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技评价和奖励工作的具体建议(2003)

已有 1293 次阅读 2023-7-10 09:56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技评价和奖励工作的具体建议(200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25日

 

 

      根据X部长和X部长1119日关于“中国SCI”的批示,并针对X部长1124日听取中信所等几家单位汇报后的指示,基于中信所多年来对从事科学计量学研究的工作体会,对我国科技评价和奖励工作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   充分利用科技部论文统计分析工作的影响,从政策导向上强调对被引用情况的重视

论文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产出之一,在科学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衡量科研活动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如X部长所强调的:一方面要看论文数量,另一方面要重视引用数。

充分利用科技部现有的论文统计分析工作的影响,在每年的统计工作中突出被引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引导广大科研管理部门和高校、研究机构从对论文数量的关注,转移到对论文质量的关注上来。例如,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公布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结果时,大量公布客观的被引用情况统计结果,亦可在科技部网站上定期公布我国各学科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分析。

 

二、 在关注SCI的同时,强化和充实科技部现有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使其成为中国的SCI

1.SCI是一个国际性的权威检索系统,其作为定量评估学术研究绩效的工具作用也得到了科技界的广泛认同。但SCI毕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建立中国自己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系统是我们当前的迫切需求。我国有科技期刊约5000种,但直到现在,SCI只收录我国期刊14种,SCI扩展版也只收录70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满足国家科技部各大型科技计划的评估需求的检索评估系统。根据主流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和濒危学科的发展情况,结合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和存在的差异,参照SCI的选取原则和标准,提出切合实际并便于操作的指标,建立我国的SCI检索和评估系统,

2.中国科技信息所受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委托,自1988年起,根据我们研究制定的选刊原则,选取1000余种期刊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并每年发布中国的科技论文发表和引用情况分析报告。我们建设此库的意图之一,就是让基于本国数据库的绩效评估与基于SCI的绩效评估起互补之效。

 

三、 通过定期公布中国科技期刊科学指标的方式,打造中国的科技期刊旗舰

 

中国科技信息所参照国际较为公认的SCI的做法,已连续7年出版了《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定期公布期刊17个评价指标,为各类学术管理机构的管理和评估提供了各种依据。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已有的科技期刊指标评价体系,制定层次清晰的扶植战略,有重点地、分批地帮助它们走向世界,较快地进入国际权威检索系统。

在多年累积的基础上,我们拟以国家学科分类标准为依据,通过对期刊进行包括编辑状况、学术水平、专家认可等方面的综合评估,首批从各一级学科(39个)选取2-3种刊,作为精品期刊推向国际,从而扶持一批能和国际接轨的精品期刊,最终将我国高质量论文吸引回这些精品期刊中来。

 

四、   制定详细的评价细则,有效遏制论文外流问题

1.详列评估用刊

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细则中,详细列出每个学科中的优秀期刊,即——“评估用刊”的期刊名单,这一方面是对精品期刊的一种支持,另一方面又能有效遏制优秀科技论文的外流。

     2.要求文章网上共享

一部分科研工作者将自己的论文外投的原因,是担心自己的论文影响小。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中可以要求参加评估的项目,必须将其产出的已发表论文在规定的网站上共享,使更多的研究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读到和引用其产生的科研成果。这也可以减少论文的外流。

 

五、   积极宣讲,详细指导科研部门的科技评估工作

目前关于用论文做评估工具的争议,大多是因为对科学计量学评估原则不了解,对科技部下发的相关科技评价办法理解学习不够。因此科技部可以组织一支以官员和专家为成员的宣讲团,到广大从事科研工作的单位去讲解和指导科技评估的方法,从而也树立科技部从制定政策到保证政策贯彻执行的新型管理形象。

 

六、充分调研,通过出版系列评估报告指导具体评估工作

利用中信所多年搞论文与成果统计工作的渠道,展开充分的调研工作,收集现有各类型研究机构的各种层次的评估和奖励办法,出版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人员的系列评估奖励案例集,引导科研管理部门对号入座, 避免目前的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一刀切现象。

 

附件:1. 中国论文及其被引用情况

      2.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394788.html

上一篇:关于“翻译大国”的一些数据
下一篇:出席一个咨询会——日记摘抄1052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3 张学文 杨正瓴 魏瑞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