找了买主的钱,人家多半要跟你掰持的,你若多找了钱,贪小便宜的买主一定不声不响溜了。当然,到最后收工的时候,把卖得的钱交回去,再清点一下剩下的尚未卖完的冰棍,才知道谁差钱,谁不差钱。没想到,全班二十多组,只有一组女生的销售结果是“不差钱”,大概还多收了一两分钱,其余组都属于“入不敷出”。大家感慨:卖冰棍这么个简单劳动,也不简单!
那组同学为何不差钱呢?因为从一开始,其中一位女生就对另一位说:“你什么都别管,我一个人卖!”嗯,全国承包责任制的雏形大概是在这里首先出现的。迟菲同学在一篇博文中感慨地说,"几个人一起从事某件事情的时候,必须有且只有一个人是主负责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8007),可不是嘛。
二、 诱导消费者的一招
另一次,我和另一位同学的任务是站柜台卖冷饮,主要是冰镇的酸梅汤、桔子汁、菠萝汁之类。酸梅汁最地道,没有任何添加物。水果汁则不是原汁原味原色的,而是用桔子粉什么的冲兑出来的,再加上可食用人工色素。兑成之后,确实又好喝又好看,可是您要亲眼见过那色彩浓烈的色素,说不定当场恶心,保管以后再也不碰这类饮料了。
天气热,客人多,生意很好。只是,各品种的销售量不一样。颜色暗淡的酸梅汤卖得最慢。我们两个同学不甘心,就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我们注意到,有很多顾客只是口渴,饥不择食,渴不择饮,他们往往说:“来一杯喝的”。我们的常规问法是,“有酸梅汤、桔子汁、菠萝汁……,您要什么”,客人也许想一想,才做决定。后来我们就改问,“您要酸梅汤还是桔子汁、菠萝汁”或是“您要桔子汁、菠萝汁还是酸梅汤?”结果,经常问题还没提完他们就做了决定,十有八九是选择听到的第一样。“先入为主”就这么重要。掌握这个规律后,我们就总是把酸梅汤放在第一位,于是酸梅汤的销售量也上去了。一次,一位顾客“中计”,我们同学俩相视而笑,那位顾客就起了疑心:“笑什么?不要酸梅汤了,换桔子汁!”
教训:某些消费者、某些客户、某些服务对象是可以诱导的。尊重客户选择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
三、遭遇弱势群体人士
说明一下,70年代并不存在“弱势群体”这个词。一次,我和一位同学的任务是在玄武湖公园梁州食堂(“梁州食堂”,多么朴素的名称啊!若是现在,哪怕是破平房里开的餐馆,也敢叫“酒楼”)卖冷盘,像什么南京盐水鸭、烧鹅、松花蛋之类。这可不像卖冷饮那么轻松。卖冷饮,会碰到一时半会儿没有顾客的情况,可以坐下歇一会儿。卖冷盘,顾客始终排着长队,不把全部冷盘卖完就别想有一刻的喘息机会。
谁若买了松花蛋,我们会在其松花蛋盘子里浇上一勺事先配好的汁,即姜末酱油醋。有一位男顾客要盐水鸭,于是我递给他一盘盐水鸭。他说:我也要那个汁。我说:盐水鸭已经是咸的了,不需要酱油了。他说:“前一个人,你们干吗给他汁?欺负我们乡下人是不是?”我的同学也上来帮着解释(我们的态度非常客气):他买的是松花蛋,松花蛋的吃法就是加一点汁,您买的是盐水鸭,不一样,浇了汁反而不好吃了。不行,他大叫大嚷,不依不饶,我们只好在他雪白的盐水鸭上浇上一勺黑乎乎的汁,顿时惨不忍睹。我们俩同学忍不住想笑。
多年之后,我意识到:社会上的(广义的)弱势群体一向受到歧视,因而比较自卑,自卑就特别容易被激怒。前例中的农民兄弟就以为我们不给他姜末酱油醋是欺负他;我也见过一些老姑娘因为别人当其面谈论婚恋之类的话题而怒不可遏。我们应该给以弱势群体更多的理解,在与之打交道时要分外小心。另外我也发现,是否易怒,有时反过来暴露了某人内心深处是否自卑。真正充满自信的人不那么容易发怒。有些人说起来是教授、博士、这个长、那个主任的,人模狗样,但他们内心深处是自卑的,生怕别人瞧不起他们,就很容易发怒或记仇。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也千万千万要小心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