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一部书稿的审读意见(2018)
武夷山
在第一章中,科学大数据与科技大数据的区分不清晰。图1中几类事物之间都是包含关系,没有相交的关系。而且,此图中没有“科学大数据”的踪影。
我认为,“大数据”概念不宜泛化。现在P12的表,将所有文献都纳入大数据了,不一定妥当。比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院士著作馆中纸质形态的著作,能归入大数据吗?
第二章,其实是在“大数据”的帽子下,将主题词表给科普了一遍。这种写法不易吸引读者。况且,在出现大数据概念之前,就有了主题词表啊。
第三章也是这个问题。第四章亦然,去掉“大数据”几个字,该章内容不会有变化。
第五章的写法稍微新鲜一点,但是应该强调:若没有大数据支撑,某些评价就无法开展。否则,本章与大数据的关系也不紧密。
第六章主要是展现中信所科研成果,第七章除了展现成果,还有不少科普内容。像这样各章写法不一致的现象,在在都是。
第九章与大数据挂钩最弱。只是在“科技报告”后加上“大数据”三字。前面某些章还是试图与大数据关联起来的,尽管关联得比较牵强。
第十章涉及较宏观的问题,从逻辑上说,这一章往前提一提为好,比如将其作为第二章。
第十二章也基本上与大数据没有挂钩。
看来,此书缺乏顶层设计,是自下而上“拼凑”而成。而且,某些章还没有写完。因此,全书逻辑主线不清晰,有重复之处。比如,所内不同部门都研究城市,有的做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有的为城市发展提供科技情报服务。现在按部门布置各章的写作任务,自然就“到处有城市”,但读者会感到这样的写法很乱。
我觉得,本书的强项是展现近年来的科研成果。那么,还不如突出这一点,挑明这一点,而抛开大数据帽子的约束。否则,勉强将各章与大数据挂钩,挂也挂不牢,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突出展现成果之后,科普性的内容可大大删减,全书厚度也下来了。
另外,应增加“前言”或“跋”,在里面坦言本书的不足。
建议作重大修改后再出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