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图书为何要分章节 精选

已有 5663 次阅读 2023-12-29 08:35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c5543b0cb493cd7ae0280170ef25a07b_71d-VcIsLLL._SL1500_.jpg

图书为何要分章节

■武夷山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23年12月29日)


    11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学教授Nicholas Dames(尼古拉斯·达姆斯)的著作The Chapter:A Segmented History from Antiquity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本文作者译为“篇章:分节讲述从古代到21世纪的故事”,以下简称《篇章》)。

   我们可能习惯了一桩事实:很多图书都分成一章一章的。但为什么要分章呢?为回答这个问题,作者达姆斯踏上了跨越2000年的历史回顾之旅。

   达姆斯先介绍了古罗马时期的文本汇编,那时已经演化出“章”的形态来帮助组织信息。接着,他讨论了最早期的福音书分节系统和中世纪浪漫小说的分段方式,描述了将章节应用于叙事文本后章节何以出现了新的用途,叙事分节又何以引致一系列的美学手法。

   达姆斯说,篇章随着文体的变迁和出版技术的进步缓慢演化了2000年。一开始,它是帮助读者在汇编文本中找到信息的手段,后来,逐渐变成在叙事中创造时间感的手法。达姆斯是小说史和小说理论的专家,他2007年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过一本书——The Physiology of the Novel:Reading,Neural Science,and the Form of Victorian Fiction(《小说生理学:阅读、神经科学和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的形态》)。因此,在《篇章》这本书中他发挥自己的专长,重点考察“一种古代的编辑手段何以成为普遍认可的叙事艺术要素”。于是,他把篇章转化为文学分析和文化史的处理对象。

   在叙述篇章功用的过程中,他分享了对一些世界文学史著名人物的作品的深入解读。他分析的人物及其作品包括英国小说家斯特恩(《项迪传》)、德国文学家歌德、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英国文学家狄更斯、英国作家艾略特(《米德尔马契》)、巴西作家马查多·德·阿西斯、英国小说家B.S.约翰逊、法国女编剧阿涅斯·瓦尔达、德国作家乌维·约翰森、美国作家詹妮弗·伊根、匈牙利作家克劳斯瑙霍尔考伊·拉斯洛,等等。

   千百年来,功能不同、差异甚大的各种文本单位都曾被称为“章”。达姆斯拒绝给出“章”的严格定义,以确定本书的讨论范围。他认为,模糊性已内嵌到篇章的演化过程中了。“篇章发展演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不断走向功能无害性,事实上是走向一种坚持:坚持自身的模糊性、柔性和抵制任何招摇。”篇章不仅看上去是表浅的、不确定的和不张扬的,而且它实际上就是表浅的、不确定的和不张扬的。像目录和序言一样,篇章是外在于文本自身的。

   达姆斯指出,“篇章是具有表达时间之效的文本分割形态”。它之所以能表达时间,一是因为它是前行序列中的单元,二是因为它是打破连续性的中断。它给予读者一种“时间体验,该体验组织为柔性但有规则的单位”。篇章是文本中的断点,是序贯阅读中的裂隙,但这个裂隙又与恢复阅读紧密勾连。篇章设置的意义,正在于对我们的阅读体验赋予时间维度。他说,篇章以或隐或显的方式成为时代的指示器,成为现代性的一个悄无声息但历时持久的特征。

   达姆斯展现了篇章的各种形态,从古代的泥板书和羊皮卷,到当代的小说和电影。总之,作者将大家习以为常的组合方式——篇章再次陌生化,生动地追溯了它的演变历程,告诉我们这种划分叙事的多用途方式何以雕刻了我们对时光的体验。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荣休英语文学教授凯瑟琳·加拉格尔在评论本书时指出,本书强调另外一种“篇章时间”,它与叙事作品中所涉及的时间和作家叙事的时间形成了有益的张力。那么,篇章只是读者时间的文本痕迹,而与叙事的方方面面无关吗?《篇章》告诉我们,文学批评家和学者只要将篇章构想为一种时间体验,就能获益良多。它也帮助我们重新定义读者:读者既是文本的“函数”,也在不断提醒读者关注文本之外的时间流逝。

《中国科学报》 (2023-12-29 第3版 读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15734.html

上一篇:英诗汉译:让我们相爱
下一篇:2012年我们设计的一个调查问卷
收藏 IP: 1.202.113.*| 热度|

25 宁利中 郑永军 许培扬 张晓良 尤明庆 何青 张学文 刘进平 崔锦华 李东风 鲍海飞 周忠浩 籍利平 陈蕴真 刘立 晏成和 朱林 谢钢 王安良 黄河宁 王成玉 李学宽 陆仲绩 孔玲 谌群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