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关于“科学革命”概念由来的新说 精选

已有 6678 次阅读 2023-3-13 07:2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关于“科学革命”概念由来的新说

武夷山

    2023年第一期的科学史季刊ISIS发表了出生于美国的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教授James A. Secord(1953年生)的文章,Inventing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科学革命概念之发明)。文章的摘要大意如下:

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理解现代世界兴起的主叙事,对于科学史是至关重要的概念。普遍认为,这一重要分析框架产生于欧洲,它首次获得广泛应用是在冷战期间,主要通过Herbert Butterfield1和 Alexander Koyré2的论著之传播。然而,这一看法是不对的。科学革命概念主要是一战之后发生于美国的围绕社会建构的辩论之产物。这个概念受到从奥地利移民美国的Martha Ornstein3 的一本开创性著作的推动,也因为历史学家James Harvey Robinson4在一本有争议的畅销书中采用此概念而备受关注,于是,在一战与二战之间的年月里,数以千计的高中和大学课堂上都讲述科学革命。由于约翰.杜威对“科学方法”及进化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倡导之影响,科学革命概念成为女权、种族平等、世俗人文主义、世界和平等运动的奠基性思想。二战之后,这些进步的政治抱负都被放弃了,此时,科学革命概念不仅对于打造科学史学科,而且对于在去殖民化和巩固全球资本主义的时代如何重新定义“现代性”都至关重要,

博主注:

1.  Herbert Butterfield,英国历史学家,1900-1979

2.  Alexander Koyré,俄裔法国哲学家柯瓦雷,1892-1964)

3.  Martha Ornstein,奥地利数学家和历史学家,1878-1915)。“一本开创性著作”指The Rôle of Scientific Societies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17世纪中科学社团的作用),这是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她英年早逝后,朋友们为纪念她,将此博士论文稿交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年份为1928。

4.  James Harvey Robinson,美国历史学家,1863-1936

 

中国学界对“科学革命”的表述,我随便举两个例子。

百度百科的“科学革命”词条说:

科学革命,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它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也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把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提出种种新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

公认的科学革命是在16至17世纪之间,欧洲许多地区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以及化学的思想都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中世纪的观点转变为现代科学的基础,不论是在各个独立的学科内,更是在对整个宇宙的认知中。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吴国盛教授开设的“科学革命”课程之简介如下(http://www.dhs.tsinghua.edu.cn/?p=7740):

16、17世纪科学革命是西方科学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科学革命”作为一种编史模式,是理解近代科学之起源的重要学术进路。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科学史界为此贡献了众多的学术经典。通过阅读经过选择的5部经典,让学生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角度深入理解现代科学的起源和本质。5部经典著作中,库恩的《哥白尼革命》主要讨论天文学,科恩的《新物理学的诞生》主要讨论物理学,奥斯勒的《重构世界》注重基督教神学背景,伯特的《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偏重哲学背景,普林西比的《科学革命》是一个简明扼要的综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380107.html

上一篇:看望本所离休的抗战干部——日记摘抄995
下一篇:忆与杰出科学计量学家路特.莱兹多夫交往的二三事
收藏 IP: 1.202.113.*| 热度|

19 李升伟 刘立 杨学祥 张晓良 黄永义 郑永军 王涛 尤明庆 赵凤光 闻宝联 周忠浩 晏成和 王安良 杨正瓴 聂广 宁利中 王德华 马德义 谢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