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藏传佛教导师佩玛.丘卓论与孤独为友

已有 2795 次阅读 2023-3-22 11:33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藏传佛教导师佩玛.丘卓论与孤独为友

保加利亚裔美国学者玛利亚.波波娃 文

武夷山 译 ©

 

资料来源 https://www.themarginalian.org/2023/03/11/pema-chodron-loneliness/

 

艺术家Louise Bourgeois(博主注:法国雕塑家和画家露易丝.布尔乔亚.1911-2020)在她的日记中写道:“你生来孤独。离世亦孤独。生死两端之内的空间的价值乃是信任与爱”。我们能从生活中夺出来多少信任与爱并将其豪掷回生活,主要取决于我们如何善待自己的存在主义孤独——这是每一桩人类体验的基本事实,伴随这一体验的是我们微妙的相互关联,每一体验是我们生活现实的一个平行维度,每一体验在我们寻常岁月之下脉动。

出生于纽约的藏传佛教导师Pema Chödrön佩玛.丘卓,1936年生在她的著作When Things Fall Apart: Heart Advice for Difficult Times(当万物分崩离析时:关于如何度过艰难时世的发自内心的忠告,美国香巴拉出版社,2016年出版)中,探讨了用什么东西来培育“非威胁性的与孤独的关系”,如何将孤独转化为“松弛的、舒适的孤独”,从而打破我们对存在主义虚无的日常恐惧。

 

她写道:

我们在一页纸的正中画一条线,那么,看看自己处于右侧还是左侧,就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了。不过,如果我们不左不右,那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于是我们简直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我们就是不知道。我们没有参考点,没有扶手之处。那时,我们要么不知所措,要么安之若素。自足是孤独的同义词,平静的孤独,带着平静的孤独安定下来。我们不再相信,只要能够摆脱孤独,就能带来持久的幸福,或欢乐,或安适感,或勇气,或力量。通常,我们不得不不计其数次地放弃这一信念,一次次地与自己的神经质和恐惧为友,头脑清醒地将同一件事做无数遍。后来,不知不觉之间,事情开始起变化了。我们居然可以做到孤独地面对别无选择的局面,满足于带着正发生事物的情绪和质感活在当下和此处。

在佛家看来,所有痛苦都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抗,是对贪欲、对世界该是什么样的想法的一种执念。通过与孤独为友,我们开始按照现实自身的样子来面对现实,在生活的本质中找到满足,尽管生活充满不确定性。

她写道:

我们从本质上说是孤独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抵御孤独的抓手。而且,这并不是问题。事实上,孤独使我们最终发现一种完全非做作的存在状态。我们的习惯假定——关于事物是怎么回事的所有认识——妨碍了我们以新鲜、开放的视角看待任何事物……归根结底,我们一无所知。万物都不确定。这一基本真相很伤人,我们就想逃离这一真相。但是,回到像孤独这么熟悉的事物上来并坦然对待,对于认识到我们生活中不可解决的瞬间之深刻性是一种很好的修炼。如果我们逃离说不清道不白的孤独,我们就在欺骗自己。

 此看待的话,孤独就成了一面镜子——我们必须抱着最大的同情心来照这面镜子,它则向我们展示,原来我们拥有最强大的力量:

平静的孤独使我们能诚实地、不咄咄逼人地观照自己的心灵。我们从而可以逐渐地抛弃关于我们应该成为什么人物、或是我们想成为什么人物、或是其他人觉得我们想成为或应该成为什么人物的理想。我们放弃这种理想,只是带着同情心和幽默感直接看待我们自身。于是,孤独就不是威胁,不是让人头疼的东西,不是惩罚。宁静的孤独并未提供任何解决方案,也未使我们的脚下之地更加坚实。它逼使我们勇敢跨入没有参考点的世界,不搞极端,也不僵化。这就是所谓中庸之道,或曰勇士的圣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381420.html

上一篇:去宜昌出差——日记摘抄999
下一篇:2004年与新员工交流的内容(提纲)
收藏 IP: 219.143.174.*| 热度|

4 尤明庆 杨正瓴 陈满荣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